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山河闸前河段修建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

2012-08-14陈琦芳张晓波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长山行洪内河

陈琦芳,张晓波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依据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由于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长山闸前600 m河段位置,因此本文除进行壅水、流速、河势和行洪影响分析外,重点对长山闸运行调度对码头、泊船及水闸自身的防洪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

1 项目概况

1.1 拟建码头工程

某物流企业计划在浙江省海盐港区长山闸附近建设海河联运码头,内河码头主要以散货运输为主。拟建内河码头位于长山闸前600 m处,规划布置300吨级码头泊位4个,占用岸线长220 m。码头前沿线与航道走向平行,并向陆域内侧开挖约20 m,内河码头作业区220 m×25 m,码头布置见图1。

1.2 长山河概况

长山河主干河道全长66.7 km,分为运河东和运河西2段。运东段全长56 km,从长山闸上溯向西北行,经海盐的澉浦、通元、石泉、百步等乡镇,在海宁硖石东郊113号桥穿沪杭铁路,在桐乡屠甸穿沪杭高速公路,再西行经桐乡史桥、灵安等乡镇穿320国道,过同福在羔羊乡汇入京杭运河,河底宽65~20m,河底高程-4.8~-2.8 m。运西段全长10.7 km,经桐乡的青石、晚村等乡镇,接洲泉市河并沿市河至南市桥附近,接通大有桥纲、轮船港,河底宽8 m,河底高程-2.3 m。长山河主干河道出口段建挡潮排水闸,即长山闸[1]。

为保障长山河河床稳定,充分发挥河道泄洪排涝作用,长山河在两岸设置安全带,宽为7~12 m,种植林木,成为绿化带。同时,为防止河道船行波冲刷河岸,在长山河两岸修筑护岸工程,护岸全长130 km。

图1 码头布置图

长山河在杭嘉湖东部平原的南排水系中位置居中,对于太湖流域特别是杭嘉湖地区行洪排涝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设计排涝量占南排总排涝量的35%,具有排涝能力大、排涝效果好,排涝历时长等特点。

2 防洪影响评价

2.1 壅水影响

壅水计算采用杭嘉湖平原一维河网水利计算模型。拟建码头占用岸线长度220m,平台场地宽25 m,其中向陆域内侧开挖20m,因此增加了过水断面面积,同时由于码头船只的停靠,对河道排水形成阻力。现状工况下,码头建设前后壅水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码头建设前后河道壅水成果表

由表1看出,内河码头建设由于向陆域内侧开挖,各重现期洪水位下,河道过水面积增加254~284 m2,该位置水位降低0.02~0.05 m,从壅水角度看,尽管有船只阻水影响,但由于码头位置断面拓宽,水位相应下降,只是局部影响,总体影响不大,可视作对河道堤防无影响,无需对该段河道堤防加高加固[2]。

2.2 流速影响

拟建的内河码头位于长山闸内河上游600~900 m处,在汛期洪水期间,由于长山闸要候潮排涝,排水时流速较大,对停靠码头的货船可能造成安全影响。现状工况下,码头建设前后的计算流速成果见表2。

表2 码头建设前后流速影响成果表 m/s

码头建设后,由于扩大了过水断面面积,流速降低为0.69~0.85 m/s,该位置流速降低约0.30 m/s。但从船只停泊的流速要看,无论是码头建设前还是建设后,码头位置流速均比较大,不利于停靠码头的船只安全。由于流速大,停靠码头的船只难以及时控制,易冲向长山闸前,闸前流速达2.30~2.60 m/s,失控船只易打翻、沉船,甚至撞向长山闸、跨河桥梁的危险[3]。

2.3 调度影响

长山闸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排水枢纽。由于长山闸是挡潮排水闸,排水要根据潮位涨落启闭闸门,故长山闸随着杭州湾潮水1 d内的 “2高2低” 开启2次,由于长山河排水区域大,在低潮排水时,内河水流补给不足,闸前水位产生跌降;关闸时,闸前水位随之上升,形成回水。因此,长山闸排水期间,1 d内闸前水位升降变幅大。以2007年“罗莎”台风实际调度资料看,长山闸前水位1 d最大变幅达2.20~2.30 m(见表3),对码头停靠的船只造成频繁震荡,影响其安全。

表3 2007年 “罗莎”台风长山闸前水位变幅表

2.4 停靠船只对行洪的影响

停靠内河码头的船只,以装运黄沙、钢材等为主,吃水较深,长山河行洪排涝时,在码头附近的过水断面明显减小,水流在码头船只附近形成绕流,对行洪速度造成一定影响。暴雨洪水期间,长山闸由上级水利主管单位调度,开闸时船只难以及时回港,甚至游离至闸前,影响长山闸的行洪。空载的船只,吃水较浅,但在长山闸排水时由于流速大,船只摇摆不定,对河道护岸形成撞击和损坏,进一步威胁行洪安全[3]。

停靠船只的缆绳、锚固设施一旦发生损坏,长山河行洪时,船只汇集于长山闸前,不仅损坏水闸设施,而且严重阻碍长山河的行洪能力,从而影响整个杭嘉湖地区的防洪安全。

2.5 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和影响

《杭嘉湖地区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均提出,长山河硖石以东均维持现状,长山河闸前底宽65 m规模不变;《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要求长山河全线底宽拓宽至80 m。因此,按照《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要求,内河码头的建设方案未能给将来拓宽预留余地,而与其他规划在河道拓宽方面并未冲突。

2.6 对第三方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秦山核电厂一期工程取水在长山河澉浦桥取水口的毛取水量约为0.79万~0.98万m3/d,平均取水流量为0.090~0.114 m3/s,内河码头建设项目不会影响核电厂的取水;核电厂取水流量小,不会使取水口附近水域的水位降低,不影响码头船只停靠的吃水深度要求。

3 综合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拟建内河码头由于向陆域开挖20 m,故对长山河在壅水、排涝及有关第三方水事等方面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为:由于码头距离长山闸很近,长山闸开启行洪排涝时,闸前流速大,易造成停靠该码头的船舶冲击甚至撞击附近水利设施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长山闸候潮开启调度频繁,加重了码头船只及水闸、桥梁的受冲击程度,进一步加重了安全隐患;因此,该开放式码头建设方案不可行,建议采用内挖式建闸控制的港池方案。

[1]孙振海,莫建兵.长山河排涝工程现状成因分析 [J].浙江水利科技,2009(2):28-29.

[2]胡清玲,蔺秋生,高海静,等.河道范围内修建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 [J].人民长江,2008(10):23-25.

[3]贾祖华.妥善处理排涝河道与航运的矛盾[J].浙江水利科技,1988(1):8-11.

猜你喜欢

长山行洪内河
淮河正涡段行洪区联合运用对淮河干流水位影响研究
Plasma activation towards oxidized nanocarbons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行洪区口门宽度变化对淮河干流水位影响研究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漫画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