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半径轨道交通连续梁桥顶梁更换支座方法

2012-07-27涛,高

铁道建筑 2012年1期
关键词:墩顶顶梁梁桥

高 涛,高 日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常见的连续梁桥,支座布置形式往往是一处固定,其余均为纵向活动支座。针对位于小半径平面圆曲线上相邻两桥墩布置固定支座的连续梁桥,其固定支座之间的梁体不能自由伸缩而产生了温度力。该温度力由固定支座承担,并通过桥墩传递给基础,同时在梁和桥墩中积蓄有一定的由温差产生的变形能。一旦固定墩上的支座发生相对于梁体或墩顶的移动,该变形能即刻释放。变形能释放的形式就是在梁端产生位移,释放掉支座的温度力。

根据曲线半径和桥梁跨径,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模型,布置两处固定约束,加温度荷载 Δt,可得固定支座处水平反力即温度力与温度的关系。同时,解除某一处固定支座约束可得到位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线弹性范围内,温度力和位移大小均与温度改变量Δt成正比。当顶梁更换支座时,要根据温度力和解除固定支座后位移量的大小,制订相应的顶梁方案并设计必要的限位复位装置。如何有效控制温度力引起的位移是考虑的重点。对于同一墩顶横向布置两个固定支座的桥梁,顶梁更换其中一个支座时,可以采取约束住另一个支座的方法来减小位移量。

连续梁的支点位移会使梁体变形而产生内力,顶升位移太大或顶升力太大均会改变梁体的受力状态,甚至导致梁体开裂。因此,顶升梁体时,要对每一步顶升过程中的拉压应力进行安全验算,使之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1 工程概况

北京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工程 T3-101—T3-104为(24+25+2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心线位于圆曲线上,曲线半径为402.4 m。上部为单箱单室截面,箱梁高度 1.8 m,梁顶宽 9.2 m,底宽 4.35 m。

连续梁桥立面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5-58和5-59号墩为盆式固定支座,5-57和5-60号墩为纵向活动支座。5-59号墩西侧5-59-1号支座发生严重破坏,需要立即更换。5-59-2支座目前处于单支座受力状态,荷载加大。该支座与5-59-1支座在同一墩顶,对该支座一并进行更换。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截面允许出现拉应力,但不允许开裂。

2 桥梁特点及温度力的影响

中跨梁体由于温差产生的伸缩变形受到58号墩和59号墩固定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缩而产生温度力。

2.1 现状态下的温度力

设梁体及桥墩处于线弹性工作状态,利用ANSYS建立该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各支座承担的水平力与温差的关系为

其中,57号、60号墩的纵向活动支座考虑了聚四氟板的摩阻系数μ=0.06。显然,上述支座水平反力取决于温差Δt,温差越大,支座水平反力越大。

该连续梁固定支座安装时间为2007年9月份,依据北京地区气温历史纪录,9月份最高温为28℃,最低温为14℃。本次顶梁施工的温度应在3℃到28℃范围内。据此估计出支座水平反力的极值,见表1。很显然,温度力足够大而不能忽略不计。

图1 连续箱梁立面和支座布置

表1 墩顶两个固定支座可能承担的水平力

2.2 解除固定支座后梁体位移

该梁所用的盆式橡胶固定支座如图2所示。支座上盘与下盘之间相交部分高度为Δ=25 mm。事实上,水平力的传递就依赖于上、下盘的相交部分。可以想象,当顶梁使支座上盘向上移动,Δ会变小;当Δ≤0时,上、下盘将发生相对水平位移,固定支座将失去水平向约束功能。支座水平反力将得以释放,梁体和桥墩将发生弹性恢复位移。

图2 固定支座示意

设59号墩顶的固定支座出现上述情况,而58号墩顶固定支座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则曲线梁任一截面的轴向位移可以表示为

式中,ΔS为轴向位移;α为梁体线膨胀系数;Δt为温差。

当 α =0.000 01/℃;R=402.4 m;S=25 m 时,得到59号墩、60号墩处梁体截面沿轴线(纵桥向)的位移为:Δ59=0.25Δt(mm)和 Δ60=0.49Δt(mm)。

这些位移量与温差Δt成正比,温差越大,位移量就越大。解除59号墩固定支座后,支座处梁体截面可能发生的纵桥向水平位移极限值:59号墩为-6.25~3.50 mm;60 号墩为 -12.25 ~6.86 mm。

计算表明,当解除59号墩顶的两个固定支座的约束后,梁体对应点的位移在3.50 mm到6.25 mm之间,与ANSYS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这一位移量值会给新更换的支座安装带来困难,因此应避免同时解除59号墩两个固定支座水平向约束功能。

2.3 仅解除59-2固定支座后梁体位移

依据设计方案,首先对59-2号固定支座进行更换。为此需要将梁顶升到一定高度,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在59-2更换过程中,应保证59-1号支座处于工作状态,以便保证梁体与桥墩的相对位置可控。

解除59-2支座的水平限位功能后,由于梁体和桥墩变形能的释放,59-2支座处的梁底与墩顶会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本文利用ANSYS计算得到的59-2支座处的梁底相对于59-1支座的位移为

横桥向 Δh=0.018 4Δt= -0.46 ~0.26 mm;

纵桥向 Δz=0.090 4Δt= -2.26 ~1.27 mm。

通过对比发现,梁底位移明显变小。需要对59号墩顶的两个支座分开进行更换,在更换59-2支座时,59-1支座应该处于水平约束梁体状态。为此,需要控制梁体的顶升高度,即确保支座上、下盘不脱离。支座上、下盘相交的构造高度为25 mm,因此,顶梁高度应小于该值。

3 顶升设计方案与梁体受力安全评估

针对本曲线连续梁桥支座布置的特点,设计方案为分步顶升。当顶升到位后对59-2号支座实施更换,梁体复位成功后再采用相同顶升方法对59-1号支座进行更换。具体每步实施的顶升高度见图3。计算采用了MIDAS软件。

按设计方案,通过分步顶升计算,得到各顶升过程中梁体应力见表2。

图3 顶升方案

表2 各阶段应力极值 MPa

对顶升方案的计算表明,整个顶升过程梁体最大拉应力为0.376 MPa,发生在第四步顶升时支座顶升点截面下缘。最大压应力为7.121 MPa,发生在第二步顶升时截面下缘。根据《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允许出现拉应力但不允许开裂的构件,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0.55fc=0.55 ×3.1=1.705 MPa > 0.376 MPa;0.7fct=0.7 ×33.5=23.45 MPa >7.121 MPa。顶升梁体过程中的应力值均满足梁体混凝土抗拉和抗压强度的要求。

4 结语

和传统连续梁桥不同,本文所提到的小半径曲线连续梁桥为两处固定支座,温差产生的变形能不能忽略。同一个固定墩处的两个支座不能同时解除约束,而且梁体顶升高度不得大于支座上、下盘之间的相交量。否则支座因为温度改变而引起的水平反力将得以释放,梁体截面出现较大的移位,会给新更换的支座准确定位带来困难,乃至无法实现。针对本桥特点所提出的顶梁更换支座方法合理、安全,顶升过程中最大拉压应力均满足拉压应力控制值。本连续梁桥按照此方案施工,应力及位移检测结果与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较吻合,施工效果良好。对于大于两处固定约束的多跨连续梁桥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施工。

[1]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范立础.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谢亚洲,庄冬利,孙斌,等.连续弯梁桥更换支座顶升施工控制[J].上海公路,2010(3):43-46.

[4]沈月清,陈裕民.某公路桥梁顶升更换支座项目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11):31-32.

[5]李静斌,陈淮,葛素娟.支座更换顶升方案对小箱梁结构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16-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运函[2004] 铁路桥梁检定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8]陆哲炜.钢筋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支座病害处理方法及施工监控[J].铁道建筑,2009(3):93-97.

猜你喜欢

墩顶顶梁梁桥
矿用液压支架顶梁结构强度优化研究
矩形墩顶部横向内力分析
混凝土强度对拼宽T梁桥时变可靠度的影响
关于矿用液压支架顶梁翻转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装配式预制小箱梁下部结构墩柱计算
弯梁桥受力特性计算分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简支U型梁桥的抗弯性能分析与试验
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柔性墩加固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既有拓宽改造混凝土梁桥现状研究
综放支架顶梁外载及其合力作用点位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