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类的寺庙 独特的空间——解析新繁龙藏寺

2012-06-29景仁刚林瑞芳

四川建筑 2012年8期
关键词:建筑群院落水系

伍 星,景仁刚,林瑞芳

(1.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2.德阳市规划局,四川德阳 618000)

龙藏寺是一座典型的“一半子孙庙,一半丛林”性质的古刹,它坐落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初名慈惠庵,后更名为龙藏寺。元末、明末均遭受兵火,仅留大雄宝殿,清初龙藏寺重放光彩,成为了成都近郊诗坛、书坛、琴坛重地。建国后龙藏寺被辟为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如今外部环境及其布局基本沿袭了旧有的形态。

1 环境空间的营造艺术

齐康院士说:建筑形态的美是一种环境的美,建筑置身于自然和人造物之间。建筑的美是一个空间的美,是一种人造空间体的美。龙藏寺给人的美感首先就体现在环境空间上。

1.1 图形背景层层相扣

子孙庙与丛林的性质决定了龙藏寺独特的环境空间,空间环境可以用“空净,祥和,随意”来形容。古龙藏寺处于田野之间,没有深山古寺的神秘感,也没有城市寺庙的芜杂,有的只是亲近随和。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主要是来自于所处的环境,一望无际的田野作为图底,而将整个寺庙作为图形。感知图底非常清晰,低矮的田野与高大的树木构成水平与垂直的对比。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就可以轻松,随意的辨别,从而突出龙藏寺对背景的支配地位。参天古树丛中的红墙黑瓦在太阳的映照下,呈现出祥和之意,同时这也构成了另一个图底关系,大面积的树木,小面积的建筑群,再加上万绿丛中一片红,使整个空间形态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的关系。第三个图形背景体现在建筑群空间的组合上(图3)。《易系辞》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种阴阳、虚实、有为与无为构成了主体建筑群的图底关系。主体建筑群中实体的建筑与虚无的空间相互而生,互为图底,体现了无是最大的有,有是最大的无的哲学思想。整个寺庙的图底关系是层层递进,人在游览时感觉到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正是这种连续性与次序美,加深了寺庙的整体性,实现了寺庙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1.2 水的巧妙应用

宗教建筑一般都要营造一种氛围,作为子孙庙的龙藏寺呈现的是祥和,清净无为的风格,这一切的实现与水的营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初探龙藏寺,发现其三面临水,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空间的营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深究后才发现,这居然是古人的杰作。寺庙左侧为天然河流,其余水系均是根据这条河流派生出来的,古人巧夺天工,依水建寺,将河水引入寺内,形成环状的水系,同时与外面的水系整合起来,人因水而存,寺因水而活,水系在无形中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现存的建筑中可以看到主体建筑位于环行水系之间,一座小院在水系的一侧,而僧侣的居住餐饮都分布在水系的两侧,这种依水而布局的形态,使整个寺庙呈现出自然的野趣。潺潺的流水,参天的古木,白鹭的栖飞,炊烟升起的画面,我们可以透过流水意会到,但再也无法体会到……。

水与建筑的融合所散发的神秘,祥和,空灵,可以说是空间意境的极点,在一条长约20 m,宽3.3 m,水边建筑挑檐所形成的廊上可以找到这种感觉。这组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古树、石桥、水渠,廊,建筑,光线。这些元素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来创造氛围的,笔者做了如下的分析:水旁挺拔的树木,依水展开的柱子,以及狭长的廊,构成的空间,在线形上呈现出韵律感。整个廊形成对称的三段,分别与不同的建筑连接,两边的建筑屋顶较高,在组合上其上部屋顶自然比较高,中间的廊由两层的挑檐形成,但整体形态是如此的有机。这种通过光线的起伏变化,让人体会到空间的变化是如此的玄妙。狭长的廊道以及古树的遮挡可以让人感受到进深感与神秘,透过两层檐的采光(图1)以及两侧空洞的采光(图2),空间透露出光影的起伏,心理上折射出祥和、空灵的感觉,而这一切又被水的柔性以及水边柱子的次序所强化。

图1 透过两层檐的采光

图2 屋顶两侧空洞采光

2 建筑的布局艺术

用齐康院士的话说,建筑的美是一种组合的美,是一种要素之间的匹配和整体组合的美,美在比例,美在尺度,美在色彩,美在层次,美在生活,美在场所、地点。

2.1 空间序列的组织

主体建筑群处在古树中,与中国传统建筑不同的是其轴线没有和大门相对,而是在院落的一处自成系统,整体上呈现出自然、活泼。但这一切又不是随意的置放,而是通过寺内的水系组织起来的。它的空间序列就在这条环行水系中展开,石桥、廊、放生池、池中的莲花台、八角亭、碑亭、石狮子再转到主体建筑群,它们共同组成了寺内的轴线序列。在自然式的寺庙中,空间的序列也就在此处展开。寺内还有没有其他的序列,以及他们是怎么整合的,都无从知晓,因为其他的建筑早已消失在医院的建设中,这实在是一种遗憾。这么一条短短的引廊空间,序列上也有起、结、开、合。水上的石桥作为此序列的起点,此处放置的大钵与其组成景观的对景,明暗上此处属于灰空间,此序列的高潮出现在放生池与八角亭组成的三角空间,放生池中的莲花台与八角亭都垂直向上,在形状上也有某些相似,这就使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力。视觉感受也从灰朗转到开朗,接着又转入半灰朗。这就是此序列的结点,由山门、墙面、两边的石狮、碑亭组成。一字展开的墙面,成为此序列的对景,而与廊道所对应的山门院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图3)连接着整个序列的高潮部分,他是由建筑与空间共同组成的轴线,通过两边排开的建筑来突出这条轴线序列空间。大门并没有在中轴线上,但空间感觉的效果却表明其在轴线上,视觉误差的原理在此应用是如此的巧妙。视觉空间的另一个应用就是明暗空间的交替出现,收放感非常强力。此序列(图3)空间通过虚的院落,实的建筑,虚实相交的空间使水平方向的序列层层递进。整个序列的制高点是末端的两层楼高的藏经阁,他统帅着整个建筑群,在垂直方向使序列得以延伸。此处层层的院落空间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沿着轴线展开,而是在大殿的两边拓展,整个院落空间表现出凸字型,这可以从藏经阁一旁大黄果树下断壁残垣的院落看出。

图3 建筑空间的组合

2.2 挑檐空间的处理艺术

除了显著的轴线外,主体建筑群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挑檐,这些檐下空间将整个空间连接起来。从图底关系(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檐廊可以分为内檐、中檐、外檐,他们彼此贯通,相互连接,扮演着过渡、连接空间的作用。檐下的柱子以及挑梁上桃子式样的装饰物随着檐的延伸而依次展开,表现出一种次序、渐进的美感,这似乎也验证了群化原则所提出的观点:同种元素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易被感知为整体。3.3 m宽的挑梁加上树木的遮挡,即使有宽大的院落,其光线仍然显得不足,但在檐与大殿的交汇处,通过大殿的凹放以及通向外部的中廊,此处便豁然开朗起来使佛教的意境更加突出。这种效果的出现与院落空间的尺度是密切相关的,轴线上的大殿显得与两旁的厢房的垂直高度(H)与院落的宽度(D)的比例在1/5~1/4 之间,而院落的长宽比接近黄金比,这种适宜的尺度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光影效果,而且在景观上也创造了很好的视野。

D/H=4 垂直视角27°,是观察完整界面的最佳位置,为空间形成封闭感的最远界限(图4)。

图4 视觉效果

2.3 内部空间的构成艺术

由于大部分的房屋都被锁起来了,无从得其内部空间组成,幸而大殿在维修,可以目睹其内部空间。空间由柱子分隔,呈现出隔而不断的姿态,特别是入口处柱与柱之间的卷棚结构的弓形与屋外的翘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殿内的空间由这条弓型带状空间连接起来,其布局呈现出“回”字形(图5),佛像布置在恭台的两侧,更加突出了轴线对称的布局。复杂的斗拱与雀替的一字展开呈现出一种动态美,群板的隔而不断反而使空间更具有整体性,这似乎就是封闭原则的应用:一个倾向于完成而尚未封闭的图形易被看作一个整体。从大雄宝殿里四周模糊残缺的壁画,可以推断场所的营造是如此的精心。

图5 建筑布局呈“回”字形

3 总结

龙藏寺最突出的应该是场所的营造,目前我们只能从水系及光影中体会这种场所精神。如果精美的佛教壁画以及大量的书法石碑能够保存完好,那么宗教与园林气氛的场所空间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解放前,龙藏寺的独特与另类体现在它的环境、布局、空间上,而如今,它的独特另类表现在他是一座失去了和尚、香火的寺庙,仅余残喘的躯壳而已……。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挪威)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M].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1)

猜你喜欢

建筑群院落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院落(外二首)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
院落里的黄昏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