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易发区的道路安全问题与防治对策

2012-07-13朱国洪张志强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路域灾害道路

朱国洪,张志强

(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灾害易发区的道路安全问题与防治对策

朱国洪,张志强

(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以川藏公路沿线典型灾害点为例,重点探讨灾害易发型路域环境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并分析了优质路域环境融合对道路安全的良性诱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灾害易发型路域环境的防灾减灾对策,以使其对道路安全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道路安全;路域环境;恶劣天气;灾害评价;防灾减灾

1 川藏公路沿线灾害发育概况

川藏公路傍临的帕隆藏布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该区气候受地壳隆升的影响非常突出。流域内绝大部分山地常年处在寒冻风化剥蚀和冰雪作用之下,冰雪和冰川融化水资源很丰沛,局地性暴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水源激发条件。该区又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接触地区,风化破碎物质丰富,为地质水毁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源基础。这导致了本区山地灾害点多面广,活动频繁,规模巨大,造成的危害惨重。表1是结合野外考察成果并参考有关文献列出的川藏公路沿线典型山地灾害及其对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初步分析。

表1 川藏公路沿线典型山地灾害环境

2 对多灾型山区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

(1)道路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路域环境不仅包括红线范围甚至路两侧数十米的范围,也包含关注潜在致灾危及交通安全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山区公路更是如此。对于道路交通环境,通常可以从天气情况、道路线形标准、路面状况、交通流状态、防护设施、地质水文条件以及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来考虑,见图1。良好的路域环境将会减少事故率,保障道路的通行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环境的良性诱导功能。

(2)道路的线性带状分布特征决定了山区线路必须穿过一些不良地质区,少数灾害难以绕避。环境地质灾害在其发展演变进程中,往往表现出突发性、关联性和群发性的特点,环境地质灾害在其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常诱发其他类型的次生灾害,这就要求山区道路灾害防治应具有系统性。道路安全水平与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山区道路的改线“再生”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需要把道路规划、方案比选等前期工作尽可能做得扎实有效。很多公路的选线和建设在当时都是很好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凸显,灾害频发,公路时常被堵断,灾害防治与科研也投入了巨额费用。

(3)路域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复杂的,可以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理解。比如川藏公路沿线的米堆冰川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冰川,但是厚达数十米的冰舌也有很多崩裂和冰下河,会激发冰湖溃决危及下游公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然而车辆行人也可能因缺少防护意识而坠谷亡命。

图1 路域环境对道路安全的作用模式

(4)就我国而言,关于灾害天气和灾害易发型山区道路安全和环境的研究明显的不均衡,出现“三多三少”现象,即对城市道路究多,对公路研究少;对筑路条件相对较好的平原微丘区研究多,对筑路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岭重丘区研究少;对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研究多,对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研究少。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经济基础决定科研投入。由地质灾害和灾害天气引发的交通损失将是毁灭性的,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和预报。

3 改善措施

(1)转变观念,不仅关注建设和运营条件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道路安全问题,还要重视建设和运营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欠发达的山岭重丘区道路安全问题。

(2)加强公路规划勘测前期地灾调查工作,从分析区域构造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建立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模型,论证其区域稳定性。重视对易变形地质单元的动态预测,如高边坡、软弱夹层、不利的结构面等,综合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对工程开挖后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同时,要进行基于大型灾害危险区划和成灾预测,对重点危险区进行水文气象监测预报工作,落实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防灾预案,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逐步开展和完善灾前和临灾预报工作。同时,应加强和健全抢险救灾组织机构,落实交通和通信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抢险救灾工作有组织地进行。

(3)注重道路线形规划、方案比选的实效性,深入研究山区道路选线的理论和方法。在道路规划、选线的过程中,结合交通需求和经济条件,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背景,进行路域环境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审慎地进行道路方案可研和方案比选。否则,子孙后代将为前辈不尽合理的选择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投入大量资金整治都收效甚微,道路交通安全受到威胁,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4)灾害天气预报。道路安全问题通常与灾害环境、灾害天气是紧密相关的,而与道路相关的灾害时常由灾害天气激发的。因此,应加强事故多发地段或危险路段的监控与管理,制定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利用互联网、广播等手段,将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员,以便其根据通行条件确定适当的行车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在较差路况条件下的道路上行车。

(5)灾害易发型路域环境预告。比如在车辆进入某一特殊路段或典型灾害点之前的一定距离设置警告标志牌或可变情报板、报警求救电话,出现堵断情况及时告知当地交管部门,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消息,预计可能的疏通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和行车安全水平。让驾驶员提前熟悉路况,适当控制车速,防止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或者引起驾驶员心理、情绪突变,操作失控,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典型灾害点设置人性化的纪念牌,如记录该灾害点灾害爆发的年份,伤亡人数,造成的损失等情况。既是进行社会教育的现成的便利条件,也强调了灾害的历史背景,给驾驶员及路人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的,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6)工程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对影响道路安全的不同灾害类型区别对待,分清主次,采取响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对典型的灾害点要选择适当的灾害防治措施和设置必要的道路安全设施。如针对泥石流沟口设置谷坊、拦渣坝等,对水毁易发段设置导流堤、护岸、过水路面,对滑坡路段设置挡墙、截水沟,对流砂路段设置明洞,崩塌落石段采取挂网、喷浆等边坡防护措施,最大限度保证路侧环境不影响道路行车安全。同时,应对泥石流滩地恢复植被,变“石堆”为绿叶,改善行车环境。对目前难以改线的灾害多发性路段,可以就近设置观测点,一旦出现公路堵断情况,及时告知公路管养部门快速清理。

(7)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交通安全的良性诱导。美景中行车,令人赏心悦目,可以缓解驾驶员旅途疲劳和心理紧张状态,使其在无意中降低车速。历史人文环境能展示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民俗元素,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也使驾驶员的文化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礼让三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粗暴行车等恶劣行为的出现。

4 结语

道路安全是交通安全的基础和保证,交通安全是道路安全的目标和生命。道路与路域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深入研究灾害天气和灾害易发型路域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对于保障道路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对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蒋忠信.中国山区道路灾害规律与防治原则[J].国土经济,1995,增(5):11-16.

[2]姚裕春,姚令侃,王元勋.山区道路灾害及环境影响分析[J].灾害学,2004,19(1):16-20.

[3]朱平一,何子文,汪阳春.川藏公路典型山地灾害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罗德富,毛济周.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山地灾害及防治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姚裕春,姚令侃,王元勋.山区道路灾害及环境影响分析[J].灾害学,2004,19(1):16-20.

U416.1

C

1008-3383(2012)04-0018-02

2012-01-11

朱国洪(1987-),男,重庆永川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道桥设计及项目前期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路域灾害道路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基于绿色发展的山区农村路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为路域环境“整容”——探讨公路路产保护与路权维护
龙乘春风好远航——黑龙江省公路系统强化路域环境治理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