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校园改扩建中的共生与生长策略

2012-07-29胡冀现王玉平

山西建筑 2012年24期
关键词:轴线景观学院

胡冀现 王玉平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7)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至今,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出现了明显的扩张浪潮。另外,知识结构的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的更新,对原有校园的布局结构、建筑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校园规模扩大,内在形式更新的双重需求下,我国高校改扩建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重组合并、原地扩展、异地新建三种模式。受到建设时间、投入资金的限制,重建或新建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高校。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自身文化的积淀需要漫长的过程,如何延续原有校园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是高校改扩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原地扩展的模式无疑是较佳的选择。

在设计实践中,笔者试图探索高校校园改扩建中的新老建筑共生以及校园空间生长的策略,回应结构梳理、空间整合、文化延续等多重问题。以下针对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两个高校改扩建项目,加以详细阐述。

1 浙江外国语学院

1.1 现状分析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以外语外贸类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用地规模约775亩。整个校区地势由南至北逐渐降低,原有校园具有粗放的中轴和备受诟病的弧形图书馆,中部景观尺度过大。

1.2 设计思路

1.2.1 空间整合

整个校园以曲水绿岛为核心,主要功能组团沿核心景观自然展开,形成若干个紧凑的组群,并使之成为校园环境空间的界面。通过建筑布局,划分和围合出多样的景观空间,同时建筑群落与自然地景并行,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景观资源和空间。

1.2.2 布局梳理

校园中心轴线由行政楼作为轴线的开端,教学楼群形成铺垫,严谨挺拔的图书馆创造出中轴线的高潮,透过图书馆,连绵的小和山则成为我们主轴线的协奏,连接各功能组团的学生街与主轴线并行展开,成为校园次轴。两条轴线一张一弛,相辅相成形成校园的空间骨架(见图1)。

图1 浙江外国语学院改扩建前后总平面对比图

1.2.3 场所建构

规划中,通过空间的开阖,形成不同尺度与主题的景观中心,使之与连绵的小和山互为中心,彼此依托,形成从自然到人工再到自然空间交替变换的丰富效果,使之成为可学、可居、可游的理想校园(见图2)。

图2 浙江外国语学院改扩建前后鸟瞰对比图

2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1 现状分析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合肥梁园路1号,建设地块北侧为原有道路梁园路,南侧为规划道路祁门路,东西两侧皆为农田,原有校区与新征地块之间为规划道路棠越路。

原有校园可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大部分。教学区位于北侧,不同时期建设的教学楼布局零乱,空间较为无序。生活区位于校园中部,宿舍楼平行布置,缺乏围合。行政楼位于校园南侧,相对孤立。

2.2 设计思路

2.2.1 空间整合

新建教学楼与原有行政楼以及规划科技图书楼位于校园南侧,围合成校前区。体育馆设于中部,成为校园新的亮点。同时在原有图书馆前整理出方形廊苑,形成内向空间。新建生活区则强调与原校区的呼应。

2.2.2 交通梳理

原有校园交通基本以三条纵向道路为主,人车合用,道路级别不清晰。道路规划,强调相互之间的交通便捷与紧密联系以及空间元素的合理渗透,使交通系统不仅仅是建筑之间的联系,而且是整个校园的“经络”,规划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见图3)。

2.2.3 场所建构

原有校园主要场所空间为原有图书馆前的雕塑广场以及校园东侧水塘,形式相对单一,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合理改造后是景观营造的有利因素。场所建构以改造为主,植入传统元素,将景观空间延伸至校园的每个组团,强化场所与建筑之间的对话(见图4)。

图3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前后总平面对比图

图4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前后鸟瞰对比图

3 共生与生长的策略

作为一个改扩建项目,如何在尊重原有校园空间格局及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深入整合进而提升校园整体空间品质成为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3.1 新旧呼应,和谐共生——营造特色的校园空间氛围

设计中应考虑充分与周边环境及原有校园环境的协调统一。本着合理保留,按需新建,局部改造的原则,在研究原有校园肌理空间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原有建筑,拆除、改造部分建筑,合理规划新建筑。延续原有校园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凸显原地扩展模式的优势。

3.2 旷奥兼用,疏密有致——基于创造人性化校园的反思

当前,新校园的规划设计往往强调大构图和大尺度的建筑,因此造成许多新建校园的尺度失控,密度不足。大轴线、大水面、大广场,见物而不见人,校园环境难以亲近。

在规划结构上,笔者适当的营造一种尺度亲切,舒适宜人的“拥挤感”,与适度的自然平缓的开阔空间相映衬,“旷”“奥”兼用,创造疏密有致的校园空间氛围。

3.3 虚实相生,书院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空间场所

通过一系列尺度不一而又相互渗透关联的院落空间,形成多重的复合式的院落空间群,我们在规划中强调以院落来组织建筑群体,通过建筑相似性的围合营造相对封闭的内聚性教学和研究空间,使校园建筑回归传统的“书院”形态,并通过对传统空间的传承、对传统形式的建构、对传统文化的植入来反映文化。

4 结语

高校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其文化的延续性当然不止基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层面。但是作为一个设计者,我们必然要意识到其中的责任,在规模扩张中坚持共生和生长的策略。

猜你喜欢

轴线景观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景观别墅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学院掠影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