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合作开启农技推广新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雷力 (集团)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2012-05-18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2年19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技

□ 《中国农资》记者 张 弛

5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雷力 (集团)公司在京举办院企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此标志着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支持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北京雷力绿色肥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联合开启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院企合作将通过 “移动大讲堂”培训、 “智能农博士”指导、 “身边样板田”示范等形式,促进基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多元化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韧与北京雷力 (集团)公司董事长郭占武郑重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并向首批院企合作农业科技推广”移动大讲堂 “特聘专家颁发了聘书。首批授牌的13个院企合作农业科技推广基层服务站领取了多元智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平台3G上网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尹成杰在仪式上指出,这是落实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 “一主多元”的创新推广模式,将农业新技术用更快捷的速度有效地推广到农民手中。

“一主多元”启动农业技术基层推广新模式

“一主多元”是农业部近年来大力提倡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为主导,会同科研院所、农业投入品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完成现代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的推广。这种模式改进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了农业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快捷,同时将发挥出各级专家的作用,让创新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更有效率。

对此,尹成杰特别指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把现代农业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推广到农民手中。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国家 “一主多元”的农业推广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一主”,就是各级农业部门管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多元”,就是发挥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各界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单位的作用。后一个方面特别重要。 “一主” 和“多元”谁也离不开谁,没有“一主”,我们就缺乏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导;没有 “多元”,我们推广体系的完善也不可能做到。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这种院企合作农技推广就是科技体制机制和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创新,是启动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的一个尝试,也是优势互补的战略选择,是服务当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务实举措。

北京雷力 (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汤洁介绍说,这种模式是集成了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生产企业的产品优势,双方通过联合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利用企业的销售网络进行推广与示范,可以在2-3年的时间,建设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懂技术、会经营、有活力的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平台。如果将这种模式进行复制,就相当于集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同解决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王韧也将这次院企合作看做是农技推广的新模式和新典范。他认为,这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成果、技术、人才优势以及雷力集团的资源、研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大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此项工作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合作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尹成杰 (左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王韧 (右三),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生斗 (左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建华 (右二),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负责人袁龙江 (左一),北京雷力 (集团)公司董事长郭占武 (左二),北京雷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汤洁 (右一),出席启动仪式。

“大讲堂、农博士、样板田”共推新型农业投入品

据悉,此次合作将通过“移动大讲堂”培训、 “智能农博士”指导、 “身边样板田”示范三种手段,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新模式,也开创了国家级科研院所与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展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的先例。

“移动大讲堂”就是采用基层现场培训与信息化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中国农科院的顶级专家对基层农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进行培训,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基层骨干人才、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帮助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2012年,双方将共同开展千场培训,培训千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以及万名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

“智能农博士”模式则是在院企合作的首批13个农技推广服务站基础上,建立120个基于中国农科院3G网络的移动终端服务分站,并培训出100名运用 “多元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平台”的智能农博士,直接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

“身边样板田”是利用雷力绿色肥业连锁等网络,在全国建立一批农业科技和新型海藻肥应用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农民身边建立农业新技术应用的 “样板田”, 让老百姓看得见、学得会、用得着,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示范推广效果。

此外,双方还将联合申报各级科技成果转化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项目;雷力公司利用产业化基地和海内外的推广营销网络,转化中国农科院的科技成果;通过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和样板。特别是在加强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通过中国农科院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研究生院的留学生资源,与北京雷力(集团)公司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资源优势相对接, 通过 “请进来”、 “走出去”,以项目推荐、技术研讨和专题培训、建立海外示范基地项目等形式,共同促进双方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及技术产品的援外工作,带动其他涉农企业“走出去”,以提高中国农业新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技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阿拉善生态建设中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