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儒家文化中的“有教无类”与“义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2-07-09潘旭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利弊

潘旭

摘要:谈起儒家文化,这个概念自提出之时起,就步入了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上来。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步发展与变化,儒家文化以其独有的身份和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又长远。之所以有着如此深刻而又长远的地位及影响力,在其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历程。然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笔者认为,与其去抓住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不放,执着于其整体的体系来侃侃而谈,不如专注于其思想当中的一、二方面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究,充实新的血液,将儒家文化发展壮大。因此,本文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和处世之道“义利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儒家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和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当中的影响,从而在分析讨论中总结出结论。

关键词:儒家文化有教无类义利观 利弊

儒家文化,又称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是汉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从汉代开始在很大一部分的历史朝代中,当权者将其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而存在,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国社会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在历史上也影响了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历经历史的冲击和磨难之后儒家文化却依然屹立于中国的文化之林,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核心价值观,而且也在世界的文化长廊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儒家文化的形成

儒家文化亦称儒家学说初步形成于中国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00年前后。儒家学派之前,中国古代社会贵族和平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六行、六艺的社会化教育,但是到了孔子的时候,他第一次做出了突破性的创举,打破了以往只有贵族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改变“学在官府”的落后封闭局面,提出了具有对中国教育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的后人。

二、为什么选择“有教无类”和“义利观”这一、二方面

一方面,纵观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其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后人对于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皆是有所侧重,而非全部。例如一些突出的汉代、明代和清代,他们在将孔子的儒家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都是从中将对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有较大影响的儒家文化加以充实和发展,以期能够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来讲,儒家文化的核心除了一个“仁”字外,具体留给我们后人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一个绝对的核心与一个零散的整体组建不了完整而又充实的体系。

三、儒家的“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这一儒家经典的教育思想语出《论语·卫灵公》。上文我们提到过,《论语》因为是语录体的书籍,上下文没有任何的联系,所以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由,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可以有着对其不同的理解和诠释。而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历朝历代对其也有着不同定义。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并非只适合那个远去的古老岁月,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占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所以说儒家文化的“有教无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许我们很难真正的了解到作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完整体系含义,但是其中的某些重要思想我们却是可以着重的去探究和发展,对于“有教无类”这些儒家文化的宝贵教育思想我们不单单是对于历史的总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以致用,把握其中的奥义用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四、中国社会之“义利观”

对于儒家文化的“义利观”这个概念自孔子做出了利与义的区分之后,二者之间的“义利之辨”便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当中延续着,期间从未间断过。出现了先秦时期、宋明理学时期与近代思潮三次争辩高潮。当今社会,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更是将如何对待利关系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处,乃至于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技等领域都亟需解决这个问题,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亟需理清二者之间关系。

1、承认私利为人之所欲。“人非圣贤,孰能无私”,在任何以人为单位的生存环境中,完全的将个人的私利排斥在外而一心为公是不可能的。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这句话就已经是显而易见的表明,任何人都有着对个人所需的物品和属于自己的一个社会地位的占有欲,这皆是私利。

2、符合公义的私利是可以接受并使用的。《论语·述而》当中写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我亦为之。”这里面就已经充分体现出孔子对于符合公义的私利是可以追求并且得到的。而在《论语·泰伯》当中更是提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国家治理有方,你作为一方才人应当努力的去追求做官来更好的治理国家,如若仍然是贫困潦倒的样子,那是一种耻辱。所以,对于私利可否追求,我们应该全面的去看待,判断私利的属性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这样,我们便可以更好的去处理“义”与“利”辩证关系。

3、不求不义之私利。上面我们提到对于私利的属性问题,这里,孔子也曾经说过:“富贵于我如浮云。”当然,这是有一个大大的前提那就是“不义之私利”利之好坏,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好的私利我们去争取,而不义之私利我们应该敬而远之,甚至看到别人去谋取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适当的劝诫。

由于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正确的现代义利观的构建已经是迫在眉睫。其所涉及的范围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从学富五车的学者到街头小巷的顽童,都已经是深深的涉及到这个影响当中。

五、总结

综上所诉,儒家文化在经历的千年的洗礼和积淀之后越发彰显的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是我们后人认真学习研究的宝贵财富。然而,人之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只能是管中窥豹,涉猎一二。所以,笔者看重了对于教育事业有着极大贡献的“有教无类”的宝贵教育思想和儒家文化当中促进社会发展教化世人道德的“义利观”的处世之道。相信,在不就得将来儒家文化能够享誉全世界,并能造福于世人。(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郭齐勇.近20年中国大陆学人有关当代新儒学研究之评述[J].

[2]胡锐军.百年来儒学研究境况历史回眸[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建国以来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猜你喜欢

利弊
生态旅游之利弊
“零工”经济有何利弊?
对人民币加入SDRs的认识及我国金融开放的利弊
现代即时通信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利弊研究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浅谈藏医放血疗法的利弊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学习之利弊谈
电子产品利弊说
代建制的利弊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