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小儿呼吸衰竭56例分析

2012-06-06钟日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曾 援 钟日英 郑 欣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湛江 524013

呼吸道、肺实质及呼吸泵的病变均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1];而小儿发育不成熟,代偿能力差,患病时较易出现呼吸衰竭;文献[2]表明,呼吸衰竭是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需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纠正缺氧,终止其病理损害过程提高疗效,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机械通气是借助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中,笔者使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了呼吸衰竭患儿,结果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衰竭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 42.86%(24/56),原发病为重症肺炎占 19.64%(11/56),感染性休克占 7.14%(4/56),肺出血占 5.36%(3/56),哮喘持续状态占 8.92%(5/56),蒙被综合征占 3.57%(2/56),格林-巴利综合征占1.79%(1/56),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伴急性喉梗阻占 3.57%(2/56),中毒占 1.79%(1/56),气管异物术后占 3.57%(2/56),闭合性胸腹联合伤占 1.79%(1/56)。56例小儿呼吸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1.1)岁;对照组 28 例(男 15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4.6±1.2)岁。两组呼吸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并根据呼吸衰竭患儿的通气状况、血气分析结果和耐受情况调整吸入氧浓度,积极抗感染,气道分泌物引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呼吸机参数初调:潮气量10~15 mL/kg,吸气峰压(PIP)10~4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吸频率:不同年龄组的机械通气频率接近于生理频率,25~50次/min,吸气时间为0.5~0.8 s,吸呼比为 1∶(1.5~2.0),吸气末正压(PEEP)2~3 cm H2O,上机后根据血气分析及临床变化调节各项指标,撤机前改用SIMV,必要时可并用压力支持通气(PSV)。

1.2.2 对照组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前,呼吸衰竭患儿治疗方法同观察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呼吸衰竭患儿仍按常规有创通气方法继续进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以SIMV+PEEP方式撤机,稳定达4 h后脱机拔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ICU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7.14%(2/28)与对照组病死率14.29%(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儿的重要手段[3-4],熟悉呼吸机原理,选择适宜通气模式,并适时对各参数进行调整,以及完善的气道管理技术,是患者机械通气成功的必要条件[5-7]。谢可兵[8]观察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把6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无创面罩(鼻)正压通气(BiPAP)组(无创组)和经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组(有创组),结果表明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相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方式,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是救治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金寿元[9]选择32例确诊为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结果认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长期应用呼吸机者,呼吸道正常防御功能会因气管插管、气道刺激而受损,加上其他一些操作,可能增加不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0-12]。陈天燕[13]认为无创呼吸机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各种损伤及并发症,改善患者通气,防止和改善二氧化碳蓄积,尽快纠正缺氧,是治疗早期和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夏金根等[14]认为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是救治危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手段,但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产生显著益处的同时,亦会伴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而这点在临床中常易被忽视。刘占丰等[15]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结果认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达到支持肺泡通气、改善并维持氧合、缓解呼吸肌疲劳的目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资料显示,在有创机械通气基础上及时发现“肺部感染控制窗”,以此作为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切换点,拔除气管插管,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儿耐受性好,撤机成功率高,病死率低。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地把握“肺部感染控制窗”。此外,使用机械通气时应注意掌握呼吸衰竭患儿的适应证,合理运用,加强无菌操作,并尽早撤机。笔者认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方法在抢救小儿呼吸衰竭时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建议基层医院推广。

[1]宋国维.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4):233-234.

[2]刘颖丽.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69-70.

[3]郑绍军,陈伟明,高慧娟.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20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3,25(10):735.

[4]周罗根.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78例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3):302-303.

[5]张笃飞.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56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166-167.

[6]李文静,刘翠青,马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1):36.

[7]Cai J,Su Z,Zhou Y,et al.Beneficial effect of exogenous surfactant in infantssuffering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fter cardiac surgery[J].Eur JCardiothorac Surg,2011,40(3):557-562.

[8]谢可兵.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8-9.

[9]金寿元.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2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6):1082-1083.

[10]罗力妍,旷寿金,高喜容.呼吸衰竭早产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分析[J].中外医疗,2010,21(6):45.

[11]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82.

[12]Maseda E,Ruiz A,Ramasco F,et al.Diagnosis:pneumatocele as a complica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due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08,55(8):524.

[13]陈天燕.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9):157.

[14]夏金根,詹庆元.正压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3):214-216,232.

[15]刘占丰,刘明艳,刘宏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39-40,43.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