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60例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2012-06-01王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阴性菌革兰耐药

王磊

革兰阴性菌肺炎是指由多种病菌所导致的肺炎,大多为继发性肺炎。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大多容易在年老体弱的人群中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有可能引起患者机体组织坏死或多发性空洞,令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必须采取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我院对60例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患者进行抗生素联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60例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符合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诊断标准。60例患者中,男女各30例,年龄为58~67岁,平均年龄为62岁。将6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为62岁,实验组患者中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为6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进行饮食调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抗生素(多黏菌素B、亚安培南、利福平)联合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专业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 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疗效评定标准为[2]:痊愈: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发热、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的肺部阴影完全消失;显效:治疗之后患者的发热、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绝大部分消失,肺部阴影消失面积达80%以上;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发热、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没有改善,肺部阴影没有消失,甚至有所扩大。

1.4 统计学方法 将我院的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6周后,实验组患者中,痊愈患者2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例,%)

3 结论

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属于革兰阴性菌肺炎的一种,通常是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导致的肺炎,大多为继发性肺炎。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多见于原有慢性支气管-肺疾患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中,也可以通过雾化器、机械呼吸器等导管感染,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肺叶实变或者支气管肺炎的整合性实变,多数见于下叶肺,常累及胸膜,有可能引起胸腔积液及脓胸,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3]。

临床上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尤其是以多黏菌素B、亚安培南、利福平的联合治疗最为常见。这三种药物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于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治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院采用多黏菌素B、亚安培南、利福平联合的方式对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4]。抗生素联合方式治疗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充分利用了它们的抗菌特性,的确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抗生素联合治疗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疗效判断标准建议,两组患者疗效分别为:实验组96.67%,对照组80.00%,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所以抗生素联合治疗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而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1]曹彬.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抗感染治疗.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7(1):3-5.

[2]於江泉,郑瑞强,林华,等.多黏菌素E雾化吸入治疗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708-710.

[3]冯夕玲.老年肺炎80例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3):306-307.

[4]王莉,李嘉姝.莫西沙星治疗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肺炎1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S2).

猜你喜欢

阴性菌革兰耐药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不同细菌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话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