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壁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012-06-01郭柳青

山西建筑 2012年28期
关键词:主筋薄壁滑模

郭柳青

(山西路桥集团国际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1 钢筋

1.1 钢筋进场检验

钢筋根据图纸中设计的要求进行进场,钢筋进场时,应对钢筋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清除出场。运至现场的钢筋按型号类别分区堆放,不用时要覆盖,防止雨水侵蚀。

1.2 钢筋加工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3)钢筋笼加工尺寸须严格按图纸所给型号、数量、尺寸进行。

1.3 钢筋制作

1)墩身主筋在车间或墩位处下料成型和攻丝,箍筋在车间下料制作成型,现场绑扎。主筋在制作前必须整直,并没有局部的弯折。主筋一般应尽量用整根钢筋,尽量减少接头数量,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目不超过主筋总数的50%,接头错开间距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 cm。2)钢筋制作前,必须下达经技术人员同意的《钢筋制作配料单》,力求下料准确,严禁不必要的浪费,每种钢筋先行制作一根,由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生产。3)制作好后的钢筋应挂上标识牌,注明使用墩位和钢筋编号。4)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实测项目见表1。5)墩身主筋采用螺纹套筒连接,必须保证两端丝口长度,攻丝时不损坏主筋,对丝口采用必要防护,避免损伤和污染。6)直螺纹套筒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按试验规程要求每300个接头取样一组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表1 钢筋安装检查实测项目

1.4 钢筋安装

1)钢筋品种、规格、间距、位置、形状、数量、接头及焊接等均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绑扎、焊接或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浇筑墩顶前,在各墩顶相应位置做好支座地脚螺栓预埋工作,接头钢筋用钢制定位架固定好位置,以确保位置的准确;2)钢筋安装应保证整体骨架具有一定刚度,并确保各部位的保护层厚度,必要时可临时增加钢管等进行连接,以确保钢筋骨架垂直度;3)钢筋绑扎必须牢固,要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钢筋骨架在施工时无明显变形,在必要时可以采用点焊的形式加固;4)钢筋骨架安装完毕后,现场技术人员应先检查,检查内容及误差控制按表1要求,检查合格后,再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局部进行整改,确保满足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2 滑模施工

薄壁墩高度超过10 m时,可分节段施工。模板可以使用滑动模板施工方法。

2.1 滑模的施工原理和组成

滑模施工就是将滑升模板的全部施工荷载转至墩身支承杆上,水泥混凝土浇筑至一定高度后,通过自身液压提升系统将整个装置沿支承杆上滑,调整后又继续浇筑水泥混凝土并不断循环的一个过程。

2.2 结构组成

滑模装置由模板、操作平台、液压提升和垂直运输4大部分组成。1)模板构成。模板构成由模板、支撑杆及其他附件组成。在施工中应注意水泥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向压力、浇筑混凝土和振捣混凝土时的冲击力和提升模板时的摩擦力及模板离开混凝土时产生的负荷载。模板由面积为1.0 m×1.25 m的小型模板组成,由支撑杆和提升架组成一体。提升架必须安装千斤顶,并与支撑杆和模板连接成主体,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模板、支撑杆由于水泥混凝土的侧向压力和冲击力而产生的侧向变形,并将全部荷载传递给千斤顶和支撑杆。2)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主要由操作平台和脚手架组成。操作平台是供原材料、设备放置和施工技术员进行操作的平台。在操作平台上将模板进行打磨、拼装和安装千斤顶等。外侧必须安装防护栏,由于防护栏承受的荷载基本上是动荷载,且摆动较大,应安装牢固、稳定。必须确保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检查混凝土的质量,调整和拆除模板,并测定薄壁墩的标高和轴线偏位等检测项目。3)液压提升。液压提升构成由支承杆、千斤顶、液压控制和油路等组成,它承担全部滑升模板的施工荷载。它的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带动高压油泵,将油液通过换向阀、分油器、截止阀和管路,输送到各千斤顶。在不断供油、回油的过程中,使千斤顶活塞不断地压缩、复位,将全部滑升模板装置向上提升到需要高度。支承杆是千斤顶向上爬升的轨道,又是提升模板装置的承重支柱,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全部荷载。本滑模装置采用Ф28钢筋作为支承杆,其长度一般为6 m~8 m,支承杆接长时相邻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同一高度上的接头数量不超过20%,以防止接点过分集中而削弱滑模结构的支承能力。液压滑升模板采用单向作用楔块式千斤顶,这种千斤顶加工简单、卡头下滑小,用四瓣楔块卡紧支承杆,为多条线接触,不致使接触处出现应力集中、锁紧能力强、无“回降”现象。施工时,每个提升架上设2个千斤顶,设置额定起重量为2 t的千斤顶。4)运输方式。运输方式主要是由吊车、悬梯及防护栏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模板滑升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和钢筋的运输及混凝土的运输。

3 滑模施工工艺

3.1 滑模拼装

滑模拼装比较简单,可以在固定的操作平台进行,也可以在已完成的承台上安装。在拼装完之后,应检查模板的平整度,保证模板支撑牢固,接缝无漏浆。当模板滑升至一定高度时(一般为2.5 m左右)安装脚手架及防护栏。

3.2 初滑

在滑模拼装完成后,应对模板进行一次初滑试验,保证模板的平滑,在滑升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无表皮脱落现象及露筋状况出现。首次浇筑混凝土时,注意模板是否漏浆,如有漏浆现象应及时调整模板。当混凝土浇筑至模板平齐时,在这期间根据混凝土浇筑时间、速度和混凝土强度等情况,考虑是否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土的出模强度。这是滑模施工时应特别注意的关键技术之一。如出模强度较小,会出现混凝土坍落、流坠等现象。出模时如果混凝土过高,会出现混凝土有裂纹、不密实、表皮脱落等现象。按照《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泥混凝土出模强度宜控制在0.2 MPa~0.4 MPa,据经验得知,若用大拇指去摁水泥混凝土表面,表面有轻微痕迹但不下陷,水泥混凝土表面砂浆不沾手,滑升时有“沙沙”的摩擦声,在现场施工时,可采用上述经验方法来确定水泥混凝土出模强度。

3.3 滑升

当初滑试验合格后,即可进行正常滑升,当混凝土浇筑至30 cm时,应进行一次滑升,但高度不得大于30 cm,并严格控制滑升的速度,速度应控制在100 mm/h~300 mm/h,滑升模板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时,宜在中断前将混凝土浇筑齐平,中断期间模板仍应继续缓慢的滑升,直到混凝土与模板不致粘住为止。

3.4 质量控制

薄壁墩在施工中,应随时控制薄壁墩的垂直度、轴线偏位和高程。在混凝土浇筑至一定高度时,应对墩身进行垂直度和轴线偏位检测。垂直度可用吊垂线或全站仪检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至少检测3次,如果每次检测的数据在偏差范围内,则这个墩柱就符合规定要求。当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时,应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4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拌制由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制,拌制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如掺入外掺剂时,要控制外掺剂的用量。混凝土运输方式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运输。

在薄壁墩浇筑前应将承台表面清洗干净,在浇筑过程中为了控制混凝土离析的现象,应利用吊车将料斗抬高进行浇筑或用串筒浇筑。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层厚应控制在40 cm之内。在浇筑过程中应对混凝土进行及时机械振捣。在振捣时应注意避免与模板和钢筋的接触,以免使模板和钢筋错位。

5 拆模

当最后浇筑的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时,应拆除模板,滑模拆除的原理是先装后拆,将拆除的模板用钢丝绳捆绑结实,由吊车缓缓放至平整的位置。拆模时间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0.2 MPa~0.5 MPa以上拆除。

6 养护

拆模后,待混凝土表面稍干后洒水,并用塑料膜覆盖洒水进行养护。养护期间要保持湿润状态,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于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48 h后略微松动模板连接螺栓,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猜你喜欢

主筋薄壁滑模
锚板式预埋地脚螺栓与结构主筋碰撞的处理对策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基于组合滑模控制的绝对重力仪两级主动减振设计
PMSM调速系统的自学习滑模控制
并网逆变器逆系统自学习滑模抗扰控制
一种薄壁件的加工工艺介绍
抬高顶梁体焊后抬高尺寸的控制
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可靠滑模控制
采用铝热喷涂反刺薄壁铸铁缸套的1.4L发动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