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视角

2012-07-30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大别山小康小康社会

《小康》封面报道:2020,小康国家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邓小平在1984年完成了他对小康社会的新定义。历经30多年实践,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完整路线图逐渐成形,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8年了。

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一程该如何走?胡锦涛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个小康国家由远及近的过程,正是重新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过程。可预见的是,未来的十年,甚至未来的百年之中,在全面小康建成之后,我们还将赋予“小康”更多的内涵。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南风窗》封面报道:通向美丽中国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式。若干年前,中国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发展不足而导致的,比如普遍的物质匮乏。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发展同时意味着风险的叠加,很多问题不是靠发展可以解决的,因为它正是现代化的制造物。“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命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松动了。当下的时代提出的课题是,我们是否应该寻求一种更有智慧的发展?发展是越快越好吗?对产品更新换代速率的追求是否应该让位于物尽其用的原则?如此等等。

《财经》封面报道:限权才能反腐败

腐败是致命的政治毒瘤,关系到执政者(不管他属于哪个阶级)的生死存亡,这几乎是历史不断重复上演的故事。因此,发生腐败并非“中国特色”,任何一个清醒的执政者无不重视反腐败。要真正遏制腐败,就不能回避也不可能绕过权力体制这个根本问题。腐败与民主成反比,民主的程度越高,腐败的程度越低。因此,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民主,限制权力。

《民生周刊》封面报道:扶贫攻坚陇上行

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论述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26年的扶贫开发,使2亿多人口脱贫,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而被联合国专家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甘肃中部实现大面积脱贫,更是被学术界称为我国扶贫开发的发祥地和首创者。“甘肃式扶贫经验”的启示和意义究竟几何?

《决策》封面报道:下一站,大别山

在陕甘宁、赣南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大别山振兴”的呼声越来越高。考虑到此前集中连片贫困区,以及闻风而动的各地政策,大别山正从曾经的“政策女儿区”,走向政策高地。不过,在环境资源的限制下,对“大别山振兴”的期待,其实更多是期待它能回答大别山的一系列问题:大别山在哪里?从扶贫到开发之路怎么转?大别山的中部意义何在?需要什么政策?会有一个旅游特区吗?如何吸引更多企业家?下一站是否是大别山,还需等些时日。安徽、湖北等地却早已行动起来,探索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猜你喜欢

大别山小康小康社会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我家的小康
又见大别山
我家的小康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