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成人心脏术后心律失常58例疗效分析

2012-08-15李宏伟张小涛张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5期
关键词:室上性室性胺碘酮

李宏伟 张小涛 张鑫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成人心脏术后心律失常58例疗效分析

李宏伟 张小涛 张鑫

目的研究盐酸胺碘酮(可达龙)静脉应用对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对心律失常性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以胺碘酮治疗的心脏术后心律失常58例。本组均为成年患者,年龄18~76岁,入院后经明确诊断、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心脏手术,术后1 h~39 h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4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予心脏复苏,成功后给可达龙75~150 mg静脉推注一次,15 min推完。可达龙600 mg稀释至50 ml静脉泵入。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用法同前。用药的同时监测有创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指脉氧饱和度、电解质,必要时检测左房压,并定时检查动脉血气。结果45例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29例转为窦性心律,12例心室律控制,4例加用β受体阻断剂后心室律控制;1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例未再发作,3例再发短阵室速经加大胺碘酮用量后控制,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总有效率88.7%,所有患者无严重的相关并发症。结论盐酸胺碘酮静脉应用对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的治疗安全有效。

心脏手术;可达龙;心律失常;死亡率

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比较常见,且往往频发、复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危及患者生命。及时的控制心律失常可使这部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得到迅速的稳定,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本文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初步的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成年患者,年龄18~76岁,其中室上性45例(房颤34例,阵发性房速8例、房扑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3例(室颤6例,持续性室速7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常规查肝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经明确诊断、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心脏手术,术后1 h~39 h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予心脏复苏,复苏后首剂给可达龙3~5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后10 min内注入,随后以可达龙600 mg稀释至50 ml、1.0~1.5 mg/min静脉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 min再静脉推注75~150 mg追加负荷量,原则上24 h总量<1200 mg。能口服的患者静脉用药同时开始口服600 mg/d,1周后减量至400 mg/d。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用法同前。所有患者同时纠正电解质、内环境紊乱、排除手术的因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强心剂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必要时以呼吸机维持呼吸稳定

1.3 观察方法 监测有创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指脉氧饱和度、电解质,必要时检测左房压,并定时检查动脉血气、心电图,对清醒、不带呼吸机的严密观察有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室上性心律失常24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4 h内未再发作;有效: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48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心率减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4 h内未再发作,但仍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表现;无效:室上性心律失常无转复或心率无减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

2 结果

本组58例显效37例,占63.8%;有效15例,占25.9%;无效6例,占10.3%。总有效率88.7%。

3 讨论

胺碘酮为苯呋喃衍生物,是多通道阻滞剂,可表现出Ⅰ~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被归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且毒性低、安全范围大,可用至1.8 g/24 h,直至总量10 g[1]。它的作用包括:①轻度阻断钠通道,作用于通道失活状态。特点是心率快时阻滞作用强,但没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特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②阻滞钾通道。可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2相平台期、复极时间及不应期。③阻滞L型钙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④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可以减慢窦性心律,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传导;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可以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可减轻心脏后负荷。⑤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减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坏,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完整;清除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很好心肌保护作用。⑥某些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胺碘酮的抗甲状腺作用有关。

心脏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比较常见,产生原因复杂,往往心律失常类型多、频发、易向恶性转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及时的控制心律失常可使这部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得到迅速的稳定,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国内外大样本的研究表明,做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心脏几乎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相关的死亡率[2]。对心脏术后的患者来说,静脉用胺碘酮起效快,可迅速控制心律失常、纠正心律失常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对血流动力学稳定者,药物复律应首选胺碘酮,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有助于电复律后窦心律的维护[3]。尤其对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来说,往往随患者总体病情的改善心律失常多不再发作,而不需要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相应的也增加了治疗的安全性。本组患者静脉用药过程中无明显心功能恶化、肝肺毒性、甲状腺功能损害情况出现,总有效率达88.7%,提示心脏手术后静脉应用胺碘酮安全有效。

[1] 方圻,高润霖,胡大一,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8).

[2] 李庚山.胺碘酮临床应用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15(5):2911.

[3] 李莉.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1):11-13.

471039 洛阳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

猜你喜欢

室上性室性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