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吸取“韩国模式”教训

2012-07-10

中国经贸聚焦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三星电子韩元三星

近来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等少数垄断企业在全球不断大赚其钱的“韩国模式”受到了高度赞赏。中国也正寻求将汽车、钢铁和通信领域的企业整合为巨大企业集团,以使其成为拉动整体经济的火车头。然而现在韩国整体经济已经开始浮现隐忧,但这又不是因为三星和现代的业绩出现了恶化。那么,韩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也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三星电子于10月26日发布的7-9月合并财报显示,净利润为6.56万亿韩元(1美元相当于1084韩元),创出历史新高。而现代汽车的合并财报则显示,营业利润为2.0558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在全球经济表现低迷的背景下,这两家企业仍然实现了极为强劲的业绩。

虽然有观点认为其强劲业绩是得益于韩元贬值,但主流观点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垄断。现代汽车集团包括旗下的起亚汽车在内,在韩国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七成。韩国的综合家电厂商除三星之外,只有LG电子一家,基本处于两家公司垄断市场的状态。

韩国企业利用在国内市场赚到的利润向海外业务投入大笔资金,集中全力在海外抢占市场。三星去年的营销费用换算为日元约达6700亿日元(1美元约等于79.78日元),大大超过索尼的广告宣传费(3964亿日元),其中大部分费用投向了海外。

一直以来,韩国都通过具有垄断地位的巨大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然后加强出口来拉动整体经济。即使海外销售本身利润稀薄,但只要出口实现增长就能够通过国内的零部件工厂等获得利润。出口对韩国GDP的比率为50%,大大高于日本逾10%。

同时,仅三星集团一家企业,就占韩国出口总额的约20%。也就是说,韩国垄断企业通过出口支撑着韩国的经济。

中国从数年前起就一直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进国有企业的整合。2008年上海汽车兼并了南京汽车,巩固了作为国内最大汽车企业的地位。宝钢通过整合目前已是位列世界前5名的钢铁厂商。在通信领域,2008年中国移动收购了中国铁通的全部股权,大型通信企业减少为3家。随之,中国企业开始大量进入《财富》公布的全球500强榜单。

但就在这样的时刻,却传来了韩国经济放缓的消息。10月26日发布的韩国GDP增长率环比仅为0.2%,换算为年率约0.6%。到去年之前一直保持年率3%-6%的高增长的韩国经济出现了明显放缓。三星和现代汽车依然表现坚挺,而“韩国模式”却开始动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其原因是出口减少导致的内需低迷。据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8月单月的设备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14.2%,半导体和显示器业务在下滑。一直在拉动韩国国内设备投资的三星“由于预期明年经济将恶化,投资开始变得谨慎”。

三星电子今年的设备投资额约为25万亿韩元,占韩国企业设备投资总额的两成。韩国过于依赖数家大型企业的结果是,一旦大型企业收紧在韩国国内的设备投资,全国投资金额就将随之减少。其余企业不具备进行巨额投资的实力。如果因世界经济减速而遭遇出口下滑的垄断企业为了确保自身利益而减少投资和支出,韩国整体经济就将趋冷。

垄断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也将对内需产生不利影響。韩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换算为日元在230万日元左右,而三星员工的年收入约为570万日元,现代汽车约为660万日元,均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此外,垄断导致的价格僵化也被视为问题。在韩国,由于家电和汽车领域的进口产品仍然很少,国内垄断企业的竞争不够充分,因此价格迟迟不能降下来。再加上韩元贬值,反而呈现轻微通胀迹象。如果通胀导致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消费就将难获增长。

从个人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来看,日本为近60%,韩国约为50%,中国为35%左右。日本明显拥有在亚洲国家中更加巨大的内需。面对海外经济的巨变,可以说日本与韩国相比更具强韧的耐力。

像韩国那样的垄断模式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打造出获得高额利润的国际企业。而其经济放缓则彰显了过度减少企业数量的垄断模式的脆弱性。不管企业多么强大,如果大多数居民感觉不到生活的富足,就将是本末倒置。这应该会为中国今后推进的经济结构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三星电子韩元三星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三星电子第三季净利润98.7亿美元 同比增长145%
V—NAND闪存NVMe固态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业绩两年最差
搭乘三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