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

2012-05-25张运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置信度养育教养

张运红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

张运红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3)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15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大一与大二被试间心理弹性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性(=2.012,<0.05);②父亲对女孩的偏爱显著高于男生(=-2.829,<0.01);③父母养育方式因子中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0.459,<0.01),过分干涉(=0.208,<0.05)、母亲的温暖、理解(=0.348,<0.01)与心理弹性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低分心理弹性组间父亲情感温暖理解(=5.357,<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3.027,<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

心理弹性;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弹性(resilience)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1-3]。本文将157名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养育方式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试图说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本科医学院校一至三年级的153名大学生。其中男生46名,女生107名;一年级36人,二年级100人,三年级17人;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19.65±0.93)岁。

1.2 研究方法

1.2.1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起源于Connor 和Davidson (2003) 对PTSD 的研究,25个条目,5点计分。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高。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重测信度为0.87。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能有效区分高心理弹性组和低心理弹性组。

1.2.2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我国学者岳冬梅于1993年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进行因素分析对项目进行取舍,最后得到66个项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58个项目,6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57个项目,5个因子。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46~0.88,分半信度为0.50~0.91,重测信度为0.63~0.82。该量表后来被许多研究者引用,均得到较好的信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心理弹性特征 为了考察大学生心理弹性分布特征,对大一、大二、大三及男女生之间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了比较(与大三的比较是非参数检验,使用的是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法和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法),结果见表1。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大二的心理弹性水平均值最低,大一与大二被试间心理弹性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性,而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及男、女生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大二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被试年级中确实存在偏低的情况,这和被试所在高校与其他年级相比大二学生中较为明显存在无目标感、迷茫感、无动力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奉献、责任和承诺是心理弹性的重要特征。

表1 大学生心理弹性特征

注:1.①表示大一与大二被试间均值比较;②表示大二与大三被试间均值比较;③表示大一与大三被试间均值比较;④表示男生与女生被试间均值比较。2.*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5时,差异性是显著的。

2.2 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特征 在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特征考察上,对男、女生间养育方式差异进行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父亲对女孩的偏爱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现代社会的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态度是一样的,除了给予女孩更多的偏爱。

表2 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性别特征

注:①*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5时,差异性是显著的,**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1时,差异性是显著的;②Mean表示男、女生的均值,SD为男、女生均值的标准差;③表中F严厉、F干涉、F偏爱、F拒绝、F保护分别代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因子;M情感、M干涉保护、M拒绝、M严厉、M偏爱分别代表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5个因子。以下类同。

2.3 心理弹性与父母养育方式间的关系

2.3.1 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父亲教养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首先将各变量与心理弹性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温暖、理解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父母亲越对个体采用理解、给予情感关注和干涉的教养方式,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4]。除此之外,父母养育方式的其他因子与心理弹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表3 心理弹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n=153)

注:①**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1时,差异性是显著的;*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5时,差异性是显著的;②所测相关性为Pearson相关;③表中B弹性表示CD-RISC心理弹性问卷得分。

2.3.2 高、低分组心理弹性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明确心理弹性大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对应关系,我们按照问卷总分高低将被试分为高心理弹性组和低心理弹性组。先计算项目总分,按总分高低进行排序,找出高低分组人数的27%处分别对应的分数是72和58,因此把总分高于等于72的被试划为高分组,低于等于58的被试划为低分组。然后,对高低心理弹性组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低分心理弹性组间父亲情感温暖理解(=5.357,<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3.027,<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4。

表4 高心理弹性组与低心理弹性组认知偏差、父母养育方式比较(n=153)

注:①**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1时,差异性是显著的;*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5时,差异性是显著的

3 结论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给予的情感温暖理解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5]。这一研究结论与黄士华、荆玉梅在湖北对260名贫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1] Werner E E. Children of the Garden Island[J]. Scientific American,1989, 260(4):106-111.

[2]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3] 朱森楠.青少年复原力的概念[EB/OL].2003.http://www.bsjh.hcc.edu.tw/ guid/guid3.htm.

[4]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 刘明波,李淑臻.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5(上):71-75.

2012-02-18

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No:2011B39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92

1672-2779(2012)-07-0134-02

(本文校对:苏玲)

猜你喜欢

置信度养育教养
置信度辅助特征增强的视差估计网络
一种基于定位置信度预测的二阶段目标检测方法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学堂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教养方程式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