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材的“二次开发”——以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为例

2012-07-12雷维运

文教资料 2012年15期
关键词:工业区位工业区工业生产

雷维运 岳 雄 徐 娟 陈 红

(1富源县胜境中学;2富源县第三中学,云南 富源 655500;3曲靖市第一中学,云南 曲靖 655500;4玉溪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张华同学,2011年考取了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村委会的村官,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立志带领家乡的村民脱贫致富,在实地考察、市场调研、民主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该村委会最终决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一个乡镇企业——魔芋加工厂。

问题:(1)思考魔芋加工厂生产的一般过程。(2)如果你是张华,那么你认为魔芋加工厂厂址应该选择在什么地方,说出你的选择理由。

一、工业生产的过程

工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工业产品,这就是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

(图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工厂建立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环保部门进行思考和决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交通是否方便(如图2所示)。

一般而言,在工业区位选择时主要应从自然条件 (土地、水源、矿产)、社会经济条件(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集聚)、科技及环境四个方面考虑。其中,土地、交通和集聚是工业生产重要的区位因素。

(图2影响工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有以下几种类型。

1.原料指向型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甘蔗或甜菜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应该接近原料产地。

2.市场指向型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食品厂、印刷厂等,应该接近市场。

3.劳动密集型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纺织、普通服装、家电、鞋业、玩具、工艺品工业等,应该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4.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如炼铝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等,应该接近火电站或水电站。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科技因素

工业生产过程中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常常形成技术密集型工业,如集成电路、精密仪表、高档化妆品、飞机、高档轿车等,应该接近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的地方。

(三)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环境因素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要注意下列问题,如图3所示。

1.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如纺织厂、食品厂、服装厂等。

2.规模大、对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时要考虑城区的风向。选择在城区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如化工厂、炼油厂、钢铁厂、火电厂、水泥厂等。

3.规模大、对河流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尽量在城区河流下游或靠海边布局。如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等。

4.规模较大、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同时考虑盛行风的风向,如火电厂、钢铁厂。

(图3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四)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社会因素

1.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2.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3.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五)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运费在产品成本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在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区位的重要性在减弱,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的区位作用却在加强。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成为工业最重要的区位因素。劳动力素质(科技)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正逐渐增强。随着工业联系的不断加强,集聚这一工业区位因素逐渐增强,并伴随着工业重心的转移,出现新的工业地域。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集聚

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即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如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工业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二)工业地域

因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之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由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又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类型。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一般具有发育程度低、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生产潜力小的特点;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以现代化大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一般具有发育程度高、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生产潜力大等特点,往往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等。

四、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的发展、工业企业的建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工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各地的工业普遍发展,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二)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在工业生产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工业,它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或持续利用。

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角度考虑,在有大气污染(酸性气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钢铁厂、火电厂附近建硫酸厂及粉煤灰建材厂,在有水体污染(如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印染厂)等污水排放口附近建污水处理厂。

五、案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昆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与变化

云南省安宁市是云南省最大的工业基地,拥有昆钢、云天化、昆明盐矿、中国华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市区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盐矿总储量140亿吨,磷矿8.2亿吨,均居全国前列。铁矿储量6000万吨。这里区位优势突出,距昆明主城区28千米,交通便捷,是昆明通往滇西8个地州市和东南亚的交通要道,境内成昆铁路、安石、安楚、安晋高速公路、昆明环滇路网等纵横交错,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已经逐渐建成了以钢铁、磷化工、盐矿业为主的冶金盐磷化工体系。如图4所示。

(图4昆钢工业发展区位)

上海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特大型项目。过去,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都建在内地的矿山附近,而宝钢的建设使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从靠近矿山转向靠近市场。宝钢北临近长江、东临吴淞口、邻近我国最大的海港。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既能将产品远销海外,又能从水路取得国外的廉价原料(铁矿石、煤炭等),降低成本。宝钢以大城市为依托,充分利用了我国最大工业城市——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群的市场、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如图5所示。

(图5宝钢工业发展区位)

问题:

(1)昆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昆钢和宝钢分别属于什么工业地域类型,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3)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六、知识窗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及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在各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改造,如:(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整治的核心):①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②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③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二)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新兴工业区的主要分布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和亚洲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日本的“硅岛”(九州岛)等。这些新兴工业区生产的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人才。 从业人员水平高(2)产品。 研发费用高(3)增长和更新速度快(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猜你喜欢

工业区位工业区工业生产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探讨
——基于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
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工业生产及应用
强化锻炼:在工业区位问题上开展地理专题复习策略
工业生产中计量仪表数据采集的应用与维护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基于多样化学习的“工业区位”教学研讨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精加工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铅危害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