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类比思维加深医学基础知识记忆

2012-05-2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基础知识火车

陈 涵



运用类比思维加深医学基础知识记忆

陈 涵

(江苏徐州医学院,徐州 221004)

医学是一门对于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很高要求的自然学科。在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机械式的背诵容易遗忘,而逻辑循证式的理解更有利于记忆的长久。“类比思维”是一种科学而逻辑的思维方法,掌握类比思维的精华,有益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能将这种思维运用于巩固基础医学知识记忆,在扩展联想能力的同时,将获得多倍的记忆成效。

类比思维;医学教育;基础医学;医学记忆

在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21世纪,医学知识的海洋将更加深邃无际。作为新世纪的医学生,打好医学基础知识根基是未来屹立于医学之林的前提。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成,是能达到“时时巩固,融会贯通,了然熟记于心而若干年不忘”的一种境界。因此,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深化医学知识的记忆也同样关键,这样不但能减少对原有知识的遗忘,还能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使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库得到最大效益的优化。机械记忆的知识不易长久,因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1]。因此,逻辑循证,更有专业技能的长久发展[2]。类比思维,科学而富含逻辑,独特而富于想象,在联想中寻找事物间的相似,乐趣横生,对加深医学知识记忆有长远效应。

1 类比思维在中西医学理论中的体现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3]。其实,纵观医学史,类比思维早已被中西医学鼻祖所运用。

西方科学家一直倡导类比思维,医学之父希波拉底的“四体液学说”就是典型代表。“四体液学说”提出: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分别决定了人的四种气质——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黑胆质[4-5],他将不同气质与体液类比归纳而得出一套理论学说,由此可见,类比思维是希波克拉底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

其实,类比思维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所提倡的,它早在中国古代灿烂文明中就孕育而生。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学就提倡“援物比类”作为认知和思维方法之一[6],它强调运用天地星辰、周围自然一切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联系人体,使得体内的瞬息万变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例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将自然五大元素——木、火、土、金、水,相应与人体五大脏器:肝、心、脾、肺、肾类比,从而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打下坚实的根基[7]。

2 类比思维在基础医学知识记忆中的具体应用

类比思维并不困难,只需动用联想,寻找两样事物的相似点,就可联系两样事物。只要对其中一项事物比较了解,那么通过类比无疑将会提升对另一种不太熟悉的事物的理解。例如,物理学中的光与声,了解光的特性之后,可以类比记忆声的特点。在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运用类比思维能寻找到记忆的相似点。

2.1 小情景类比加深记忆法 小情景的类比可以有助于加深记忆,例如在生理学学习中,视觉器官里的视锥系统与视杆系统,它们都是存在于视网膜感觉上皮层的细胞体系,隶属并列知识点,可将两者进行形态类比,深刻认识视网膜的构成成分。中医将人体和自然之物类比,视锥系统与视杆系统同样可以各由一种自然动物代表。

对于视杆系统,猫头鹰是与之最具共性的自然动物。有科学研究显示,猫头鹰的光感细胞中几乎仅含有大量的视杆细胞[8],于是我们可以通过猫头鹰的各种特点来辅助记忆视杆系统的特点:比如猫头鹰昼伏夜出,对光的强弱敏感性较高,由于长期在黑夜里出没,它的色觉比较迟钝,而且对于物体没有精确的分辨率,这样一来视杆系统总体的一些特性就借助猫头鹰而得以印象深刻了。同理,视锥系统也可与鸡进行类比记忆。只要联想不停,类比也时刻不断:例如,视网膜感光细胞还可以与耳蜗毛细胞进行功能类比。这样耳蜗毛细胞听觉感受器的作用就随光感受细胞的功能一样了然熟记于心了。

2.2 大情景类比唤起记忆法 大情景类比较为复杂,类比的因素不少。如果说小情景类比法比较适用于记忆小知识点或简单的现象,那么大情景类比便适合记忆事物间大范围的时空联系,比如一个相对复杂的生理过程。以吸氧运动(从氧的吸入到氧被组织细胞摄取)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为例施行大情景类比,即在掌握机体吸氧过程多个复杂机制的同时,联想另一个熟悉的情景进行类比,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回顾吸氧过程时这部分记忆的唤起。

正常的吸氧过程可以简述为:空气中的氧气,由肺吸入人体,经肺泡血液气体交换后进入血液循环,被血红蛋白携带,运输前往组织细胞,释放供能[9]。在了解这知识点的前提下,为了巩固记忆,可以模拟出另外一个贴近生活而又类似的情景,即火车运鸡蛋:在A地(空气),有一批鸡蛋(氧气),由火车(血液循环)运输前往B地(组织细胞),以供当地人食用。运输过程中,火车中要有足够蛋箱(Hb)承载鸡蛋(氧气)以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如此一来,各种缺氧的类型也可以类比为火车运送鸡蛋过程中各种环节中产生的问题了。

例如,低张性缺氧机制中,由于空气中氧分压较低,吸入氧不足从而导致缺氧,就可以类比为起始站鸡蛋原供不足所引起的终点站缺货;血液性缺氧,当CO中毒时,由于CO竞争性结合Hb位点,而导致氧气失去Hb携带而不能输送到组织器官,就如火车中另一批鸭蛋占去了大量的蛋箱导致鸡蛋无处存放最终无法运输到目的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血红蛋白变性失去了携氧能力,就如火车中的蛋箱受到破坏而导致鸡蛋无法安全运输到终点站的问题;对于Hb与氧气亲和力异常增高,可类比为终点站卸货时蛋箱封盖过紧,鸡蛋不易取出的问题;对于严重贫血所导致Hb数量显著下降,就与火车中蛋箱数量不足类似;循环性缺氧时,因血流停止,或者血流受阻而导致氧气无法正常输送至组织器官,可类比为火车动力不足或前行受阻所引起的货运无法按时运至终点站的问题;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利用氧障碍,就如之前一切货运环节正常,但是只因终点站老百姓因各种原因无法食用鸡蛋的问题。见表1。

表1 各种缺氧类型与相应类比场景

3 关于类比思维法的优势与固有缺陷分析

3.1 类比思维的优势 总结类比思维的优势,共有3点:第一,有助于联想能力的培养:在类比中联想,从而升华思维;第二,有助于巩固记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第三,能培养潜在的创新能力,它隶属逻辑思维,而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属性,运用类比思维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发散性思维,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既有模仿又有创新,从而寻找创新的目标和解决的方法。

3.2 类比思维的固有缺陷与相应解决措施 第一,类比思维无法全面阐释物物之间的联系。例如由于动静脉短路所造成的低张性缺氧,用鸡蛋原供不足来类比思考就不太合理。可见两种事物间的类比只能最大化达到这两样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而不可能达到完美地一一对应。第二,类比法是一种方法和技巧,它不能取代严谨的医学论证,还是需要用科学和专业的知识进行阐释[10]。医学知识本身机制就比较复杂,只有在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力的基础上才能衍生类比,在大情景类比时,类比场景的产生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正常的吸氧运动途径,若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稍有不解,反而容易混淆对正确吸氧途径的理解,这样只会影响理解成效。所以大情景类比不推荐用于首次记忆,而是更推荐用于唤起记忆,当学习吸氧机制一段时间后,可以凭借对这部分机制的印象,借助发散的类比场景来回顾知识,这样才有助于记忆与理解的巩固。

当然,从辨证角度看,任何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缺陷,所以需要运用辨证法和联系观,一分为二看问题,结合中西思维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记忆,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融入大脑,而不是生搬硬套。当然,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对医学知识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使得医学知识的记忆得到更大效益的优化。

[1] 周婉珊.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J].中学生物学,2009,25 (1):14-15.

[2] Clare Delany, Deborah Watkin.A study of critical reflection i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J]. Adv in Health Sci Educ,2009,(14):411–429.

[3] 林文光.谈数学教学活动中类比思想的培养与作用[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7):55.

[4] 赵洪均,五鹏泽.希波克拉底文集·体液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238.

[5] Oliver Primavesi. Medicine Between Natural Philosophy and Physician’s Practice: A Debate Around 400 BC[J]. Quo Vadis Medical Healing,2009, 44:29-40.

[6] 李家邦.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

[7] 刘虹,张宗明,林辉.新编医学哲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41-53.

[8] 张建福,彭聿泽,闫长栋.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39-241.

[9] 吴翠贞.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90.

[10] 王兴胜,崔社怀,曹国强.类比法在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4):404-405.

Acquiring Analogical Thinking for Strengthening Fundamental Medical Knowledge Memorization

Chen Han

(Xvzhou Medical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 Xvzhou 221004, China)

Medicine i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which requires intensive understandability and the faculty of memory. It is not the rote memorization but logical thinking that is beneficial to long-term memory. Since analogical thinking belongs to scientific and logical thinking,acquiring this way for thinking is conductive to not only strengthen fundamental medical skills but also obtain multiply efficacy of knowledge memorization.

Analogical thinking; Medical education; Basic medicine; Medical memoriz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44

1672-2779(2012)-07-0064-02

2012-02-11

(本文校对:苏玲 )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基础知识火车
清律的基础知识
火车
掌握基础知识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登上火车看书去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实践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