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2012-08-15盐城市规划局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2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

文│ 盐城市规划局 赵 华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名为“人与生物圈(MAB)”的计划,在其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这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最初形态。生态城市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的保护,建立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也可以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2 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

(1)新时代要求生态城市的建立。

(2)生态城市建设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3)生态城市建设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

(4)生态城市建设可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实现的必要条件。

3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

(1)坚持以“人和自然”为本原则。

(2)统筹规划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环境承载力原则。

(5)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4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可行性措施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处于发展慢、底子薄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想要建设好生态城市,我们必须扎实地学习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通过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成功后再进行推广建设。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应统筹规划采取行政、法制、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360度全方位的管理。

(1)通过加快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生态城市定量化的表征,其评价结果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的定量依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是将生态城市的理念变成实际的内容指标的过程,进而可以评价和检测生态城市各方面的发展趋势,综合衡量整体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体现地域性和多样性。朱兴平、曹荣林就给出各指标标准值的选取建议:

◆ 凡已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取规定的标准值;

◆ 参考所研究相关城市中某项指标最优者作为标准值;

◆ 对于一些目前统计中使用定性描述的指标,可将所研究相关城市中最优者确定为100分,然后其余城市可根据该城市标准进行专家打分进行,再进行定量化以确定其指标值。

而笔者认为组成城市生态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应分别为: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城市经济生态系统和城市文化生态系统。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包括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提倡低碳消费,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以区域特征和市场导向为基础,合理区域分工,建立符合城市自身特色的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生态工业必须以分析区域的生态为起点,同时考虑工业系统、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兼顾区域层面的生态空间模式与生态流动过程。发展生态旅游需建立的主要项目包括:野营地、静养场、足道馆、运动和平衡神经锻炼场、森林健康医院、负离子呼吸区、小木屋区、登山区、水上娱乐区、森林浴场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应避免生态的二次污染。低碳建筑的设计目标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必须强调实现资源额度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政府也要以低碳建筑为推手,全面普及绿色建筑的通用技术,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新建建筑一律不得使用,对既有的建设进行绿色改造,尽快完成节能监测平台的建设,实施能耗的实时监测。低碳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基本目标包括: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3)通过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城市生态景观、城市自然生态功能区。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低碳、环保等特点。它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证和需要。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在建设城市自然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中,必须把城市生态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有机体,建立城市自然生态功能区时也应对功能区的选择、面积、类型、形状、物种多样性等内容加以确定。城市卢瑟交通体系的建设可参考学者周民良、周群提出的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八大原则:

◆ 加强绿色交通的规划与设计;

◆ 采用分类调控的方式引导交通运输市场;

◆ 实施公交优先的政策,在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模式的选择上,应该更加鼓励使用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

◆ 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予以补偿,鼓励新能源汽车参与国内外城市交通市场的竞争;

◆ 用经济和管制手段调节交通流量;

◆ 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 把绿色交通纳入生态城市的考核指标体系;

◆ 完善城市绿色交通的规章制度。

(4)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建立生态文化和提高全民生态素质

民众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政府的宣传教育可以使民众能够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明确自身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去。政府在调动民众参与生态城市积极性的过程中应提供制度的支持和参与的便利。重视城市居民的积极作用,也要引领企业的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管理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关系的体制、机制等保障制度的建立,积极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这样便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心态和社会气氛,提高民众的环保和生态意识,这一过程也是生态文化建立的过程。

(5)完善法规制度、提供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保障

生态城市的建设当然需要完善法规制度以及资金作为保障。地方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法规制度,形成以坚持生态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引导城市建设遵循生态型的战略方针。国家有关部门也必须建立深化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政策的倾斜等多方面筹措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的改革方案,积极形成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立法方面,政府需加快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过程,尽快形成符合城市生态建设需要的地方法规体系。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