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江堰的雨

2012-07-12吴春富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9期
关键词:观澜成都平原都江堰

□吴春富

我的电脑桌面是一张雨中都江堰的照片,它是我去年十月拍下的。当时都江堰下着蒙蒙细雨,我打着伞站立在雨中,雨水从伞檐直往下滴,照片中的我没有丝毫愁怨,反倒满心喜欢。

从照片上看,我当时所处的位置面对宝瓶口与伏龙观。宝瓶口被两边的绿树掩住,连一条窥视的缝隙都不给人留,但刻在山崖下水面上的“宝瓶口”三字却清晰可辨。

山不在高,有雾则朦,重叠的山岚,被锁在了水雾中,恍若蟠瑶仙境,成为雨中的亮丽风景。伏龙观后的观澜亭,被大片的绿裹住,只露出如皇冠般的顶,薄雾兴起时,若隐若现。

至今仍让我心动的还是那奔流的江水。它气势磅礴,借着雨意汹涌澎湃,一路涌来。这奔涌而来的江水碧绿似翡翠,清澈如明镜。它在我面前的江面上旋转、打滚,像在炫耀自身的能量,也像是在展示自己的清丽。

一股激流汹涌而来,荡起白色浪花,我心悸动了一下,毫不犹豫地举起了相机,对准了江面及那边的景色。我把我想拍的宝瓶口、观澜亭以及欢叫着的水面一起拍了下来,而且让我分外惊喜的是,我身边的绿叶也被拍了下来,水珠晶莹亮丽,生动欲滴,像我欢喜着的心。

冒着小雨走在金刚堤上,有如在公园里漫步。安澜桥上身着纱裙不顾雨淋摇荡嬉戏的一大群少女,宛若从天而降的仙女。登观景台看都江堰,景区如披上一层薄纱。

雨雾遮掩了都江堰,烟雨的绸缪间,感觉都江堰是一本倾注风雨的书,需要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慢慢研读。

都江堰的水为啥那么青碧?黄河水是浑的,长江水是浑的,岷江水也是浑的,那下着雨的都江堰内的水为啥如此清澈?

当时在都江堰走马观花,没有听导游细细述说,过后也因为一直忙碌,没有深究。今天偷闲百度补上一课,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原来都江堰是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及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鱼嘴分流堤处于岷江中游第一弯的末端,它利用弯道流体力学的自然法则,表层水流入凹岸,低层水流入凸岸,于是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然涌入内江,而低层水则顺着江弯的凸岸挤向外江,绝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滚动、留沉,内江的水因这一“过滤”,也就清澈了不少。

照片上我站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飞沙堰,它不仅可以调节水位,而且还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地“飞沙”,即将上游带来的泥沙与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利用离心力巧妙地抛入外江。

飞沙堰如此可爱,怪不得当时在飞沙堰,我的眼中,只见飞雨,不见飞沙。

鱼嘴分流堤也罢,飞沙堰也罢,包括人工开凿被称为成都平原咽喉的宝瓶口,这些工程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诸多科学原理,在今天仍然处在科技的前沿……

在都江堰迷蒙的烟雨中,我仿佛看到了披着斗笠,雨中忙碌奔走的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的身影。我感觉他们是画师,他们用热爱黎民百姓的心构思,用辛劳奔走的脚当笔,用八年辛勤汗水作墨,绘出了成都平原上五谷丰登的巨幅图画。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两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活在了都江堰,活在了成都平原,也活在了世人心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江堰的雨凉爽温馨、潇洒秀丽。它一直下着,从都江堰下到了我的电脑桌面上,滴答滴答,似乎在向我昭示着什么……

猜你喜欢

观澜成都平原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
湿地观澜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千古奇观——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