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中国农机院、山东农机所、广东农机所考察报告

2012-06-24四川省农机院赴北京山东广东考察组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2年4期
关键词:农机

□四川省农机院赴北京、山东、广东考察组

赴中国农机院、山东农机所、广东农机所考察报告

□四川省农机院赴北京、山东、广东考察组

与中国农机院有关领导座谈

准样品数据库,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成立后,加大了跨省种子抽检力度,发现套牌的,坚决打击,要加强制种基地及生产包装环节的管理,不能因人为因素影响品种的真实性。三是完善品种退出机制。现在品种退出标准以10年为限,这只是基本年限。四川品种审定委员会讨论淘汰品种的时候,都要反复征求意见,并严格按照规矩办,达到10年的,生产表现一般的品种该淘汰;特殊生态区域的好品种,时间已达10年以上,但无法代替,作为特例,是不能淘汰的;对于存在严重缺陷的品种,在生产上造成损失,反映强烈,这类品种不到10年也要坚决淘汰。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淘汰力度,特别是淘汰经常性套牌或者没有受保护的品种。四是救灾备荒种贮备。该项制度就是给企业贮备种子的一种补贴,但还存在补贴标准低、贮备种子范围窄的问题,中央、省上都在加大救灾备荒种贮备力度,就是要对年度间种子进行风险调节。

(5)种子管理体系自身建设。一是推进种子管理机构参公。对于种子系统参公的问题,省厅多次与省公务员局沟通,最近又梳理了政策依据和其他有关省份的参公文件,但目前处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阶段,省公务员局对此事把关很严,我们还要积极寻求突破。二是增强监管手段。2012年我们也在逐步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如基地建设、种子抽检、区试站建设等,国家目前也正在设计区域适应性试验方面的项目,整合能力,完善手段。我们不提倡每个县都搞检测站,但核心基地县的检测站还是要建,因为要大量生产调出种子;有的县(区)只有常规性的市场抽检,就没有必要专门建站,要以市州一级的区域性检测站为主。三是打击撬抢基地行为。承担了核心基地建设的市县和在核心基地制种的种子企业,要增强信心,加强联动,加大基地“串串”打击力度,2011年我们就关押了一批“种霸”,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本文为四川省农业厅牟锦毅副厅长在全省种子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录音摘要)

2012年5 下旬,四川省农业机械设计院李杰院长和班子成员率中层干部分赴北京、山东、广东,考察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重点学习这些单位在科技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财务管理、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

中国农机院,让人高山仰止

中国农机院是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成的科技型企业,隶属国机集团,现有职工7 600余人。走过56年历程的中国农机院,其服务领域涵盖现代农业装备与工程、畜牧业装备与工程、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包装工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军工与特种装备、勘察设计与工程施工、信息传媒等领域。2011年中国农机院实现产值40.5亿元,2012年他们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到“十二五”末打造百亿产值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国农机院能够走向辉煌,固然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域优势,但更与其发展战略、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紧密相关。他们的成功不能复制也无法模拟,但其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由计划经济到课题承包,再由小规模生产到集约化大生产,中国农机院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产业化建设上来。对于科研开发,他们的做法是稳住一头,放下一片,让一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核心研发人员静下心,潜心科研。中层和高管,完全按照中国农机院既定的战略去打造团队,全院思想实现了高度统一。

建立国家级农机研发平台。中国农机院是国内农机行业最大的科研人才积聚地,仅科研院所编制就有3 000多人,我国农机行业所有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都设在中国农机院。依托这些国家级平台,中国农机院进行全产业链研究,重点实验室搞基础研究,工程实验室做技术转化,创新联盟则是以中国农机院为理事长单位、由产学研42家单位共同组成的技术联盟。该院还拥有农机化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而今的中国农机院已构建形成应用基础研究、产品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制造和技术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成为了我国农机行业技术发源地、产品辐射源和战略策源地。

注重产业基地建设。中国农机院布局完善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市场格局,建成了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的五大产业园区、十二个产业基地和一个农机物流科技园。这些生产制造基地成为了中国农机院诸多成果与产品的孵化地和释放地。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国农机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以及国际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的农业管理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农业机械、食品安全及生物质能源等领域三十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承办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电子版学报,在津巴布韦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与日本井关组建了合作公司;亚洲农业工程学会落户中国农机院。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2011年,中国农机院投入2 000多万元,成功实施了ERP项目一期建设,完善了存货管理、运营成本核算与控制。院对所属的公司都是控股的,财务集中管理。实行“师徒制”,对新同志进行传帮带;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让员工在农机院感到受尊重、有地位;增加职工尤其是技术骨干的收入,每年安排一线骨干科研人员外出度假,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农机院将“器利农桑”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产业强院,文化塑院”的发展理念和“科研领先半步”的科研理念,以及“尊重人、培养人、成就人”的人才理念,制定了“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完成了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MI理念识别系统,努力塑造百年企业文化。

参观山东省农机所质检站

山东农机所,令人肃然起敬

山东省农机所创建于1959年,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现有职工23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90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余人。全所下属5个管理部门、10个业务部门,办有公开出版刊物《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建所以来,山东农机所在各专业领域取得科技成果600余项,其中90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或省内空白,其转化应用覆盖了山东省绝大多数农机制造企业,辐射和带动了行业技术创新,2011年全所实现产值达8 000余万元。相似的拨款制度、运行机制,让我们对山东所倍感亲切;他们做出的可喜可贺的业绩,又让我们肃然起敬。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山东省农机所先后组建了“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加入了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全国15家重点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同组建的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

推行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对内设业务部门和相关机构推行体现企业形态的企业化管理,并根据其不同业务特点探索适宜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涉及产权的制度变革,创造“留人成事”并能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的环境。其下属的三个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三个工程技术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的思路实行两位一体运行,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着纵向科研开发项目、本所科技产业所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任务,同时接受社会有关企业委托的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

注重队伍建设,人员结构合理。“十一五”期间山东所通过招聘引进年轻科研人员57人,并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干队伍,中干队伍逐步年轻化。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了二线人员向一线的转换。

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山东所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公益活动,每年要举办一次由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参加的运动会;每年夏天,举办一次全所外出的集体旅行活动;组织青年职工野外拓展训练;举办全所联欢会;等等。

广东农机所,令人诚然敬佩

广东省农机所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积5.8万m2,现有职工154人,科技人员占80%,高级职称55人,先后有13位科技人员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处在改革前沿的广东所,抓住发展机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相结合,逐步成为全省农机化技术的发射源和孵化器,研究开发领域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技术设备、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及设施、畜牧养殖机械设备、肥料生产机械设备、农业环保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农业信息化等,有公开出版物《现代农业装备》杂志。该所科研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2004年在科技部省属所级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二,农业部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专业和行业排名全国第一,2012年全所年产值达到3.2亿元。

超前的发展理念。广东是经济大省,却是农业、农机发展的小省,2003年广东省政府投入7亿元启动了扶持农机化发展议案。广东所抓住实施扶持农机化发展议案的契机,先后承担了20项农机议案科研课题,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获省科学技术奖励6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6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4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1项。在实践中,广东所在职工中逐步树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超前发展理念,破除了嫉贤妒能心理,全所上下形成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

有效的激励机制。广东所建立了完善的目标激励机制,其中包括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和罚则,全所按照技术经营部门、服务经营部门、职能部门和所领导班子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予以核算效益奖金。科学完备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潜能,科研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提高,职工队伍稳定。

科研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明确了全所科研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产业化,形成了联合收割机、设施农业、畜禽产品加工和物业管理几大重点产业。其中联合收割机的产值就达1亿元以上,设施农业、畜禽产品加工的产值分别为5 000万元,所里物业外包年收入达890万元,农产品干燥系列设备和以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广联”品牌农机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印度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考察广东省农机所科研产业基地

卓有成效的科研管理和平台建设。多年来,广东所逐步搭建起了从国家到地方、纵横结合的立体式项目申报渠道。2011年广东所项目申报经费达1 600万元,主要为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省科技厅、发改委的项目。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南方分中心、广东省农产品干燥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等科技平台设在该所。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广东所机构设置为:所领导一正四副;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研管理部4个职能部门共30人;6个研发中心和一个网络科技公司;经营部门有进出口部、培训中心、物管中心(外包)等。广东所一线人员所占比例为70%以上。

考察的启迪,振兴四川农机院的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组认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在结合实际工作和灵活运用上狠下功夫,使这次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推动四川省农机院更好更快发展。

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首先,四川省农机院班子应该统一思想,要突破行业、部门局限,找准着力点,制定出院的近期及中长期的科研、产业发展规划。其次,建立并完善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第三,充分发挥院党团组织、工会、职代会和中层干部的作用,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下齐心,为院的发展而共同奋斗。

注重科研开发和科技平台的建设。院的科研方向应与四川现代农业支柱产业、四川地域特点相结合,在研发中,加强与农业专家合作,广泛调查研究,使现代农机技术与先进的农艺科技相结合,研究出适合四川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全院科研工作应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指导性,做好协同性,提升技术性,避免院内部门间在同一领域互相竞争;院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研究手段,使他们潜心于科研。加强科技平台的建设,2011年省农机院入选农业部农业装备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丘陵山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要充分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做好项目策划和包装,争取大项目。加强软科学研究,注重科研课题的论证。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部门实际,由院统一制定用人计划,并对新人进行统一培训,试用期内,新同志对全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熟悉,试用期满后,部门与聘用人员双向选择。实行一对一的“师徒制”,由技术专家对新人进行“传、帮、带”,将带新人的工作列入技术职称考核的业绩中。鼓励职工通过各种方式接受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奖励制度,有计划地选拔、引进院发展急需的人才。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一线部门以经济目标为主,市场考核一线;强化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一线考核二线,年终一线部门给管理部门打分。二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以岗位、薪级、基础绩效工资以及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为职工的基本工资收入,同时采取科研课题、项目提成、目标奖励等提高职工收入的奖励机制。三是建立中青年骨干库,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破格提升。四是完善干部职工聘用和考评机制,优胜劣汰,做到人尽其才。

建立精简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科学设置院内部机构和部门,进一步明确其职能职责。建立科研推广、产业发展、管理高效“三位一体”的框架体系。科研生产部门、服务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相互协调配合,合理设置利益连接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院的整体功效。

尽快搭建产业发展战略平台,化解体制机制束缚。首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应以入驻新都现代农机产业园区为契机,利用院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行业特色,通过引资合作等方式搭建产业发展战略平台。可将院工厂、科研实验室、华峰和果蔬公司迁往产业园区,这不仅可使院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并形成产业,还可腾出院办公区大量空间,与有关部门或开发商合作,共同开发。第二,加强对院属公司业务尤其是财务上的监管,制定合理的任务额度,实现公司对院科研的反哺,形成产业和科研的良性循环。

加强院的文化建设,彰显科技文化底蕴。作为科研院所,应有较强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建议请专业公司策划,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和员工教育培训,打造企业文化,彰显单位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农机
沃得农机
沃得农机
CHAME丞华农机展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CHAME丞华农机展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力达牌农机
沃得农机
不一样的农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