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洛杉矶之战》看商业大片华丽外表下无法掩饰的思想苍白

2012-08-15江雅月,朱润萍

电影评介 2012年11期
关键词:阿凡达洛杉矶好莱坞

《洛杉矶之战》是好莱坞在2011年春季档隆重巨献的一部战争科幻电影。《洛杉矶之战》上映时,在北美、香港、韩国三地连续问鼎票房冠军,内地的成绩同样不俗。3月18日零时在内地首映当天,各大院线的预售票务异常火爆,周末黄金时段的场次被抢购一空。电影上映首周末过后就已经破亿,不仅毫无悬念坐稳内地票房冠军宝座,而且成为2011年破亿最快的电影。

一、《洛杉矶之战》“叫座”却无法“叫好”

《洛杉矶之战》成功的商业运作引发了强烈的观影热情。《洛杉矶之战》结合了《独立日》与《黑鹰坠落》两部在美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主旋律的影片。《洛杉矶之战》在《独立日》外星入侵的主题下,加入《黑鹰坠落》中极具杀伤力的战争元素,采用纪录片式的摄影以及剪辑,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以战争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伴有有强大的演员配备和宏大的战争场面。男女主角分别是出演过《蝙蝠侠前传》的艾伦•艾克哈特和出演过《阿凡达》的米歇尔•罗德里格兹。这也使得电影在未上映前,观众对于影片就已经充满好奇了。在《洛杉矶之战》中,全片使用了手持摄影,几乎没有一个静止镜头。这是战争片和恐怖片常用的拍摄手法。使得观众在观影中时刻处于紧张感当中。并且为了达到影片中爆炸场面的真实性,也耗费巨资实现了真实的爆炸场面,给予观众强烈而真实的视觉冲击。

在电影上映的同时是多种成功的商业宣传。如:其制作的画面紧张和劲爆的电影宣传片就在网络各大热门视频网站以及地铁、公交中可以看见,给予观众一遍又一遍的记忆强化,让观众对于影片产生熟悉感和观影的热情。

虽然在票房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这却不是一部“叫好”的电影,在《洛杉矶之战》存在着不少的硬伤。可以说《洛杉矶之战》是一个经典的好莱坞商业片,拥有丰富财力支持,在满足观众的视觉快感的同时却面临着电影思想内容上的苍白无力。追求高质的视觉快感,在电影中有丰富的电脑特效,表现外星人侵入地球的战争场面,给与观众视觉的快感。但电影内容上却出现多处令观众觉得“雷人”的故事情节。在地球危机受到威胁的最后关头,仅派出一队没经验的新兵与外星人进行抗争和突围解救民众,虽说这也就是本电影的主要看点——在敌我力量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发挥人类智慧保护自己的家园。但这么生硬不合常理的故事情节,还是不得不让观众觉得实在太荒谬。

二、商业电影中视觉快感与思想苍白的矛盾

追根溯源,电影在最初出现的阶段就是以其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受到大众的喜爱。电影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快感正是其一直受到大众追捧的原因之一。在早期的电影中,由于电影是无声的,所以说吸引观众的就是大银幕上画面的变化。[1]当时著名的电影大师卓别林就是靠其夸张的表演方式而引来的视觉感染力吸引了无数的观众。他曾经说过:“我只要眉毛一动, 就比说五十个字更具表达感。”这就是电影艺术的一大主要特点,它以视觉形象的艺术力量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人们只要有视力, 就会被它的视觉形象所吸引。但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电影的发展开始偏离过去以重叙事为主的轨道,而开始追求电影所能营造出的更为娱乐化的强烈视觉快感。

这正是好莱坞电影以及目前的中国国产大片所面临的问题——注重电影的视觉快感,而把电影的思想水平放到其后。好莱坞电影制作时无论是叙事电影还是之后的景观电影, 都迅猛地朝视觉快感大片方向发展,让观众感受感官带来巨大愉悦。采用高科技手段摄制的好莱坞“大片”也同时取得令人震惊的票房成绩, 如《黑客帝国》三部系列片总共创造了超过1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但与此同时,电影思想内容的空洞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国产大片也借鉴着好莱坞这套电影制作模式,追求着“大片”所带来的视觉景观和巨大的商业价值。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曾称,《英雄》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帏幕。在包括其后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等,中国的电影产业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2]但在大片不断的同时,也产生着与好莱坞“大片”一样的问题。邬君梅在一次接受访问时就这样评价现在的中国电影,电影拍得太过形式化、太肤浅,过于追求所谓大场面大制作,或者对于票房追求太过在意,而牺牲了一些艺术上的坚持。在面对当下中国商业大片思想内容的苍白,曾有网友写过这样一个经典段子来发泄对于中国国产大片的不满:看了《英雄》不相信承诺了;看了《色•戒》不相信女人了; 看了《集结号》不相信组织; 看了《投名状》 不相信兄弟。这些花费数亿的电影,到最终也就被淹没在了观众的嬉笑怒骂声中。张艺谋曾对《英雄》有这样的评价:过几年以后, 大家也许把整个电影的故事都忘记了, 但大家有可能永远记住的是某个几秒钟的画面……比如《英雄》里的颜色,在漫天黄叶中, 有两个红衣女子在飞舞;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两个男子在武功交流, 在水面上像鸟儿一样, 像蜻蜓一样的。[3]所以就有人感慨,虽然张艺谋还活着,但却已经拍不出像《活着》这样的电影了。也同时说明了导演们在进行电影创作时的观念倾向——过分追求华丽画面而忽视了电影的思想内涵。

三、“叫座”与“叫好”之间的完美融合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不免出现几部在商业价值与思想价值达到完美融合的上乘之作。《阿凡达》便是一部不可不提的巨作。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詹姆斯•卡梅伦在经过14年之久,在《泰坦尼克号》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场“世界最昂贵的爱情”之后,又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了一份电影大餐。首先在技术上将3D观影概念在观众中达到了普及,实现了影片与观影技术的完美结合,它是3D电影技术上的一次革命。在《阿凡达》之前,也有不少的电影业尝试过电影的3D的技术,如《飞屋环游记》,其强加于影片的3D效果并未给电影带来更多的观影价值,而《阿凡达》中大量的飞翔、奔跑镜头给予观众超强的观影体验感,将电影技术进步的真正意义诠释了出来。其次在导演詹姆斯•卡梅伦通过《阿凡达》电影传达出的人类的普世价值——善良、纯净和平等。《阿凡达》的出现给予观众久违的心灵震撼,在影片中不断挖掘着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被人类忘记的内心的纯真和单纯。以及在电影背后所寓意的民族平等的概念。电影摆脱了众多电影的矫揉造作与空洞俗艳的背景画面,在观众心中留下的是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

在目前的亚洲电影市场中,台湾电影中不断表现的真情实感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面对台湾电影发展中资金问题,台湾的电影人开始以人文写实、青春成长和本土文化三大主题入手,在注重商业价值的同时一直在探索从本土文化中发现电影价值,创造出一系列低成本、接地气的影片。在这其中以《海角七号》为代表,开创出“小清新”的电影流派。在去年的贺岁档中,在国产大片《鸿门宴》、《金陵十三钗》的激烈竞争下,《翻滚吧!阿信》《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等一系列台湾电影都取得非常好的票房成绩。2003年,台湾电影人曾今喊出了“台湾电影已死”的惨烈口号。但看看目前,就拿《那一年,我们追的女孩》为例,在香港上映之后,短短18天,就取得大约4000万元人民币票房,创造了有史以来台湾电影在香港市场的纪录。在《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中讲述了男主角柯景腾爱上高中同班同学沈佳仪的简单故事。没有华丽的电影画面,没有豪华的明星阵容,有的只是最为真实的青春故事和带给无数观众对于逝去的青春记忆强烈的心理共鸣。在这样优秀的票房成绩下,也说明了观众对于电影需要更多的是内心的共鸣和真实的感动。

四、结语

在这个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下,电影也受到快感文化的影响,逐步偏离了电影真正存在的意义——用镜头讲故事。把电影技术作为了电影的主角而故事作为了配角,这是多么的本末倒置的行为。导演在一味追求电影的商业价值而忘了原本拍摄电影的初衷。电影如同小说创作,需要长期的创作酝酿过程,一年一个作品正如每月的《读者》期刊一样,将电影变成了廉价的文化快餐。其思想价值可想而知一定是相当贫乏的。而著名的导演应该珍惜社会给予他们丰富的财力资金和观众的信任感,而不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迷失自己,创作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大片。“大片”未必就是大明星、大制作 ,电影的思想性在何处?这是一个需要目前商业片的导演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金源恒.试析视觉快感与电影审美的关系.电影艺术[J].1989年08期

[2][3]董晓.视觉文化下的商业大片.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年7月 ,第12卷第3期

猜你喜欢

阿凡达洛杉矶好莱坞
重返阿凡达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挑战洛杉矶
欢迎来到洛杉矶!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洛杉矶之旅 从艺术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