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在职警察培训教学管理工作浅析

2012-08-15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刘 佳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人教育处 辽宁 沈阳 110084)

目前,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要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就必须坚持向科学技术和教育训练要警力,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近几年来,各级政法机关根据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十分重视队伍建设问题,大力加强警察培训工作,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2011年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毫不动摇地把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作为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关键工作来抓,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警察特色、比较完备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同时,孟建柱强调,要全面推行“轮值轮训、战训合一”训练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训练形式、内容和方式、方法。因此,如何加强在职警察培训管理,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就成为警察培训主管和实施部门重要的课题之一。

以往警察培训过程中,各级培训实施部门往往重视教学内容与师资匹配而忽视培训教学管理工作,这是培训规模较小及要求简单等因素决定的。但随着培训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培训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相对简单、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已成为阻碍培训工作高效运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瓶颈。仅以中国刑警学院为例,从2008年该院共组织各类警察培训3515人次,2011年已突破万余人次,培训内容也从原来单一的知识更新和拓展培训扩大到包含专业技术培训、新警培训在内的综合性培训。而全国其他警察培训机构的培训规模情况亦是逐年增大。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警察培训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1 在职警察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诚然,培训师资、讲义、教学设备等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但管理决定着建立适应培训需求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料的建设,包括调动教学积极性等等,因此,培训管理是不断提高在职警察培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组织培训的过程来分,整个培训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教学阶段和考核阶段三个阶段,而与此相对应的管理也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在职警察培训教学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1 准备阶段:对在职警察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职警察培训是“兴警之基、固警之本、强警之要”,尽管就目前全国情况看,在职警察培训工作已全面铺开,并不断紧贴实战适时调整,但教育训练管理滞后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虽然多数人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一些行动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仍旧是对在职警察培训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笔者通过实际工作和针对性的调查发现,被访者(主管人员、教师、学员)对教学管理持有不同的态度看法:或认为教学质量单一取决于教师授课水平;或认为教学管理只属于专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或认为在职警察是成人,培训学习不需要多进行管理。因以上观点普遍存在,致使培训管理工作经常(或实际上在各级警察培训中)受到忽视,认为教学是关键而管理并不重要。笔者认为,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在职警察培训的培训效果,致使事倍功半。

1.2 教学阶段:在职警察培训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有效沟通。 目前警察培训管理部门往往只关注教师与学员都正常到课,而并没有重视教师是否“教的好”,学生是否“听的饱”,过多重视学员的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工作,忽视与学员、教师之间三方就授课内容及方式的沟通,进而造成培训内容简单老化、教学教材讲义与现实需要脱离、缺乏生动性和针对性等问题长期存在。部分培训管理者不善于主动创造开发适合实际需求的管理方式方法,未能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造成管理模式长期以来趋于单一,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僵化,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培训管理工作来说,势必会影响培训管理的高效运行,影响到最终的培训效果。

1.3 考核阶段:在职警察培训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培训效果整体评估手段。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体系是效果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培训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任何其他类型的培训一样,完成警察培训的基本途径依然是学员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即教学过程。因此可以说培训过程核心是教学过程,也是整个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质量才是警察培训的生命线,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确保培训效果。因而在效果评价体系中,建立、健全以及认真实施评价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但实际情况是,此项工作往往受到忽视,普遍是重形式、走过场。

2 加强警察培训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建议

笔者结合警察在职培训实际工作,按照培训的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教学阶段和考核阶段各个环节尝试阐述如何加强在职警察培训教学管理。

2.1 重视警察在职培训硬件建设,创新培训形式,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优化资源,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更新现有教学设施;建立警务实战训练体系,抓好培训基地建设,满足不断扩大的培训需求。重视对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研究,创新培训形式,既有“学员走进来”,又有“教师走出去”,如我校除了在校内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也有教师赴西藏讲授禁毒课程,赴安徽讲授刑侦课程等“走出去”的模式。 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根据公安业务的实际需要,适应民警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充分考虑参训学员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业务技能等因素,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与调研,以保证培训目标和培训结果的一致性。围绕不同时期的公安重点工作任务,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科学确定训练重点,做到以业务培训推动重点工作。既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即“菜单式”选课,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些具有综合指导的理论素养课,如警察礼仪、警察领导科学与艺术、警察心理压力调适等,以及警情舆论引导、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和宗教基本常识等课程,使培训形式生动、内容充实、提升培训效果。

2.2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学校需要为教师开展理论研究和教学训练提供必要支持,不断提升教师授课水平。作为警察培训授课教师,需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需要通过进修、挂职锻炼、下基层调研、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展工作视野,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达到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扩充培训教师阵容,聘请客座教授、公安一线实战专家、社会高校、党政机关等专家团队,着眼于提高民警的能力素质、实战本领。检查督促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包括课程传授内容科学严谨;信息量大和知识点丰富;重点难点突出,贴近公安实践。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态度是否端正。对于警察培训教学来说,应该改变过去强调基础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拓宽知识覆盖面,将实战的案例应用到培训教学中。注重启发互动,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组织能力强,气氛活跃,吸引学员参与,以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

2.3 提高培训质量,建立规范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建立民警教育培训考试激励机制。建立规范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体系需要培训职能部门从实际出发,根据培训特点,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和工作制度。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建立并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测评制度,注重系统化的规定教学质量测评的任务、目标和适用原则;二是完善教学质量测评的程序和办法,制订细化、具体的规定;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议、检查、反馈制度,对培训教师的评议,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测评的重要作用,督促教师更新教学内容,贴近公安实战,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四是对培训秩序的检查,参与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听取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五是将培训教学质量测评的重要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使测评信息公开透明。

研究建立民警教育培训考试激励机制,采取结业考试和课堂考核相结合的评定方法,激发在职警察的学习动力,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民警教育培训考试考核结果与警衔晋升、晋职晋级、表彰奖励、执法资格等内容挂钩机制,以实现培训与晋升、育人与用人的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提升和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能。

[1]袁月梅.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