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2012-06-06戚广秀王立民孙云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头置换术

戚广秀 王立民 孙云明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骨科,山东东营 257000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疼痛及髋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1]。当前对晚期与老年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起步晚,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对于实行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目前尚有不同观点[2]。当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面的有效性。然而研究结果显示,以往治疗此类患者时,有较高的远期失败率[3]。本文为此对比了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 80 岁,平均(40.6±2.2)岁;右侧 38 例,左侧 22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40例,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3例;伴有同侧股骨头骨折者9例,髋关节脱位者19例,骨盆骨折者3例,股骨骨折者2例,坐骨神经损伤者2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标准:简单类型骨折25例,复杂类型骨折35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损伤肢体、致伤原因、伴发疾病、分型状况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取侧卧位。以大转子为顶点,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臀大肌纤维,切断外旋肌群后,显露髋关节后侧及大转子。切开关节囊,暴露髋臼和近端股骨。清除异位骨化灶,暴露髋臼后。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根据测量大小安装假体并以试模复位和调试,常规放置引流;治疗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选用新一代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首先根据股骨颈直径确定股骨头假体型号及对应的髋臼假体型号。股骨侧在中心定位导向器辅助下,沿股骨头和颈中心打入导针,沿定位针安装筒锉,换用骨刀去除多余骨质,股骨头上钻孔后,调制骨水泥,置于股骨头表面和假体表面,常规放置引流。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总输血量的比较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总输血量的比较(x±s)

2.2 并发症情况

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有8例,其中6例为术后大出血,均为对照组患者,提示对照组术后切口大出血的几率大于治疗组 (χ2=12.362,P<0.05)。 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另外2例为下肢深静脉栓塞,两组分别各有1例。

2.3 两组患者随访Harri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Harri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病引起,首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4]。

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感觉到腰部、膝部、大腿内侧等处的轻微疼痛或是麻木感,体征主要表现在髋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内旋活动受限最早出现,强力内旋时髋关节疼痛加重,有轻微进行性跛行。在临床医学上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常麻烦的,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病情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自体复合骨基质植入术就是患者一个很好的选择。年轻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情况比较多,但凡有一线保留自身股骨头的希望,都不要轻易的选择股骨头置换。而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药物保守治疗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5]。血供不足导致股骨头坏死,其原因由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粘连挛缩瘢痕卡压了穿过其中的血管、神经,使得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到挤压而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手术治疗能对病损点进行松解,改善股骨头的外部环境,改变髋关节周围的血供状态。

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佳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生物材料制作的假关节,通过外科手术替换已经病废的髋关节,从而达到消除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纠正髋部畸形、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6]。现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在临床应用50多年,是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也是疗效最出色的外科手术,每年有约100万例患者通过该手术获得接近正常活动的能力。但是同时容易发生并发症,导致预后不好,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其他主要并发症包括脱位、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下肢不等长[7-8]。近年来,在医学和材料学日益发展的推动下,一种有效而又微创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诞生了,这就是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9]。这种新型手术对患者不仅造成的创伤小,关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股骨,是真正的微创手术。该手术相当于给股骨头戴个小帽子,不破坏原有的解剖形态,术后人工关节脱位发生率低,且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使患者避免了截骨之痛,以后翻修也较容易[10-11]。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大出血的几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 < 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能在不增加创伤的基础上,减少术后切口大出血,同时提高随访Harri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1]刘玉杰,卢世壁,刘保卫,等.人工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股骨骨折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8,36(2):93-94.

[2]张先龙,何耀华,王琦,等.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6(5):507-508.

[3]杨述华,张宇坤,杨操,等.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1):1013-1016.[4]张先龙,沈灏,眭述平,等.双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华骨科杂志,2010,25(5):268-270.

[5]程力,顾晓峰,张成玉,等.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5(5):390-392.

[6]杜世新,贾艳丽,罗绍伟.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18(3):153-154.

[7]周勇刚,王岩,王继芳,等.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临床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29(12):1084-1085.

[8]郑福增,孙永强.一次性双侧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关节强直 12 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9,8(20):4095.

[9]Yoon TR,Song EK,Ibwe SM,et al.Failure aner core decompression in osteonecrosis of the hip[J].Int Onhop,2011,24(2):36.

[10]Board TN,Rooney P,Kearney JN,et al.Impaction allografting in revis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J].JBone Joint Surg Br,2006,88(7):852-857.

[11]Schreurs BW,Bolder SB,Gardeniers JW,et al.Acetabular revision with impacted morsellised cancellousc bonegraftingand acemented cup,a15 to20-year follow-up[J].JBone Joint Surg Br,2011,86(4):492-497.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头置换术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