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绿色投资管理

2012-05-20李剑玲黄海峰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2年4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

李剑玲,黄海峰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2)

1 绿色投资的概述

1.1 绿色投资的含义

绿色投资最早起源于社会责任投资,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3种因素,随着社会责任投资中的环境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而逐渐壮大;不同于社会责任投资的是,绿色投资重点关注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对绿色投资的多种理论解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国有学者认为,绿色投资就是环境保护投资;也有人认为,绿色投资与绿色GDP相联系,凡是用于增加绿色GDP的货币资金(包括其他经济资源)的投入,都是绿色投资。西方国家的学者主要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通常把绿色投资称作“社会责任投资”,认为它是一种基于环境准则、社会准则、金钱回报准则的投资模式,它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或称作三重盈余,又叫做“三重盈余”投资。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投资者和社会带来持续发展的价值。

绿色投资是用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投资,从投资的角度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投资也是由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起的,其原则是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原则、三重效益和公平正义原则。其中,三重效益(社会、经济、环境)统一是绿色投资的基本标准。绿色投资可分为两大方向,即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具体地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五大重点投资领域,即绿色企业投资、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园区投资、绿色城市投资、绿色技术投资等[1]。

1.2 绿色投资的特点

绿色投资是在绿色经济下形成的,形成绿色生产力,表现为在生产上,实行清洁生产,即省能、节料、无废或少废的物资循环型生产;在产品上,小型化、多功能、可回收利用,对环境污染少;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生产过程既是产出过程,也是防污和治污过程。而传统投资则是在传统经济下形成的,是在不考虑资源短缺和保护环境,或者较少考虑这些因素与后果的前提下,通过资本投入实现盈利的目的,这种投资行为使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忽视生产所带来的对社会和环境的消极影响,放弃企业的社会责任。

绿色投资与传统投资相比,有以下特点:绿色投资在本质上反映了经济、社会、生态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把环境保护与产品生产统一起来,注意节约资源和科学利用,利用与维护并举,使得自然资源与环境获得恢复与实现生态平衡;绿色投资是由具有生态环境理念的经济人进行的投资,投资主体不单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且是具有社会责任的投资者,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标准,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准则;绿色投资形成的资本是绿色资本,是一种能够推动绿色GDP增长的资本,所形成的生产力,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中探索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产出是绿色GDP的增加,它反映了环境价值在GDP中的重要作用;绿色投资的收益是三重盈余,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收益,进行的价值创造是长期价值;绿色投资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社会价值[2]。

1.3 绿色投资与绿色经济的关联

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绿色投资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引擎。绿色经济和绿色投资的提出,是在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和投资方式进行修正,使投资在整体上更加合理地考虑经济活动的各种成本,更好地满足经济、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3]。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投资主导型经济,更加显示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样,绿色投资是绿色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要使绿色经济得到发展,首先就要有绿色投资的支撑。一般的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对应的,但是绿色投资增长与绿色经济(用绿色GDP反映)增长在有些场合是不对应的。绿色投资的效益大小,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很可能更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经济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4-6]。

图1 经济发展模式

2 中国绿色投资的理论基础

研究中国新能源产业绿色投资时,在“脱钩”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单位GDP能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脱钩关系,分析中国绿色投资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大力促进绿色投资,实现生态、生活和生产的“三生共赢”。

“脱钩”理论指的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物质消耗总量在工业化之初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一同增长,但是会在以后某个特定的阶段出现反向变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消耗下降。“脱钩”理论的出现,使人们相信物质消耗最终会不断降低,未来物质资源保障与环境污染压力走势将会比较乐观。随着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单位GDP能耗总体呈下降态势,近几年逐年下降。

单位GDP能耗e可以用式(1)表示:

式中:E是一次能源消费量;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用总量比较法来评价单位GDP能耗与经济增长总量关系时,当单位GDP能耗增加的同时,经济指标的增长总量也在增加,若单位GDP能耗速度高于经济增长总量速度(即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单位GDP能耗)时,两者为耦合关系;若单位GDP能耗速度低于经济增长总量速度(即经济增长对单位GDP能耗的依赖程度不大),则可认为两者存在相对脱钩关系;当单位GDP能耗持平或减少,而经济增长指标总量增加时,两者处于绝对脱钩状态[7],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GDP能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脱钩关系

3 中国绿色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绿色投资的核心目的,就是要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推动传统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模式转变,使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保持和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已经进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就是要充分发挥绿色投资在消除发展瓶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

“十一五”期间,根据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口径来看,中国绿色产业的投资是6.08万亿,绿色经济以及含有绿色元素的经济成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对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形成举足轻重的贡献和影响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为绿色投资带来了巨大需求。中国的绿色投资有所增长,近10年来,我国不断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总投资接近1万亿元。世界范围内,由清洁能源企业和产业化规模项目进行的财政投资为1 190亿美元,其中有337亿美元来自中国,较2008年上升了5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网络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核心清洁能源的投资总额在2011年上涨了7%,达到1 62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新增投资跃升了53%。从全球范围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2009年增加了近80 000 MW,其中的37 000 MW来自中国。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2011年9月24日举行的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投资2万亿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8-10]。

目前在世界绿色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呼声很高,绿色投资在逐步加大。近年来,中国绿色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结构和投资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5]。中国也采取了一些支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但是在国家投资政策、投资技术和投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中国绿色投资管理的对策

绿色投资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绿色经济,但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和三重效益,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4.1 完善绿色投资政策

在绿色投资的各因素中,政策是第一推动力。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表示,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将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十二五”期间,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要健全法规和标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保护与修复生态,增加森林碳汇,全面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11,12]。

权威人士指出,按照中央的要求,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既需自身的努力,也要推动国际携手。“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的投入,完善法律法规,打击和严格查处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表示,国际社会应当借鉴此次应对金融危机中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多搞合作、少设障碍,用对话代替对抗,避免设置碳关税之类的气候壁垒,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双赢的道路[13,14]。

加大绿色投资,实现绿色经济增长,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和体制的环境来采取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能够以可持续方式管理自然资源,这些政策包括采取措施,税收减免,鼓励创新,鼓励基础设施投资,并且鼓励设计全面的很好的产品,以及劳动市场。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抑制不顾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和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发展的短期行为,这也是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3]。“十二五”规划从保障科学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并明确了深化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现行税制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税收政策重点倾向民生,将实现绿色税制。“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针对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要重点推进的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节能减排,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5]。

4.2 改进绿色投资技术

绿色投资技术,就是企业在设计生产新产品过程中,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技术。例如在产品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保护环境,又减少资源的浪费,使被设计产品易于拆卸、分解,零部件等可以翻新和重复利用。绿色投资技术的采用,就是要加速科技进步,以持久利用资源,改造耗竭型的工业发展模式,这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绿色投资技术在防治污染、回收资源、节约能源三大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庞大的市场。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绿色投资的核心竟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绿色投资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效益将很难从根本上得以实现[16]。许多发达国家以占领世界绿色市场为目的,争夺绿色投资技术制高点为中心,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对绿色投资技术创新给予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科技部以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规划为实施突破口,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电动汽车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的集成。继续推进信息技术、智能网络、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的能效,减少排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在推广应用中,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增长。建议中国积极实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3]。

4.3 优化绿色投资环境

绿色投资环境是绿色投资经营所面对的客观条件,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绿色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并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区域性和层次性等特点。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宜绿色投资,也适宜外商进行绿色投资。

中国绿色投资环境比较优越,外资“青睐”中国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指、绿色系统化管理以及绿色基金等与“绿色”挂钩的产品与市场也在中国市场出现,从绿色基金和绿色投资机构,到绿色投行,再到绿色商业银行,中国资本市场上一片“绿”色生“机”[17]。据美联社报道,一家国际投资集团表示,对希望把钱投在气候友好型行业的投资者来说,把目光投向风险较低的德国、巴西和中国是明智之举。这些国家的政策最全面、透明,能够使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等项目的投资具备较大的确定性,因此它们有可能吸引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资金[18,19]。

中国要完善经济全球化机制,形成有利于绿色投资的环境,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在国际社会推动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绿色经济的理念,督促国际机构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13]。中国要创造更加良好的绿色投资环境,加大引进外商的绿色投资政策,吸引国内外的绿色投资,发展中国绿色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绿色投资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问题时的首选投资方式。目前中国绿色投资在逐步加大,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脱钩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家投资政策、投资技术和投资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大中国绿色投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生活和生产的“三生共赢”,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田江海.解析绿色投资的方向与重点[J].中国投资,2005(4):32-34.

[2] 秦立莉,孟耀.绿色投资及其发展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06(6):18-22.

[3] 吴晓青.加强绿色投资,促进经济转型[J].经济界,2010(6):11-15.

[4] 田江海.绿色经济与绿色投资[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5] 黄海峰,孙涛,姚望.建立绿色投资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5(8):29-30.

[6]Jia Xiaowei,Sun Qi,Gao Yanfeng.New approaches to the green economy of China in the multiple crises[J].Energy Procedia 5(2011):1365-1370.

[7] 冯艳芬,王芳.基于脱钩理论的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评估[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38-39.

[8] 绿色能源投资中国领先[N].中国经济时报,2010-07-22.

[9] 中国将投资两万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EB/OL].中国新闻网,2011-09-26.

[10] Adnan Midilli,Ibrahim Dincer,Murat Ay.Green energy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Energy Policy,34(2006):3623-3633.

[11] 温家宝.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EB/OL].新华网,2011-09-15.

[12] Linwei Ma, Pei Liu, Feng Fu,etal.Integrated energy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China[J].Energy 36(2011):1143-1154.

[13]王仁贵,杨士龙.中国布局最大绿色投资[N].瞭 望新闻周刊,2010-05-17.

[14] William J Nuttall,Devon L Manz.A new energy security paradigm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75(2008):1247-1259.

[15] 中国绿色税制呼之欲出税收政策重点倾向民生[EB/OL].中国新闻网,2011-08-09.

[16] 魏刚.绿色投资的技术支撑[J].中国投资,2005(4):41-43.

[17] 石婵雪.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缺模型缺常识[N].第一财经日报,2009-02-25.

[18] 美媒:中国绿色投资环境优于美国[EB/OL].新华网,2009-10-29.

[19] Song Hui,Wei Xiaoping.Market characteristicsof new energy supply in China[J].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1(2009):1712-1716.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