APP下载

山地甘蓝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

2012-08-15王正福黄翠菊杨宝勇吕家贵李家有王家春

中国蔬菜 2012年9期
关键词:穴施结球甘蓝

王正福 黄翠菊 杨宝勇 吕家贵 李家有 王家春

近年来,蔬菜产业在云南通海发展迅速,2010年全县蔬菜产量达10 亿kg,产值达12 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种菜收入突破2 000 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蔬菜产业成为通海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几年,通海县蔬菜种植区域不断向高海拔山区延伸和发展,山地蔬菜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特别是山地甘蓝发展迅猛。然而,山地种植蔬菜,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灌溉条件有限,蔬菜种植多依靠自然降雨,加上山区地多人少,劳力缺乏,山区蔬菜生产中追肥措施极难实施。针对当地具体的生产条件,笔者探索总结出了在无水灌溉和劳动力紧张的山区,发展山地甘蓝种植最省工、省肥、简便易行、优质高产的施肥新技术——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

1 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试验与示范

1.1 小区试验 每667 m2施用尿素42 kg、过磷酸钙80 kg、三元复合肥40 kg,在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采用3 种施肥方法:全部肥料一次性穴施;50%作基肥穴施,50%作结球肥兑水浇施;不施基肥,肥料作为提苗肥、莲座肥、结球肥(1∶2∶2)兑水浇施。

试验结果表明,与目前生产上最常见的“基肥+追肥”和“提苗肥+莲座肥+结球肥”的施肥模式相比,肥料一次性穴施用工最少,每667 m2分别节省用工4 和9.5 个。3 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每667 m2产量差异不明显,都在7 000 kg 左右。扣除成本后,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的纯收益居第一位,每667 m23 176 元,较“提苗肥+莲座肥+结球肥”施肥模式增收640 元,增加25.24%;较“基肥+追肥”施肥模式增收180 元,增加6%。

1.2 示范情况 2011年,在通海县九街、里山、高大3 个乡镇,积极组织扩大示范山地甘蓝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示范种植面积达120 hm2,取得了显著的节本增效示范效果。从有代表性的示范户中抽样调查11 户,结果表明,在原来采用基肥+雨后撒施追肥时,11 户原来种植山地甘蓝合计只有5.047 hm2,人均种植面积仅0.2 hm2。应用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后,在11 户共拥有劳力25 个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省工和劳动强度的降低,这11 户示范户山地甘蓝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1.733 hm2,人均种植面积达到0.469 hm2,新增种植面积134.67%,新增商品产量671.2 t ,增加230.66%。同时,每667 m2平均减少纯氮投入3.2 kg。

2 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优点

山地甘蓝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移栽至采收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不需追肥,不需再人工浇水,植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能实现优质高产。最大的优势是不受水源和灌溉条件的限制,只要自然降雨就可以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从而节省大量的找水、引水、追肥的劳力和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山区人民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能提高肥料贡献率,减轻化肥对耕地、大气和杞麓湖水体的污染。

3 肥料一次性穴施技术要点

3.1 开挖施肥穴 翻耕理墒后,移栽前按照定植规格,每株一穴将施肥穴提前开挖备用,穴深13~15 cm,上部穴径10~12 cm,尖底,呈倒锥形。

3.2 等雨施肥 自然降雨后,雨水下渗到表土耕层不少于15 cm,土壤完全湿润后或者土壤水分饱和后,根据当地施肥水平,将一茬甘蓝全生育期所需要施用的N、P、K 等肥料(包括精制有机肥和化肥,或者复合肥或单纯的化肥),混合均匀后一次性均匀点施于施肥穴底部。注意肥料要当天混合当天使用。

3.3 移栽 使用锄宽8~9 cm 的小型锄头,在距离每个施肥穴底部肥料中心点10~12 cm 的前方或侧前方,定点开挖移栽穴,穴深同样是13~15 cm,同时把挖起的土覆盖在施肥穴里的肥料上,将肥料盖严,随后将甘蓝苗移栽到移栽穴里,再从移栽穴边扒土将植株的根系埋严,根系覆土深度不能少于5 cm。如此,按植株在田间的种植排列顺序,边开挖移栽穴,边覆土盖肥,再移栽幼苗。一般采用流水线作业,即一人在前面穴施肥料,2~3 人随其后负责移栽工序。注意移栽穴与施肥穴不能过分靠近,否则会造成严重烧苗。

3.4 移栽后管理 移栽后至采收前可以不进行人工浇水,特别严重的干旱情况除外;至采收前不需再施肥。

猜你喜欢

穴施结球甘蓝
橡胶林氮肥穴施下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
玉米行间滚轮式穴施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不同肥料在结球生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上海地区秋季设施栽培结球生菜品比试验
变色的紫甘蓝
红茄基肥全层施用与穴施的增产效果
厨房色彩游戏
根区穴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结球甘蓝与菜心正反嫁接比较试验
紫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