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城市:Wi-Fi钥匙领进城,尚需打造新生活

2012-06-09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刘涛

互联网天地 2012年1期
关键词:热点运营商无线

文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刘涛

Wi-Fi热点的大范围部署,仅仅是“无线城市”的第一步,如果把“无线城市”等同于一座新建立的城市的话,Wi-Fi上网相当于“无线市民”的入城钥匙,能够将用户带进城来,但是要想让城市繁荣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根本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的“无线城市”建设已经逐渐升温,“无线城市”要想实现,首当其冲便是无线上网的普及,这就让Wi-Fi热点的部署成为了运营商及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上马Wi-Fi热点覆盖工程,其中中国移动计划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部署100万个Wi-Fi热点,而中国电信的“百万Wi-Fi热点”工程,则计划2012年底由现在的30万个增加到100万个。运营商之所以热衷于Wi-Fi热点的建设,一方面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多样化的电子终端和丰富的数据业务给运营商带来了海量的数据流量,这也让运营商的3G网络不堪重负,因此希望借助Wi-Fi的普及,分流一部分流量,减轻3G网络的负荷。另一方面,也是着眼于“无线城市”的运营,借助前期的跑马圈地,抢在一些有利的热点区域,形成自己的Wi-Fi热点覆盖区域,为之后的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运营商在Wi-Fi热点建设方面的积极主动,还体现在了不计成本的投入上,很多地方运营商在建设过程中,承担了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设备投资、施工队伍工资等等,相反享受了热点覆盖的各类商家却可能不需要掏一分钱。

图1 基于双边市场下的“无线城市”关系网

目前用户虽然对于无线上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地方Wi-Fi热点使用量明显不足,用户规模还远远不够,使用习惯还没有形成。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东电信曾经免费开放广州全城的Wi-Fi网络,据媒体报道,当时电信的活跃Wi-Fi用户(每月使用1次以上)从2万多户快速增长到15万户,但在亚运会之后,随着免费Wi-Fi业务的停止,其活跃用户迅即下降到6万户左右。与此同时,运营商大量的投入,必然会要求有更大规模的回报,但是“无线城市”的盈利模式到底该如何建立,至今在全球都没有很成功的先例,美国最早提出了“无线城市”的概念,并且也付诸实施,不过只投入无回报的模式最终让各家运营商无心眷恋,怏怏而归。免费上网确实带来了用户的短期增长,但却不可延续。需要思考该如何实现各方的盈利与持续发展。

以服务于双边市场的思路来理解

Wi-Fi热点的大范围部署,仅仅是“无线城市”的第一步,如果把“无线城市”等同于一座新建立的城市的话,Wi-Fi上网相当于“无线市民”的入城钥匙,能够将用户带进城来,但是要想让城市繁荣发展,还需要解决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这座城市?另一个就是如何打造各项服务齐全的城市生活?而这两个问题直接相关方就是两类使用“无线城市”的用户群体——普通用户和内容提供方。所以对于“无线城市”而言,我们更应该把它看成一个大平台,基于本地城市化建设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者需要以服务普通用户和内容提供方两类群体的思路,去建设和维护这个平台。

图2 网络效应带给“无线城市”运营的影响

如果“无线城市”是一个平台的话,那么就可以从双边市场理论来理解这个平台该如何建设与运营。双边市场之下,如果两类群体之间存在着互动和交互影响的关系,一边的群体规模越大,另一边的群体也会随之增加。如果普通市民看到“无线城市”上面的众多实用性很强的信息化服务,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地称为“无线城市”的使用者,这就使得用户规模上升;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大,反而会促进包括企业、商家等更多的内容提供者积极加入这个平台。而根据梅特卡夫准则,即信息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通过扩大用户数能够实现价值的平方级别的提升。只有双方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加的时候,“无线城市”的价值才会越来越显著体现。

以“先公益、后盈利”的步骤去推进

“无线城市”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属于公益性,另一方面属于产业性。“无线城市”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城市信息化服务的目标,因此从“无线城市”被提出的那天,就带有普遍服务和公益性的特点。当前各地“无线城市”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推动,运营商参与建设,政府推动“无线城市”的目的,主要还在于升级本地信息化服务水平,特别是政务系统的信息化,便民服务等领域。这些都属于公益服务,并不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运营商作为企业,从企业运营角度,不可能持续免费的投入,需要找出潜在的赢利点,而且如果“无线城市”仅仅定位于公益服务,局限在无线政务等方面,也着实浪费了宽带资源的价值潜力。因此“无线城市”如果要想深入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实现价值的升级,就必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作为一项产业推动下去,这就是说,“无线城市”必须能够盈利才可以。

但是,过早地追求盈利,反而不利于“无线城市”的普及和深化。如果当用户还没有养成对Wi-Fi上网的依赖的时候,如果没有真正吸引用户的服务所在的时候,运营商就开始大规模实施收费政策,肯定会造成用户大量散去,无法聚拢人气,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无线城市”的建设。所以早期还是要由政府主导推动,在业务层面上,前期定为政务和公共服务,后期拓展到行业应用,信息化服务。在盈利方面,前期通过政府补贴维持运转,后期可以是广告收入,行业应用收入和消费者增值费用等收入上寻找盈利的机会,建立成熟的模式,实现“无线城市”的健康持久发展。

以延伸化与本地化业务为抓手

“无线城市”喊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才发现,远不是那么简单。其中的困局一方面是商业模式不清晰,无法找到可靠的盈利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内容资源和业务开发上的不足,使得用户不能从“无线城市”平台上获取自己想要的服务。当前很多地方所谓的“无线城市”,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宽带服务,以及简单的信息聚合。很多时候是一些政务信息的汇聚,网站的本身的定位不清晰,功能简单。缺乏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业务是致命伤,造成了“无线城市”门户网站的冷冷清清。

基于此,如果希望“无线城市”的业务层面能够做到有针对性,能够较为顺利地让用户接受使用,需要让现有数据业务延伸化,同时强调业务的本地化。所谓延伸化,就是利用现有较为成熟的数据业务切入到“无线城市”平台之上,做到从单一的业务模式平滑过渡到“无线城市”综合信息化平台上来。有些城市将原有的企业内部信息化办公业务移植到“无线城市”平台,实现外部移动办公,从内部延伸至外部,方便了企业用户的实际需求,快速实现“无线城市”的商业化运用。对于家庭用户,诸如智能家居,家庭安防监控等业务,也可以移植到“无线城市”平台,不仅仅局限于一栋楼宇,一个小区。而所谓本地化,则是基于“无线城市”本身特征而言,这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性的服务模式。本地居民在消费需求上,不仅仅需要像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企业,还需要大量中小商家,本地传统店铺等。而这些中小企业没有大型企业成熟的品牌知名度和充足营销资源,亟需借助一个大型平台,实现自身的宣传与促销。目前某些城市运营商集合了当地小型商家,实现聚合服务,彼此共享信息,协助他们扩大影响,增加客流。也是一种很好的服务模式。

总之,“无线城市”的开门钥匙是Wi-Fi的覆盖,这点运营商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初具规模,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将这一座座无形的城市,建设繁荣,充满商机。

猜你喜欢

热点运营商无线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热点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结合热点做演讲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