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相声的

2012-06-26猫村长

读者·原创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万春宋高宗樊哙

文 _猫村长

相声这东西很奇怪,有的人说半天,声嘶力竭,就是没人乐,有的人一句话一个包袱,全场乐不可支。这是为啥呢?

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相声的吧。当然,当时不叫相声,叫 戏谑。戏谑发展起来,就是南方的滑稽戏和北方的相声。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里讲了这么两位,一个叫郭忠恕,一个叫聂崇义。哥儿俩都是五代末北宋初的画家,爱好就是戏谑。有天郭忠恕挤对老聂:近贵全是聩,攀龙即是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这分明是笑话老聂的 聂 字。老聂也不含糊,当时反唇相讥:勿笑有三耳,全凭蓄二心。这是笑郭忠恕的名字有二 心。众人无不大乐。所以,想让人乐起来得自嘲,还得有点文化和急智。

讥讽现实、批评现实是戏谑者引起人们共鸣的最大法宝。净说不疼不痒的话、唱赞歌,那没人乐。南宋宁宗年间,韩侂胄贸然北伐失败,劳民伤财,死伤无数,自己压力也大,头发胡子都白了。皇上赐宴安慰,宴席上还特意点了个 群口相声。上台的仨人,一个自称樊迟,一个自称樊哙,另一个自称樊恼。先问樊迟这名字谁取的,樊迟说:孔夫子取的。众人赞叹:说得通,樊迟本来就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又问樊哙,樊哙说:汉高祖取的啊。大家纷纷说:没错,樊哙是汉家名将。接着都瞧樊恼,樊恼说:我这名自己取的。一下全场大笑。这不挤对韩侂胄硬要北伐,自取烦恼吗?

比较完整的戏谑段子,记在岳珂《桯史》中。说的是某一年大考,有关官员做了精心准备,饮食周到,几案也宽大,万没想到试题出了毛病。头一天的试题里有一句:闻善而行沛然莫御。有考生提出,沛 字错了,应该是 霈。当时出题的主考官在打瞌睡,和考生交流的是个年轻人,没当回事,说既然错了,那就改成 霈 吧。试题有改动,当然应该公布,可主考们把这事忘了,结果考生有写 霈 的,也有写沛 的。到了第二天,考场又宣布要用 霈 ,结果写沛 的考生们不干了,认为考官耽误了自己,在考场中闹事,还把工作人员给揍了。挨打的人赶紧喊:有雨字头也行,没雨字头也行,都算对。还说:下一次不敢了。

考试之后,闹事打人的考生都被抓了起来,有司请考官和工作人员吃饭压惊。戏谑者也被请来了,席间说相声。两个人在台上聊,甲问乙:你说你有学问,你说说汉朝一共有多少个宰相? 乙开始从萧何、曹参掰着手指头数,数完了反问甲:你倒说说唐朝有多少名将? 甲张嘴就来:张巡、许远、田万春 乙打断他:不对啊,应该是雷万春。两人争执不下,向人请教,确认是雷万春,乙立刻撸胳膊挽袖子,作欲打甲状,甲赶紧说:有雨字头也行,没雨字头也行。当时在座的考官们个个面红耳赤。这还没完,一个演员上台喝道:考官在此就座,你们休得无礼!二位戏谑的立刻回:下一次不敢了。

这个段子说完,结果是那些被抓的考生们全被释放了。看看,逗乐的作用太大了。

艺人们有时候还会戏谑到皇帝那里,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宋高宗当政时,有个厨子因为给皇帝煮馄饨没煮熟,被下了大理寺监狱。不久,宋高宗要听段子,两个人开始表演。甲问:你哪一年生的啊? 乙答:甲子生的,你呢? 甲说:丙子生的。这时他们的搭档立刻向皇帝报告: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理寺。宋高宗不明白,问为啥啊?回:甲子(音同夹子,一种食物)丙子(音同饼子)皆生,应与馄饨不熟同罪。皇帝给逗得哈哈大笑,马上传旨,把厨子给放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闻过则喜,也有恼羞成怒的。绍兴十五年,宋高宗赐宴秦桧于宅邸,还叫了伶人演出。宴席上诸位官员那个巴结啊,有位参军起身,说了一大堆阿谀奉承的话,而那个演员呢,在后面帮参军扶着椅子。这时候,参军的头巾掉了,露出脑后头发上的头巾环来。伶人立刻问:这叫什么环? 参军说:叫二圣环啊。伶人说:你就踏实坐在太师的椅子上,二圣环(还)什么的,尽管忘到脑后去吧(二圣指北宋时期被金兵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

想想在场的人作何反应吧,举座失色,秦桧大怒。这位伶人最后死在了监狱中。

看来做艺人,想说出大家的心声,还真得有点胆气才成。

猜你喜欢

万春宋高宗樊哙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猛人樊哙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好名得官
好名得官
末路
皇帝节俭到打白条
万春林弈林逢春
刘邦吃龟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