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

2012-08-15云县农业局甘蔗站675803胡学琴

云南农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发展

□云县农业局甘蔗站 675803 胡学琴

1 基本情况

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从2007年7月1日起步到目前,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79个,入社会员3950人,带动农户35000多户,注册资金150多万元。全县登记注册的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0%都是从事第一产业,没有涉及第二三产业。从业务范围看,从事畜牧养殖、销售18户,占全县总发展户数的22.8%;从事种植业、销售的61户,占全县总发展户数的77.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主要做法

2.1 以点带面

2008年至今,云县以不同形式共举办农民专业合作培训8期,培训人员500人次,主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培训。走出去,就是组织有意办社的人员50余人赴玉溪、大理等和本县的茶房乡响水中草药合作社,实地参观学习合作社的运作。同时邀请省农经管理站、市农经站有关领导以及各县合作社典型代表亲临云县传授合作社创办和发展的经验,并在全县利用广播、报刊进行多方面宣传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典型示范推动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2.2 机制推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机制灵活,管理民主,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聚集各种资源发展优势突出等特点,被广大农民所认识和接受。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经济法人确定,给渴求富裕、希望发展的农民以较好的时机,农民以饱满的热情,迫切的希望兴办和参加合作社,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反映。

2.3 协调发展

政府出台政策为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工商部门简化手续为合作社开办变更提供方便。县农经站组织培训,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资金并为合作社提供担保,信用社提供资金解决农民无钱办社贷款难问题。税务、供销、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主动提供服务,形成了部门联动、协作服务的局面。

3 主要特点

3.1 方式多元化

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形式:一是纯种植业农民组成的合作社,主要由农业规模经营大户或农业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伙兴办合作社。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创办的农民合作组织。三是村组干部带头领办的合作组织。四是农民技术人才牵头组织创办的农民合作组织。

3.2 合作社组织建设内容产业化

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已形成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专业性生产经营活动。形成区域产业化,有利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3.3 合作开放化

云县近年来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农村区域专业等的局限,形成了跨乡镇、跨行业的合作社,消除了地方分割和行业、部门垄断,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如茶房乡响水中草药合作社是以种植龙胆草销售成立的,2009年龙胆草种植面积达553.33 hm2,2010 年达 626.67 hm2,产值达 1340多万元,现在已辐射到我县的涌宝镇、爱华镇、幸福镇、大寨镇、大朝山西镇等12个乡镇。

4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不平衡

一是乡镇与乡镇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情况看,爱华镇、茶房乡、涌宝镇、幸福镇、晓街乡发展相对较快,其他乡镇发展十分缓慢。二是运作质量差,第一产业比重大。全县12个乡镇79个合作社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少,而大部分发展滞后。围绕特色农产品建立的合作社比重大,占90%以上,而二三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少。三是合作社组建规模不平衡。相对大的规模型合作社比较少,仅占总数的2%,而绝大多数合作社社员出资额小,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弱,辐射带动力不强。

4.2 自身建设不规范

一是决策机制不规范。发起人既是社长又是理事长,一人控制合作社,决策不民主,合作社社员难以参与决策和管理,合作社缺乏凝聚力。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没有利润返还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利益联合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三是管理机制不规范。有的合作社章程、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建立,但大部分都不按照规章制度运行,有的合作社仅是为申报项目和贷款而建立,导致合作社办社宗旨与实际操作两个样,随意性较大。四是实力不强,带动力弱。现有合作社总体规模小,大部分合作社社员人数20人,多数在村组或本乡镇范围内组建,服务功能较弱,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力有限。五是产品单一。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生产单一的农产品为主,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六是技术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和社员的联系比较松散,对农户的带动力弱。

4.3 人才、技术、信息缺乏

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和掌握市场信息的带头人,农民缺乏合作意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为农业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4 缺乏发展资金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自我积累不足,资产规模小,绝大多数没有抵押物,贷款困难,从而严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扩大再生产。

5 几点建议

5.1 领导重视

县乡政府要站在全县立场,统筹兼顾,总揽全局,促进地区产业的均衡有序发展。同时要重点突出培养产业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着力扶持新兴领域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可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5.2 加强指导和监督

按照“积极扶持、正确引导、规范管理、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规范性建设的指导和监督,以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目标,建管齐下,质量并重,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协助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

5.3 建立农业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农业网络和管理职能,牵线搭桥,使县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联合,与外地同产业合作社结成对子,壮大内部生产规模和实力,延伸外部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加产业内涵和产值,同时引进懂管理的技术人员定期授课,加强农产品科技成果的转化。

5.4 整合支农资金,扩大融资渠道

首先按照“用途不改,集中使用”的原则,要在每年用于农业、林业、畜牧等各项涉农专项资金中划拨出一部分,专用于扶持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信用社信息沟通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信用社要给予合作社信贷倾斜。

5.5 做好协调和督促指导

农业农经部门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任务,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具可操作性管理机制,以便更好地为合作社提供产业定位、经营策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同时要理顺农经部门体制,将事业性质单位调整为行政单位,确保有效指导和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

5.6 政策扶持必须落实到实处

政策扶持是推动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各级政府要认真将国家、省、市和部门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将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发挥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发展
耕牛和农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部分专业介绍
农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