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不过的“塑”命

2012-06-11应琛

新民周刊 2012年46期
关键词:塑化剂邻苯二甲酸白酒

应琛

塑化剂,对于公众来说,并不陌生。

2011年5月,台湾地区首次发现,一些不良业者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劑以达到增稠的效果。随后一个月,台湾共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961种。

消停了一年半,酒鬼酒中塑化剂(DBP)含量超标达260%的传闻,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惊叹,这难道会是逃不过的“塑”命?

文明的代价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工业上广泛运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因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混合性能优良,增塑效率高,挥发性较低,低温柔软性较好,隔水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生产中,例如橡胶、黏合剂、纤维素、树脂、电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高分子材料中。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李想博士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塑化剂的品种曾多达1000种以上,作为商品生产的增塑剂不过200多种,而且以原料来源于石油化工的邻苯二甲酸酯类为最多。

生活中,常见的塑化剂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等。

以最常见品种DEHP为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按照相关规定,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但这次“酒鬼酒”中的塑化剂风波却存在另一说法,即有一些不良厂商通过添加塑化剂来增加酒液的黏稠度或者是增加口感。

此传闻一出,立刻受到了有关白酒酿造高级技师的质疑。同时,他们认为,在白酒生产中没有对塑化剂限量进行规定,是因为白酒在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塑化剂也不是白酒会用到的添加剂,厂商也没有利益去故意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剂,所以在生产中不需要进行限量。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对食品中塑化剂的规定主要还是针对包装。《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规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其中涉及6种增塑剂指标。

另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送检的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为1.08mg/kg,故推算出超标260%。

李想告诉记者:“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据悉,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曾要求白酒企业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白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但这种禁令并非强制,所以很难真正执行。

继白酒之后,绿色和平组织又公布“全球时尚品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在包括台湾在内的29个国家和地区,20个时尚品牌服饰抽检有害物质残留调查中,有63%样品测出有毒化学物,如ZARA、美特斯邦威等品牌,检出的有毒物质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塑化剂和致癌芳香胺。

李想坦言,塑化剂和农药一样,无处不在。部分种类为环境激素类化合物,藏在空气、源水和食物链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污染就在身边,很难避免。它可透过饮水,食物链或呼吸空气等途径而被我们摄入体内。比如,塑料中的塑化剂,天长日久,也会迁移到外环境,再通过进食、呼吸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塑化剂通常是香味的载体,普遍存在于香水、化妆品中,所以爱美的女士接触塑化剂的几率会大一些。

低毒性高风险

在工业化的今天,塑料制品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塑化剂的需求越是大量。不过,这种现代文明发展的“推动剂”,也让人们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因为塑化剂与人体重要的荷尔蒙分子结构较为相似,这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功能,影响生殖器官中生殖细胞的产生,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对优生优育有较大影响。相关动物实验发现,DEHP的急性毒性并不大,给大鼠腹腔注射2至7克DEHP才会致死,这个量大约与每天炒菜的盐量相当,是一个比较大的剂量。也正是因为小剂量DEHP很难引起急性毒性效应,彼时台湾的黑心生产商才敢于用它来代替棕榈油,掺杂在食品添加剂中。

但DEHP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慢性毒性。在已发表的关于DEHP的毒性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主要是啮齿动物)、体外细胞实验或回顾人体暴露水平的调查方法,证明DEHP有类雌激素效应、肝毒性、肾毒性、可能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障碍、可能致癌。

李想告诉记者,现在科学界已公认,塑化剂对人的生殖系统危害极大,“对果蝇等实验对象有致癌作用,但对人的致癌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李想坦言,目前对于塑化剂的风险评估中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总量暴露评估”,即人们从不同食品中摄入的塑化剂总量不明,“但最大的风险恰恰就在于这种‘不知道。有些塑化剂化合物具有累积效应,即使每天摄入量很少,长期累积也会造成健康风险。”

事实上,毒理学实验用于人体风险评估时一直存在这个难点:因为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人体实验,如何将动物实验的结果转换成适合人类的数值?

在对DEHP的研究中,有一篇针对孕期母亲体内DEHP浓度和产后婴儿体征的研究或许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该研究发现,如果这位母亲生的是儿子,母体中DEHP的浓度数值和她儿子的阴茎粗细、肛殖距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后面这两项指标一般被用于评价男性化体征。就是说,孕期母体中DEHP及其代谢产物较高的人,她儿子的阴茎有可能会细一点,肛门和生殖器之间的间距可能会略微短一些。但具体到某个人,这个研究结果并不具有明确意义,而且,这种相关性,未必代表具有因果性。

如今,世界多个国家已经将其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禁止添加在食品里。例如,美国于2009年实施“邻苯二甲酸酯行动计划”,对8种毒性明显的塑化剂加强管控,此次中国“白酒塑化剂风波”中的几种塑化剂也名列其中。

目前,美国对塑化剂在玩具、儿童用品和可食用产品中的含量有明确限制,而在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署的规定中,工作环境每立方米空气中DEHP含量的上限为5毫克。

“当然,塑化剂进入人体后,没吸收的部分可从健康的肠道直接排出。但吸收的部分参与肝脏的生物转化,可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李想说,一般来说进入人体的DEHP以及DINP在24~48小时内均可以随着尿液排出,这对身体的影响可以说很小,如果担心,可以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多喝水也是办法,加速排泄。

此外,由于目前国内对塑料材质中塑化剂含量的检测还在规范之中,对食物中塑化剂的迁移允许量也还在制定之中,李想还建议,“除了尽量减少塑化劑的摄入量,还要增强自己的解毒能力,包括保持肠道的健康、肝脏的良好工作状态和肾脏的健康。”

2011年以来发生的塑化剂事件
2012年11月 酒鬼酒白酒,被第三方检测机构检出塑化剂含量超标260%。
2012年11月 zara、Levi's等男装、女装和童装,被绿色和平组织检出有毒物质,含塑化剂。
2012年3月 EOS唇膏,被香港的消费者委员会检出含塑化剂,但未超出安全水平。
2011年8月 明治奶粉,在香港被检出含塑化剂,当事教授称塑化剂含量极低,没必要恐慌。
2011年6月 日清、农心 辛拉面香港有线电视台委托化验所检测显示其4款方便面含塑化剂。
2011年6月 葛兰素史克力百汀,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出含塑化剂。
2011年6月 美益香料、高迪食品、展旺食品、溢香园生物香精、绿茶和糕点,4企业8产品被国家药监局检出含塑化剂。
2011年5月 统一、舒跑、宝矿力、悦氏、黑松FIN、如金车等 饮料、茶水、保健品,被台湾检测机构检出含塑化剂。
2011年5月 白兰氏钙片及复合维生素,被台湾检测机构检出含塑化剂。

猜你喜欢

塑化剂邻苯二甲酸白酒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污染的现状及防控措施
推动白酒行业生产方式升级(二)
青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初探
太白酒
江浙沪儿童面临塑化剂暴露风险
一起自制白酒引起甲醇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白酒塑化剂的气质联用(GC-MS)检测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6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