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传播格局中的新闻评论发展

2012-06-11张建高

中国记者 2012年7期
关键词:舆论传统媒体信息

□ 文/张建高

媒体大众化,是以网络媒体崛起为标志的新传播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大众传播不再像以往单向地由职业媒体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传播,公众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由此,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为大众传播、由大众传播正在形成。

这样的新传播格局对新闻评论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说,新闻评论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新传播格局为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一、可供评论依托的新闻信息空前增多,评论素材空前丰富。

新传播格局中,公众广泛参与大众传播,使任何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都可能被及时发现和传播,大众传播的盲区、盲点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很多传统传播格局中不可能成为新闻传播内容的事件、现象、话题等进入大众传播范畴,成为新闻评论的好素材。

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中,最后获救的是一名叫小伊伊的小女孩。获知小伊伊的情况后,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从现在起,凡转发一次我的微博,我将为小伊伊捐款一元人民币,限时一天。”结果,24小时后这条网帖转发量突破90万人次。发帖的网友兑现了承诺,为小伊伊捐款90万元。

显然,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使这笔捐款由捐赠者个人的行为,转化成了数十万人的行为,不但使捐赠者所发的网帖成为新闻信息,而且使这次捐款的新闻价值陡然放大,大众传媒的报道价值陡增。

二、新闻信息爆炸式增长,更需要评论拨云见日,呈现真相。

新传播格局中的信息传播尤其是网络信息传播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数量大,另一个是速度快。这两个特点附带的一个后果:信息碎片化,即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网络会很快出现众多新闻信息,而且随着信息的发酵扩散,还会出现许多与之相关的信息。这里既有事实性信息的凌乱,也有观点性信息的随意性带来的从众评判——随大流。

2008年10月,大学毕业生林某在哈尔滨一家歌厅唱歌时与警察发生冲突,被警察打死。一开始,网络舆论一边倒,要求严惩行凶的警察。因为大家认为,与警察相比,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后来,警方公布了现场录像,证明这是一场群架,林某打人也很积极。恰在此时,有人在网上爆料说,林在打架时曾质问警察:“知道我的舅舅是谁吗?”就这一句话,把网络舆论逆转,大家转而欢呼警察为民除害,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因为在很多人心里,林某敢抬出他舅舅来吓唬警察,那他舅舅一定是高官,林松岭狐假虎威就是“林衙内”,所以必须严惩。然而,最终调查结果是,林松岭并没有高官亲戚的背景,案件本身就是打群架。结果,参与打架的警察和大学生都受到了严惩。

这个例子足以表明,大众化的网络传播既有信息传播快捷、丰富的长处,又有舆论传播即兴、随意的缺陷。缺乏对新闻事实的深入了解和客观全面的分析研究,使网络舆论具有浓厚的情绪化色彩,往往无法准确反映新闻事件,更谈不上揭示真相。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新闻评论及时介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基于上述两点,可以说新传播格局为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反过来说,现有新闻评论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与信息传播的新形势不适应。

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更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目前,国内各大网站刊载的新闻评论看似丰富,但多数都是转载传统媒体已发的作品,原创的、属于网站自己知识产权的文章很少,其中还有一些评论文章是兼做网站评论员的传统媒体采编人员一稿多用。这种局面可能有助于网站节约成本、规避风险,但不利于网站品牌建设。

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这倒是个好消息。大量事实已证明,以速度、数量见长的网络跟帖、微博,确实能对社会舆论产生很大影响。但,简单化、情绪化的表达,多数只能表达对“是”与“非”的判断,而无法揭示“为什么”,无法让人知道发文者做出判断的理由,因而难以令人信服。这也是网络舆论在一些问题上会很快逆转的基本原因。

相反,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尤其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摆脱了非黑即白式的简单化评判的今天)不但会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结论,而且会表达基本的认识过程,告诉受众“为什么”,从而能够令人信服作者的观点。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网络上的跟帖、微博相比,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更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不仅如此,面对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媒体不甘落伍,在增强舆论影响力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日益丰富,评论内容日益广泛,传播时效日益讲究。在这方面,广播、电视明显优于报刊。

有人曾经认为,新兴媒体快捷的传播方式能对舆论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传统媒体无法匹敌。事实却远非如此。

2010年3月底到4月初,新华社播发了一组6篇“聚焦房价·新华时评”,不仅采用媒体家数平均达到147家,而且成为当时媒体报道的一大新闻,巨大反响至今不绝于耳。系列时评播发不久政府密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表明,这组“新华时评”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关键时刻发出的一声呐喊,准确、及时、有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起到了通达政情民意的重要作用。

传统媒体加强新闻评论的应对

综观当前传统媒体在加强新闻评论方面的表现,可以归结出下述结论:以增强接近性为核心,扩大评论范围,深化评论内容,提高评论质量,增加评论数量。

所谓接近性,这里指新闻评论的选题接近大众关注热点,观点接近大众评判立场,立意接近大众价值取向,文风接近大众表达方式。这四个方面做好了,就解决了评论什么、怎么评论、用意何在、如何表达的问题。

引导舆论是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职责所系。要想引导舆论,首先要参与社会舆论,要使新闻媒体的声音为广大受众愿意听取、乐意接受,而不是被广大受众所抵触、排斥甚至否定。“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现象的产生,说明新闻媒体以往在这方面确实存在问题。

2010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数据,称商品房零售价平均上涨1.5%,引起网上一片质疑,而传统媒体几乎没有一家发出质疑的声音。比这种“集体失语”更可怕的是,一些人为因素明显的重特大生产事故发生后,公众想知道怎么追究责任、如何赔偿,一些媒体却开始总结救援经验、表彰先进典型,把“丧事”当作“喜事”办。这些现象无疑会损害媒体公信力,对引导舆论产生消极影响。

“两个舆论场”现象也许将长期存在,但就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来讲,传统媒体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努力,增强社会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直接影响舆论的功能,使新闻评论为更多人喜闻乐见。为此,必须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前提下,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接近大众上下功夫。

上面提到的“聚焦房价”系列“新华时评”,从众多媒体当时的反应,足以看出它对社会脉搏的把握、对大众所思所想的感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新华社六评能否触动畸高地价房价》一文说:“房价越是飙升、越是超出民众承受能力,民众也就越是希望有些力量能够对其有所制约……在此共识之下,即便某一项政策、某一篇评论暂时并不能撼动其分毫,但如果坚持下去必会产生影响”。

评论之所以被称为媒体旗帜,是因为它代表着媒体对新闻事件、现象、话题的认识。而媒体评论的公信力,来自于实事求是精神,即在尊重新闻事实、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现象、话题做出符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判断和评价。这样的新闻评论才能得到广泛认同,才能产生影响力、具有生命力。

新传播格局中,肩负引导舆论重要职责的新闻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三贴近”方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人才队伍优势,新闻评论就能在正确引导舆论的同时,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

猜你喜欢

舆论传统媒体信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展会信息
传统媒体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