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读时代做好深度报道之对策

2012-06-23李彦水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2期
关键词:策划背景受众

□李彦水

(石家庄日报社,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深度报道的基本含义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刻、全面反映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深入挖掘、分析、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背景、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一般认为,深度报道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

深度报道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报道方式,传统媒体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走过了曲折历程,收获了宝贵经验。近年来,新兴媒体受此影响,也尝试通过信息汇总、专题报道等途径,在深度报道方面做出尝试。从新闻媒体长远发展趋势来看,深度报道具有即时报道难以比拟的特殊优势,其深度、厚度、广度仍然深深吸引着广大受众,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力支撑,速读、微读、扫读已成为读者习惯。在海量信息面前,在快节奏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很多读者不可能看完所有报道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深度报道。那么,在这一背景下深度报道如何脱颖而出迅速抓住受众眼球?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知晓率、传播率、阅读率?探讨这一问题背后的路径,显然对于推动自身发展、提升媒体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

与信息类、即时类新闻报道相比,深度报道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那就是紧扣时事、背景厚实、采写扎实、挖掘翔实、手法多样。

紧扣时事。深度报道首先要具有新闻性,优秀的深度报道必须紧扣当前新闻热点事件,特别是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现象,都是深度报道应当关注的重要内容。

背景厚实。背景对于新闻报道非常重要,深度报道更是如此。全面的、及时的、恰当的新闻背景提供,有利于新闻本身更充分的阐释和解读,有利于读者受众更便捷的理解和接受。

采写扎实。深度报道要求的信息量大、求证性强,而这都要由扎实的采写来保证。采写扎实、认真、详细、全面,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深度报道本身的可信度、准确度和影响力。

挖掘翔实。深度报道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视角都放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一些重要社会现象上,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现象,追求事实背后的事实,追索表象背后的真相,体现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借鉴性和实用性,对于报道本身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影响力,对于读者本人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率,是区别于一般性消息报道的重要特征。

手法多样。深度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即时报道、消息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等报道形式的诸多特点,因此往往要求其有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明访、暗访、追访,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不一而足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强力助推报道的进展,为实现报道的最终目的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把握形势、立足现实,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大量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形势决定趋势,形势构建背景。认真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控全局、了解时局,对于做好深度报道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深度报道的选题、框架、采访、编辑和策划、组织,均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特别发达的情况下,为及时、全面掌握形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新闻工作者有必要将把握形势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学习、了解、掌握一切可以掌握应该掌握的信息资料,为开展深度报道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培养超乎一般的敏感和嗅觉,对零碎信息、普通信息、隐匿信息具有超强的敏感、悟性;特别是对于稍瞬即逝的信息,要有快之又快的捕捉能力、深之又深的分析能力、强之又强的把握能力,对于新闻富矿,优秀的采编人员从来都是超前的、慧眼的、快速的,能够想到、看到、触到、抓到。

精心谋划、认真策划,明确深度报道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宗旨。深度报道在一个“深”字,表现在思想深刻、站位深远、内容深厚。好的深度报道,必有一个好的谋划和策划。谋划要立足于对形势的把握和信息的掌握,策划要立足于受众的聚焦和本媒体的实际。基本原则是要站高一些、看远一些、想深一些,构建一个周密、科学、高效、可行的策划方案,必将成为抓好深度报道的纲领。策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要选好题材,要有思想性、深刻性,要有较高的站位和较强的立意,要有较强的穿透力、震撼力,要有重大的影响或典型意义,须是紧扣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二,要构架适当的框架,做到紧扣策划方案主旨,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三,要有整体的步骤安排,什么时间安排什么采访,什么环节拿出什么对策,均须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认真采访、深入挖掘,努力探求事实背后的事实和现象背后的真相。一般深度报道涉及的内容都比较复杂,可能牵涉多个事件主体,关系多方切身利益。这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认真负责,细致入微,客观公正,抽丝剥茧,层层推进,认真对待每一个对象,认真琢磨每一个事实,努力突破每一个困难,争取把所有可能预见的东西,把所有对突出主题有用的东西,把所有可以展示真相的东西,全部了解到、采访到、挖掘到,让受众通过大量深入的调查,了解到事实背后的事实与真相。要开展钻地式开掘,做到面广、位深、爆炸力强;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绕过任何重要线索,不跳过任何可疑节点,节节推进,层层剥丝,招式直逼实质,还新闻本身以透彻感,给读者受众以淋漓感。

科学编排、精心包装,营造冲击力强、影响力大的报道效果。传统媒体相比于新兴媒体来说,在编排上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很多版面做支撑,如果能做到精心、用心、细心,围绕深度报道的中心内容,配以较有角度和冲击力的图片,将在视觉上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很多媒体在这方面用功不少、用心良苦。当然,一些新兴媒体也在包装方面下足功夫,比如网易深度、新浪专题,都通过内容整合、页面强化、信息汇总、图片配伍等措施,形成较大规模的报道形式,对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形成一定的冲击。

总之,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必不可少、极为重要的报道类型,对于提升媒体分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兴媒体不断冲击的市场竞争时代,在人人握有话语权、微读速读盛行的信息技术时代,深入研究关于做好深度报道的话题,在信息搜集、组织策划、采访追踪、整体编排方面多下工夫,必将推动该报道形式在质上的提升,由此亦可对提高媒体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产生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策划背景受众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