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染湘江

2012-07-18项小米改编

连环画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天佑军委敌军

项小米 改编

季芳 季跃鹏 绘画

1 1934年10月,由于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遭到严重失误。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2 根据地群众不知道红军这一走还能不能回来,男女老少纷纷相送。他们拿着干粮、鸡蛋、草鞋往战士们手里塞,热泪盈眶。战士们想着离开根据地后,乡亲们一定会遭敌人疯狂报复,心情都十分沉重,告别声、叮咛声和呜咽声响成一片。

3 中央红军的行军部署为:红一、红九军团为左翼,中央、军委纵队居中,红五军团为后卫,形成甬道式阵势突围。

4 按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基本上沿着赣、粤、湘、桂边境的五岭山脉一直向西行动。

5 国民党当局察觉红军突围西去的战略意图后,在赣南、湘东南、湘桂边构筑起四道封锁线,安排重兵进行堵截和尾追。

6 10月25日至11月15日,参加长征的八万余名红军指战员英勇突围,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

7 面临红军的英勇突围,蒋介石匆忙调集二十五个师、数十万大军,分五路前堵后追,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这是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8 随中央纵队长征的毛泽东,虽然己被“左”倾教条主义者取消了领导地位,但仍时刻关注着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他建议红军集中兵力在湘南歼灭追剿敌军一部,以扭转战局,但“左”倾教条主义者拒不接受他的建议,命令部队继续向西挺进。

9 11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成为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10 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湘江,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的湘江两岸渡口。但由于后续部队携带物资过多,行动缓慢,尚未赶到渡口即遭到敌军重兵夹击,错失了渡江的最佳时机。

11 在蒋介石指挥下,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追赶、围击强渡湘江的中央红军。11月29日,国民党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向汀江两岸的红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夺回渡中点,将红军聚歼于汀江两岸。

12 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部队渡过湘江,红一、红三军团奉命在新圩、脚山铺等地区构筑工事,阻击国民党军。

13 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接到军团首长电报,命令他率领部队火速赶赴新圩,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军,全力坚持三至四天!

14 28日下午,李天佑和政委钟赤兵、参谋长胡震等来到阻击阵地。

15 李天佑眉头紧锁,他非常清楚:从新圩直到湘江边,三十多公里都是大平川,丢掉这块阵地,红军就无险可守了。但他坚信,英勇的红军战士是会创造出奇迹来的。

16 此时,侦察员来报告,敌军两个师离这里不远了。在场的师团首长深感一场恶战就在眼前,师参谋长胡震把拳头往桌子上一砸:“让他们来吧,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让敌人占领新圩!”红五师首长给军团发报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17 部队刚准备就绪,敌人就赶到了。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李天佑的师指挥所离前沿阵地不过一两公里,他在望远镜里看得很清楚:敌人的排炮向阵地猛轰,一时,战士们都被烟尘遮住了。

18 但当敌人前进到离红军只有几十米时,突然腾起一阵烟雾,那是成排的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随着爆炸声,战士们顷刻间就像是从土里钻出来的一样,追着溃退下去的敌人射击。敌人狼狈地退下去了。

19 虽然给了敌人很大杀伤,但由于部队没有像样的工事,在敌人炮火轰炸和机枪的扫射下,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战士们几乎是在用肉体抵挡着敌人炮火和枪弹的攻击。第一天就在连续不断的激烈战斗中过去了。

20 从第二天拂晓起,战斗愈加激烈。前沿的几个小山头丢失了。李天佑知道,这不是战士们不勇敢,有的山头是在战士们全部阵亡之后,才被敌人占领的。

21 一列列的伤员从李天佑的身边被抬到后面去。十四团报告:团政委负了伤。十五团参谋长来电话:团长、政委负伤,三个营长两个牺牲,全团伤亡五百余人。

22 十四团团长黄冕昌来到前沿阵地,他顾不上几天没有睡觉的疲倦,见到指导员何诚,问他同志们的情况。何诚告诉他:“全连只剩下六十多人了,还有十多个伤员,但大家情绪还蛮高,都有决心守住阵地!”

23 黄冕昌团长扫视了一下阵地,告诉战士们说:“现在离黄昏还有五个多钟头,后续部队能不能过江,就看你们能不能守住最后一道工事了!”何诚代表战士们表决心说:“我们一定坚决守住!”

24 何诚了解黄冕昌团长,黄团长是广西人,贫农出身,打起仗来总是到最前面来指挥,战士们一看见他,就有了信心。通信员提着一个米袋跑来让何诚吃一口炒米,但何诚说:“把它送给团长。”

25 通信员跑去找到黄冕昌团长,可黄团长不肯吃,他说:“我不饿,战士们还要坚持战斗,让战士们吃吧。”听团长这样讲,何诚只好下命令,要求战士们抓紧时间,每人吃一口。

26 战斗又开始了。敌人向何诚他们连坚守的阵地攻上来。在黄团长指挥下,连长亲自带了两个机枪班向敌人侧后迂回过去,何诚带着其他人一声不响地伏在阵地上。

27 敌人见红军一枪不放,便一个劲儿向上爬,等爬到离红军阵地只有二三十米时,何诚大喊一声,一排手榴弹飞进敌群爆炸了。敌人一乱,红军的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敌人像潮水一样地败退下去。

28 这时,连长带的人也已经迂回到了敌人后面,机枪像雨点一样扫向敌人,敌人终于被打下去了。可是,经过这一场战斗,出击的两个班只回来了十二个人,其他同志包括连长,都牺牲了。

29 何诚把刚才的情况向黄团长作了报告。黄冕昌沉默了好一会儿后,用坚定的口气对何诚下命令道:“抓紧时间,组织部队去敌人尸体上捡弹药,准备迎接更大的战斗!”

30 黄冕昌说完,又到最前面的阵地去了。当他走到轻机枪阵地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大腿。

31 何诚和战士们急忙给他包扎,并要护送他下去。黄冕昌却说:“我不要紧,我在这里便于指挥,也好和友邻部队联系,现在情况紧急得很,不要谈别的了,赶快研究下一步的部署吧!”

32 根据黄团长的判断,阵地的右侧有可能成为敌人突破的重点。下午五点左右,两千多敌人从阵地右翼冲过来了。何诚带领战士们打了个反冲锋,然后又将火力转移到阵地左侧。

33 可就在这时,有战士跑来对何诚报告说:“团长牺牲了!”何诚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就在刚才,团长还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指挥着部队战斗。何诚心里说不出地痛苦和难过。

34 由于十五团团长、政委均己负伤,李天佑命令参谋长胡震:“你去十五团,组织他们顶住,在黄昏以前,一个阵地也不能丢掉!”参谋长严肃地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去了。

35 只一会儿,十五团就来了电话报告:“师参谋长胡震同志牺牲了!”李天佑手捏着电话愣了好大一会儿。他不禁想起战斗开始时,胡震用那响亮的湖南口音喊道:“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让敌人占领新圩!”

36 早在瑞金红校的时候,李天佑和胡震就学习、战斗在一起。胡震年轻、勇敢,指挥作战很有一套,可现在,再也见不到他了。“轰轰”——震耳欲聋的炮声把李天佑又拉回到了现实,师指挥所被炸塌了。

37 李天佑刚刚到达新的师指挥所,就又接到了报告:黄冕昌团长也牺牲了!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牺牲了五个团以上指挥员!李天佑心疼得眼泪溢满了眼眶。

38 在红三军团第五师打响新圩阻击战的当日,红一军团第二师在鲁班桥与敌接火,由于敌人攻势猛烈,红军退至脚山铺阵地。

39 11月29日天刚亮,敌军三个师就赶到了红二师在脚山铺的阻击阵地,未进攻前先用飞机进行了狂轰滥炸,然后是火炮猛攻,红军的工事和山上的树枝被炸得四处乱飞,阵地成了一片火海。

40 从上午到下午,红二师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肉搏,山上山下嘶杀声震天。虽然大量杀伤了敌军,我军伤亡也很大,前沿阵地几次被敌人突破甚至丢失。

41 红一军团首长在脚山铺山头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下了死命令:此次阻击战关系到中央领导和红军部队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死守,人在阵地在,丢了也要夺回来!

42 30日,红二师又激战了整整一天。敌人除以主力进攻红军的正面,又另派一支部队迂回到了红军阵地的侧面。战斗异常激烈,有些阵地的红军全部壮烈牺牲,连续战斗了数日的红二师渐渐支持不住。

43 关键时刻,奉命驰援的红一师及时赶到。红一师的到来,加强了战斗力量,但敌军兵力大大超过我军,加上敌人有飞机、重炮,战斗愈加激烈、残酷。

44 30日夜,敌军采用正面强攻和迂回的战术向红军阵地发起又一轮更加猛烈的进攻。为避免被敌人分割包围,红一师和红二师先后退至夏壁田、水头、白沙铺一带阻击。

45 红二师四团的主要任务是挡住敌军从公路上压过来的猛烈攻势,一营在公路左边,二营在右边,三营在一营阵地之后。

46 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加上敌机疯狂轰炸扫射,战士们每时每刻都在付出血的代价。四团政委杨成武见一营渐渐支持不住,想组织二营火力支援一营,他试图从公路左侧横越公路。

47 不料,杨成武刚到路中央,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腿,顿时血流如注。几个营连干部和战士急于救他,却连连中弹牺牲。

48 敌人一见,猜想受伤的一定是个大官,于是一窝蜂似的向杨成武涌去,高喊:“抓活的!抓活的!”

49 二营副营长兼六连连长黄霖率领一个班拼命向敌人射击,同时派出三名战士向杨成武靠拢,可又一个战士牺牲,一个负伤。

50 看着战友们为了营救自己连续流血牺牲,杨成武非常难过。他一边冲黄霖摆手,大喊“不要管我”,一边挣扎着向自己阵地方向爬。

51 可黄霖全然不顾,顶着弹雨,匍匐着向杨成武爬过去。黄霖猛地抓住杨成武的胳膊,将他拖出公路,然后抱起机枪,和战士们一起向敌军猛扫,把敌人压在公路右前方的树林中,这才救下了杨成武。

52 为了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渡过湘江,红一、红三军团苦苦鏖战了三天,在敌人的强大攻势面前,红军的阻击阵地节节后退,不少阵地、山头在弹尽之后丢失。

53 红一军团三师五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仍坚持在山头阵地战斗到最后一刻,为了不让蜂拥而上的敌人抓去当俘虏,饮弹自戕,壮烈牺牲。

54 红三军团四师十团团长沈述清和接任团长的原师参谋长杜宗美在光华铺阻击阵地先后牺牲。位于新圩阻击阵地的红三军团五师,从师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阵亡。

55 就在红一、红三军团在湘江边浴血苦战之时,在通往湘江的山路上展开了另外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央、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也在努力向湘江边赶,但那一担担沉重的物资,拖住了行军的脚步。

56 从长征转移那天开始,民运科长刘浩天就负责组织民工和战士运输队,抬着沉重的物资,足有一千多副挑子,随部队一起行进。

57 文件柜、制弹机、印刷机……特别是那架透视仪,是个黑乎乎的大家伙,不但无法用肩挑,就是几个壮小伙子也抬不动,何况山路是那样难走,遇到山路陡坡或是拐弯处,一两个小时都动不了窝。

58 参军时间不长的刘浩天也不知道这个黑乎乎的大家伙是什么来历,他找到一个卫生部的干部问:“这个大家伙能不能拆开来抬?”卫生部的干部很干脆地说:“不行!”

59 刘浩天很无奈,心想:“这家伙准是个宝贝,扔不能扔,拆也不能拆。”他只好又叫来几个战士,连上自己在内,帮助民工轮换着抬机器。

60 12月1日凌晨,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不惜任何代价守住阵地,以保守渡江通道。拂晓,敌军发动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我军于湘江两岸。红军奋力拼杀,至中午,中央、军委纵队终于渡过湘江。

61 但是,后续部队由于物资过多,道路狭窄,行动缓慢,阻击部队不得不继续苦战。坚守在新圩、古岭头、界首、水头多个阻击阵地浴血奋战的指战员们,顽强阻击着数十倍的敌人。

62 红军的伤亡每时每刻在增多,在界首、凤凰嘴渡口,江面和浮桥上躺满了红军战士的遗体,许多倒在江边和牺牲在江中的战士的遗体,随着江水漂浮着。

63 在全州一个叫岳王瑭的江水转弯处,由于江水流速变缓,从上游漂下来的尸体全部汇集到这里,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也变成了灰色。

64 红一、红三军团指战员们浴血苦战的同时,心里不住焦急地念着:“军委纵队的同志们,快点走啊!”“你们走得快一点,这里的伤亡就能减少一点啊!”

65 12月1日下午,刘浩天他们终于来到湘江边。只见漫山遍野都是红军战士的尸体,浮桥一线江面的江水血红,从来不知道流泪的刘浩天,第一次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66 十几个民工被眼前的惨状吓坏了,有的人丢下挑子,嚎叫着跑掉了,几个红军战士拦都拦不住。

67 刘浩天大步追过去,对挑夫们说:“老表们,我是宁都人,没参加红军前和你们一样,也是挑夫,都是穷人。红军是为我们穷人打天下的,帮红军就是帮穷人自己!”

68 一个和刘浩天有点熟的四十多岁的矮个挑夫先走了过来,挑起挑子,其他人见了,也走过来默默重新挑起挑子。刘浩天和辎重部队终于过了湘江。

69 12月1日17时,军委纵队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红三军团五师也于下午接到了军团的电报:军委纵队已经突过湘江,正向龙胜方向前进,你们的阻击任务已经完成。

70 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把电报仔细地看了两遍,才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对身边人说:“军委纵队总算安全地过江了,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71 但是,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的心情,远没有李天佑这么轻松。对于红五军团来说,最凶险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72 长征开始后,由于红五军团担任全军总后卫,无论在粮草补充、战后休整各方面,都比兄弟部队更加匮乏。但全军团上下一心,为了全军的前进和安全,他们英勇无私地作出了最大的牺牲。

73 11月下旬,红五军团随主力连续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之后,来到湘桂交界的蒋家岭。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等到军团受领任务。

74 来到军团部,他们见到了军团长董振堂和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刘伯承先是讲明了当前的严峻敌情,随后取出军委电报,向三十四师宣布了任务。

75 军委电报,措辞坚决,军委己然意识到三十四师担任全军最后阻击任务的凶险处境,因此命令在最后特别指示:“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

76 读完命令,刘伯承以极其坚定的语调说:“军委相信红三十四师能够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场的干部们都明白:军委把掩护全军的任务交给红三十四师,既是对三十四师的最大信任,也是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的。

77 红三十四师是在毛泽东、朱德同志关怀下,由清一色的闽西子弟组建起来的能打善战的部队,师、团一级干部大多数来自原红四军或毕业于红军学校,队伍出身贫苦,阶级觉悟高,作战经验丰富。

78 陈树湘等师团干部向董振堂、刘伯承宣誓:“请军团首长转报朱总司令、周总政委,我们坚决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

79 临别,董振堂、刘伯承与三十四师的指挥员们紧紧握手,一一叮咛,敌情无比严峻,每个人都清楚这次任务后面的真正含义。铁一样坚强的汉子们,流下了滚滚热泪。

80 从军团部回来,陈树湘命韩伟率一○○团向灌阳方向急行军,去接替三军团六师的红树脚阻击阵地,以便六师尽快渡江,追赶主力,保证主力渡江。

81 然而,走在红军主力最后的三十四师,此时已经被敌军死死咬住,所有的战斗设想都己无法实现。

82 11月29日,三十四师到达文市镇以东地区,周浑元指挥的第三路军的四个师己先他们到达战场,切断了三十四师的通道。三十四师全体指战员不顾一切牺牲,浴血奋战,顽强顶住了敌军数次进攻。

83 30日晚,敌军经过调整部署,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三十四师发起了更加疯狂的进攻。阵地上空信号弹、照明弹和炮弹的火花交织在一起,烟尘滚滚,杀声震天,山上的松枝被火烧得只剩下枝干。

84 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和枪托和敌人拼。一位福建籍的连长,肠子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仍然带着战士们战斗,直至牺牲。

85 在三十四师的浴血苦战中,军委纵队全部过江后,三十四师接到了最后一个命令:立即向湘江渡口转移,并迅速过江。但是,通往渡口的所有道路都已经被敌人完全封锁。

86 由于三十四师和红五军团其他部队一样,一直走在全军的最后,沿途很少得到充足的补给和休整,战士们本己饥饿不堪,衣衫单薄,加之连日苦战,伤亡已经过半,此刻己然渡江无望。

87 面对严峻的形势,陈树湘在战火硝烟中向全师宣布了两条决定:一、寻找敌人兵力薄弱之处突围,到湘南去打游击;二、万一突围不成,流尽最后一滴血!

88 英勇的三十四师指战员,毫不畏惧地冲入敌群,与扑面而来的国民党军激战了三个小时后,弹尽粮绝。

89 深夜,三十四师被敌人分割包围成数块,陈树湘命令一○○团团长韩伟掩护,自己率师直、一○一、一○二余部向东突围。

90 韩伟率领的一○○团所剩已不足一个营,而且早已没有了弹药,战士们用大刀和身体抵抗着敌人炮火的攻击,很快,全团就剩下三十多人了。

91 面对剩下的满身血污、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韩伟眼含热泪再次重申了红军宁死不屈的精神,在嘱咐大家“分散潜入群众中,然后设法找党组织、找部队”之后,宣布部队解散。

92 陈树湘率最后一百多人,始终无法摆脱敌军的重重围堵,面对疯狂的敌人,他们只能用自己的肉体和敌人展开搏斗,最后,连同政委程翠林、参谋长王光道在内,一百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93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在昏迷中被俘。抓住了红军的师长!国民党军欣喜若狂,国民党道县保安司令命人将陈树湘放在担架上,由他本人亲自监督,准备将陈树湘抬往长沙邀功。

94 陈树湘从昏迷中醒来,用手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他以生命和热血,实践了自己“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95 湘江战役虽然给我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正是这惨重的代价,使部队中原有的对“左”倾冒险主义者领导的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96 湘江战役为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军事指挥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红军将士在湘江之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抗敌的牺牲精神,则在我军的历史上永远放射灿烂光辉!

猜你喜欢

天佑军委敌军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万灶炊烟 “花”下相逢
天佑中华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Pasión por la medicina
天佑草原
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历史意义
忆志愿军优待战俘和瓦解敌军工作的成功经验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瓦解敌军工作的特点
淮海战役中瓦解敌军工作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