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览之窗

2012-08-15

支部建设 2012年33期
关键词:隐性政策

博览之窗

“公益诉讼”首入民诉法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公益诉讼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首次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修改决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清 明)

国家禁止收取与入学挂钩的任何费用

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各地强化学校代收费行为的监管,规范学校或教育部门接受社会组织、个人捐赠行为,禁止收取与入学升学挂钩的任何费用。意见同时指出,禁止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厉查处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通过办班、竞赛、考试进行招生并收费的行为。制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并收费,凡未做到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财务管理的独立教育教学并取得民办学校资格的改制学校,一律执行当地同类公办学校收费政策。加强教辅材料编写、出版、使用和价格管理。 (丛 林)

首份公民政策参与报告发布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2)》中,披露了我国首份全国性“公民政策参与”调查情况。报告作者表示,对中国公民政策参与水平和状况的全面了解,将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者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报告称,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基本模式是民众“接受政策”,即“接受型的政策参与模式”。在政策内容认知方面,中国民众对“三农政策”的了解程度最高,其次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对“物价政策”、“收入分配改革政策”的认知程度较低。这也表明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客观状况并不乐观,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大 河)

官场“隐性世袭”引忧虑

父位子继的传统世袭方式已不多见于今日官场,但是,另一种被称为“隐性世袭”的“权位传递”,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忧虑。所谓“隐性世袭”,指的是少数地方政府及部门掌权者,虽然不直接录用或提拔自己的子女,但彼此之间达成默契,相互关照下一代,使国家权力资源变成一种私下互利、见不得光的“内部分配”。显然,这种隐性世袭,是赤裸裸的权力转移,它的泛滥,破坏公平竞争,践踏社会公正,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也将使官员素质日益下滑,直接制造权力腐败。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廖卫民表示,“隐性世袭”是社会不平等在政治领域里的一种客观呈现,如果能加大信息透明的力度,争取更多的信息平等,将有助于治理种种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从而消除“隐性世袭”于萌芽状态。

(明 天)

阅读也是一种健身

俗话说“开卷有益”,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个人修养,还有益于身心健康。

1.阅读增加脑容量。一般故事包含开始、过程和结局,故事的走向可以促使大脑按顺序思考,分析其中的起因、影响和意义。孩子读书不仅能增加脑容量,而且可以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思考能力。

2.常看书的人不孤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心理学家希拉·加布里埃尔发现,读书能满足人的归属感,让你融入社会圈子,较少感到孤独。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也研究发现,每天仅阅读6分钟就能减少2/3以上的压力,效果比听音乐或散步还好,这是因为阅读时精神集中,从而缓解肌肉紧张,降低心率。

3.爱读书的人不易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对平均年龄达76岁的老人大脑进行扫描发现,从小就开始阅读可抑制淀粉蛋白斑块形成,预防老年痴呆。

4.对症读书事半功倍。不同类型的书籍,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读优美的诗篇,有利于胃溃疡的愈合;读笑话、喜剧一类的书,有利于治疗神经衰弱;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名著,可缓解心烦意乱;读故事生动、幽默风趣的小说,可治精神抑郁等。

5.大声朗读改善身体机能。大声朗读可以提高氧气的输送能力,以及血液和多种氨基酸到达大脑的能力,活跃前额大脑皮层,加强神经元的数量和神经之间的联系,放松大脑,降低血压,心情也就随之变好了。朗读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带动背部肌肉,改善腰酸背痛,使胃肠的血液循环更加流畅。朗读时,应运用腹式呼吸,促使肺吐纳更多的空气。尤其是朗读长句子时,肺会彻底排空,有助于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

(绿 萝)

正能量是笔财富

人的内心好比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性能量。这两种能量的关系,可以说是此消彼长。因此,当正性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我们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正能量好比一座“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拥有正能量的人是自信、值得信赖的,和他们相处你会感到安全和轻松,它还能帮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么,如何拥有正能量呢?首先,试着转变思维方式。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在乐观人的眼中便是还剩半杯水;在悲观人的眼里却是怎么只剩半杯水了。其次,对不良情绪不可一味忽视或忍让。负性能量好比一只压力罐,不断地蓄积,终有一天会爆发,应及时释放不良情绪,如自我分析、开导,向信赖的人倾诉,或是通过跑步、旅游等方式向环境宣泄。最后,给人一个微笑、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传递的便是乐观和积极,心动不如快行动,让我们加入时尚的正能量大军吧。

(川 北)

好习惯的最佳时间

人体各种激素和化学物质的变化与生物钟调节密切相关,所以应在正确的时间做有益健康的事。

吃鸡蛋:早上7点。吃一个鸡蛋可摄入约6克蛋白质,早餐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有效抑制饥饿,增强饱腹感,防止暴饮暴食。

喝咖啡:中午12点。午餐时间喝咖啡,有助于调节餐后血糖变化,降低糖尿病危险,而且不会干扰晚间睡眠。每天喝咖啡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34%。

整理房间:下午2点。下午2点易倦怠,可安排一些不太需要用脑的活动,如整理房间或清理电子邮箱。

吃零食:下午3点半。下午吃零食和上午吃零食的人,一年后体重可分别减轻11%和7%。下午3点半吃点零食,如一个苹果、一把杏仁等,晚餐就不会吃多。

散步:下午5点。下午至傍晚肌肉温度高,代谢率更高,锻炼消耗的热量和脂肪都更多,建议快走或者慢跑10分钟。

喝红酒:下午6点。下午2点至晚10点,肝脏分解酒精速度更快。因此晚餐喝红酒,不但有益健康,还不容易醉酒。

补充维生素D:下午6点半。晚餐时补充维生素D可使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提高50%。

与亲朋沟通感情:晚上7点。晚上与亲友聊天有助放松身心,帮助睡眠。幸福感等正面情绪在晚上7点达到峰值,并可持续一整晚。

美容:晚上10点。睡眠可修复皮肤,因此大多数抗衰老美容都宜在睡前进行。

(木 子)

在与人沟通中慎用10个词

应该。“应该”给人不容置疑的强迫感。因此,无论对自己提要求还是与他人谈话,最好用一些缓和的语言替代它,比如“我建议”、“我觉得”等。

一定。“我一定要去”、“你一定得答应我”……这样的措辞不仅生硬,而且会让人觉得你的欲望非常强烈,从而产生抵触心理,最好换成“你可以答应我吗”等商量的口气。

必须。“必须”是一个命令式的职责性词语,这样的口吻通常让人难以接受。最好先解释一下理由,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我实在太困了,所以得先睡觉了”等。

需要。与其用“你需要做什么”来限制他人,不如换成提建议的温和方式,比如“这件事我们最好这样安排”等。

不得不。这样的表达容易给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件事当你“不得不”做时,最好提醒自己说“我想做”或“我可以做”。

不能。“不能”这样的语言就像关上一道门,把诸多机会挡在外面。用“也许”、“可能”这样的词代替它,则会给自己提供更多的选择。

不可能。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不要用这样的话轻易预测。在预测前,最好加上一个“如果”,会避免很多尴尬。

绝不。“我绝不会答应这件事的”很容易伤害他人的感情。即使心里不愿意,口头上也最好找个委婉的理由。

闭嘴。“闭嘴”、“讨厌”等暴力性词语带来不必要的负面情绪。表达意见前,最好先说出原因,然后加上“请”字。

你别管。冰冷地拒绝他人的善意,会让人觉得你没有人情味。在拒绝他人前,也最好先肯定和感谢一下对方。

(山 彦)

猜你喜欢

隐性政策
政策
政策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