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观察

2012-06-06潘红飞李玉贤梁秋叶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正常率脑性脑瘫

林 梅 李 强 潘红飞 李玉贤 梁秋叶

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广西百色 533000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其病因与产前胚胎形成缺陷或妊娠分娩过程及产后一段时间某种因素损害未成熟的脑组织有关,其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脑缺氧、宫内感染等。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水平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及危重症患儿急救水平的进步,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危儿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高,但却使CP的患病率不断增高,文献显示2001年我国六省(区)CP总患病率为1.92‰[2],而重庆市涪陵区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区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5.06‰[3]。因此,CP已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小儿神经系统伤残之一,占小儿神经专科门诊就诊疾病的首位[2]。CP的康复治疗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以期最大限度地纠正其缺陷,发展其各项功能,使其融入社会并能独立生活。近年来笔者采用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CP患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CP患儿,诊断及分型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会议确定的标准,因本研究涉及音乐,故排除病例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的患儿。共选择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18个月,平均(7.90±1.45)个月;强直型14例,痉挛型7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共济失调型3例,混合型3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 5~18 个月,平均(8.40±1.55)个月;强直型 10 例,痉挛型9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共济失调型5例,混合型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综合康复治疗

两组患儿均以运动疗法(Bobath训练、Vojta训练)为主,并根据患儿个体化辅以物理疗法(水疗、电疗)、药物疗法、中医疗法(头针、体针、推拿按摩法)或高压氧疗法。运动疗法每天1次,每3个月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以10次为1个疗程,满1个疗程后停止15 d再进行下1个疗程。

1.3 音乐疗法

观察组在运动训练过程或家中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和童谣,每次连续听音乐的时间为10~15 min,每天2次。播放音乐的音量适中不宜过大,以免患儿听觉疲劳,甚至损伤听力。在1~2个月内,反复听2~3首曲子,使患儿有个识记过程,以便加深印象。节奏为中等或稍慢的速度,乐曲内部情绪变化起伏不要太大。在听音乐前对患儿说些引导语,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要说话打扰患儿。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各个领域值比较(x±s,分)

1.4 疗效观察

两组患儿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试改善情况,测试由经培训合格的医(护)师进行,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与社交能力5个领域。智龄=5个领域分数之和/5,发育商=(智龄/实际月龄)×100。根据发育商结果评判患儿智能,分3个等级:≥85分为正常,70~84分为偏低,≤69分为低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P<0.05时作多重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各个领域值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各项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尤以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提高最明显。见表1。

2.2 两组治疗3、6个月后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观察组正常率为23.3%,对照组正常率为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81,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正常率为33.3%,对照组正常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41,P <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CP的病变部位在脑部,但常累及四肢,是引起儿童肢体残疾、智力障碍、精神异常、语言交流障碍、视听觉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日常生活、娱乐等影响极大。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是临床工作者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是改善儿童残疾、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4]。

以往治疗CP主要是针灸、推拿、按摩、患肢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近年来,音乐治疗作为一门音乐与医学相结合的现代新兴学科,也有学者利用其来治疗小儿CP。音乐是一种和谐的外源性振动,可通过共振使体内各个系统内的细胞产生更为和谐的振动,类似细胞按摩作用,调节机体细胞的兴奋或抑制作用,最终达到改善人体功能的目的。音乐疗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但其治疗CP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证实,音乐可以刺激并兴奋局部大脑皮质,然后将冲动传至脑干网状结构及其他部位进行整合加工,再通过传导纤维影响下丘脑、垂体等结构分泌激素、酶等活性物质,调节局部血流量,提高细胞兴奋性,改善人体各个系统(如神经、心血管、消化及内分泌等)的功能,维护正常生理节律和心理平衡[5]。张举玲等[6]应用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头、体针加音乐治疗组明显优于头、体针法对照组。刘振寰等[7]观察体感音乐疗法对痉挛型CP患儿肌张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体感音乐治疗后,36例受试患儿内收肌角度和腘窝角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后足背屈角度均小于治疗前,其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治疗后肌张力、CSS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CP,除适应能力外各功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治疗6个月后提高更明显,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种简单、廉价的手段,早期配合其他综合疗法使CP患儿症状有较好的改善,值得在临床试用。

[1]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林庆.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0):613-615.

[3]谭咏,张蓉,邱海英.涪陵区儿童脑性瘫痪现况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5):1510-1511,1528.

[4]高志刚,任秀云,杨爱国.神经节苷脂联合东莨菪碱治疗儿童脑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33,471.

[5]刘振寰.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脑瘫儿童家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94,325-326.

[6]张举玲,刘丹,程立红,等.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39.

[7]刘振寰,张丽红,尹鲜桃,等.体感音乐疗法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27-29.

猜你喜欢

正常率脑性脑瘫
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在脑性瘫痪流涎患儿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Challenge to the absoluteness of the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or angular momentum
2014年我国航班正常率仅六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