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融合共发展
——“关天”“陕甘宁”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12-07-30

西部大开发 2012年4期
关键词:陕甘宁天水榆林

◎ 文/特约撰稿 田 源

(作者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大关中发展论坛组委会主任、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

去年4月,为了召开好第五届大关中发展论坛,我带领调研组赴甘肃、宁夏等地调研,其目的是研究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出台和争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今年3月18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正式出台,令人十分振奋和鼓舞。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依托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能源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发展定位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规划》的出台,明确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方针政策,展现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光辉前景和宝贵的发展机遇。

2009年6月出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方面已经考虑到要辐射带动陕北的延安、榆林以及甘肃的庆阳、平凉等陕甘宁革命老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体是关中,关中的核心城市是西安。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主体是陕北。陕甘宁革命老区和关中-天水经济的重心都落在陕西。促进“关-天”经济区建设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实现区域互补、互动发展,促进各相关地市互动发展,共同建设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对于陕西、甘肃、宁夏互动合作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发挥西安对老区建设的引领作用

发挥西安在交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服务和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加快革命老区振兴的步伐非常重要。要把西安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人才培育基地,技术研发基地,设备供应基地,物流基地,通向全国和世界的窗口和内陆港,实现互动发展。陕北不仅有丰富的煤、油、气、盐等能源矿产资源,而且有更为丰富的黄土资源,陕西省不仅要加快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而且应当在陕北实施大规模的造地战略,通过扩大基本农田面积,一方面,与杨凌示范区合作,发展现代旱作农业;另一方面全省统筹,为西安和关中的发展提供置换建设用地,解决关中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制约,支持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关中城市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使两“区”互动发展

杨光/摄

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地理区位毗邻、资源禀赋差异、产业结构互补,具备合作发展的动力条件。要建立两区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科学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主要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科技文化和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陕甘宁革命老区则定位于能源化工产业、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旱作农业。要进一步建立两区技术、人才、金融、市场和信息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区互动、融合发展。一要发挥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作用,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资源勘探、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管材等领域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要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开拓发展提供研发和技术保障;二要发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优势,为陕甘宁革命老区提供产品和服务,还可以通过投资、协作等帮助陕甘宁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基地;三要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机遇,发挥物流交通、金融商贸和区位条件方面的优势,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能源输出和对外开放提供便利条件;四要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机遇,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服务和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五要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为机遇。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整合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联系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品牌,更好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榆林建成老区振兴的龙头,带动陕北持续快速发展

陕北是能源产业和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承载地,榆林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现代化发展的新龙头,对于带动陕北成为持续跨越发展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地位重要。榆林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经济实力、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区位条件在陕甘宁革命老区中是最强的,最有条件成为老区现代化发展的新龙头,引领陕甘宁,融入环渤海,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举足轻重的能源化工基地。

首先,要加大能源资源开发加工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榆林的经济实力。要加大煤炭能源开发和转化的力度,把潜在的煤炭资源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以支持非煤产业的发展,支持新能源的研发,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城镇化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接替产业和发展环境。其次,要大力发展都市产业,加快建设榆林中心城市。作为龙头城市不仅要经济实力强,还要发展都市产业,增强服务功能,由单一的能源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要加快榆林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横山撤县设区,构建“一市两区”主城区格局;推进神木、靖边、绥德撤县设市,构建“一主四副”中心城市群格局。要拉大城市骨架,变荒漠为城区。通过建设开发区和城市小区,做到人进沙退。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把榆林建成陕甘宁毗邻区域的中心城市,使其具备龙头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城市规模。

健全以榆林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建设榆林、延安至陕甘宁革命老区各城市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目前榆林至延安、铜川,榆林至吴忠、中卫、固原已有高速公路,但铁路网还不健全,到庆阳、平凉还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应该修建包头经榆林、延安、铜川至西安的高速铁路,榆林经绥德、宜川、华阴至商洛的高速公路,榆林经绥德、子长至延安的高速公路,榆林经靖边、吴起、庆阳、平凉至宝鸡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把陕甘宁各城市连接起来,使榆林能够在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进一步加强陕甘宁革命老区各城市的互动发展,发挥庆阳、平凉、宁东等地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红色旅游、交通方面与榆林、延安的互动合作。

连接陕甘宁 融入环渤海

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在推动产业融合、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地方路网规划和地方路网与国家路网的对接是基础。要加快建设西安及关中到陕甘宁各地市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一要修建重庆经西安、榆林至包头的高铁、西安经庆阳至银川的高铁、西安至平凉的铁路、宝鸡至中卫的铁路复线,宝鸡经平凉、庆阳至榆林的铁路;二要修建渭南华阴经宜川绥德至榆林的高速公路、咸阳经旬邑庆阳至银川的高速公路、宝鸡经庆阳至靖边榆林的高速公路、宝鸡经平凉至固原中卫的高速公路。

另外,还要打通与环渤海经济板块的便捷交通联系。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国家的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其市场主要在环渤海等东部地区,其产品主要为大运量的煤炭及原材料,但目前陕甘宁革命老区向东仅有青银高速、青兰高速、太中铁路和神华运煤专线,远不能满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为使陕甘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建议修建银川经榆林、朔州至北京的高铁和高速公路,榆林至太原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神木经忻州至黄骅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兰州经固原、庆阳、延安至青岛的铁路,兰州经平凉、彬长、铜川至日照的铁路,使陕甘宁革命老区直通沿海,走向开放。

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共建国家能源安全基地

陕甘宁革命老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各相关城市应以能源现代化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为方向,切实加强区域内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合作,研究出台互相衔接的政策措施,共同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联盟的行动纲领,把能源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基础之上,实现生态和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统一的水源、土地、植被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促使各地因地制宜,共同治理,以科学的治理、保护机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尤其要处理好能源开发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充分研究水资源供应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明确区域内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强度,开展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综合治理联合行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重点水源区、江河控制节点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快建立区域内风景名胜区资源共享机制,研究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规划建设和开发利用等问题,探索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的对接、合作和交流的新途径。共同争取国家在经济区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黄河水土保持治理等重大工程实施力度。通过共同努力,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建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地、节约和保护资源的基地、人民生活富裕的基地、生态环境友好的基地。

弘扬延安精神 振兴两“区”经济

延安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中心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区。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艰难困苦的13年,是不屈不挠的13年,也是走向胜利的13年。在这辉煌的13年中,滋养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今天仍然是引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和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陕甘宁天水榆林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走榆林
榆林抿尖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天水之镜像》
榆林村镇的地名文化
山河初妆,天水成碧
陕甘宁振兴论坛
意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