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104例

2012-05-17李静周红瀛

环球中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喜炎疱疹口病

李静 周红瀛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儿童传染病,5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该病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少数危重患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1]。近年来,该病重型手足口病和死亡人数明显增多,严重危害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在目前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仍需时日的情况下,尽快缓解手足口病症状,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18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在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患者,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普通型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都有手足及肛周皮肤疱疹、咽颊部疱疹及溃疡,大部分患者伴发热、食欲差,少数患儿偶有惊跳、肌颤等神经系统症状(但均未达到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检查心肌酶谱和外周血液分析,心肌酶谱大部分均正常,个别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略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最高均在15.0×109/L之下。188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对照组8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3.08±0.35)岁,平均病程1.8天,体温(38.3±1.05)℃;治疗组患儿年龄(2.58±0.75)岁,平均病程2.2天,体温(38.4±0.95)℃。两组在年龄、病程、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10~15 mg/kg,加入5%葡萄糖液80~1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并辅以赖氨匹林粉针剂入壶退热及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规格:每支2 ml,50 mg,江西青峰制药厂生产)按5 mg/(kg·d)计算用量,加入5%葡萄糖液50~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天;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规格:每支1 ml,100万单位,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万单位/(kg·d),最大剂量不超过10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惊跳肌颤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

1.4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自拟。显效:用药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饮食好转,口腔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3天内皮肤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且无新皮疹、疱疹出现,惊跳肌颤消失;有效:用药4天内,体温降至正常,饮食好转,口腔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5天内皮肤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且无新皮疹、疱疹出现,惊跳肌颤消失;无效:治疗5天以上,体温不能恢复正常,口腔疱疹形成溃疡,惊跳肌颤次数增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经χ2检验,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2.2 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惊跳肌颤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疱疹消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1周后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正常,对照组有4例治疗疗程中出现白细胞减少,停药及使用提高白细胞药后恢复正常,治疗组无白细胞减少,未见骨髓抑制征象出现,未发现其他皮疹出现。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儿童传染病,近年来危重症手足口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除了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整治工作,就是找到有效的抗肠道病毒感染药物。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的广谱抗病毒、抗菌药物,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内脂磺化物,对多种病毒有灭活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它能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病毒、细菌的吞噬能力。

干扰素(IFN)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可分为α、β、γ 3种主要类型,其中IFN-α抗病毒作用最显著,α-干扰素是病毒进入人机体后诱导人白细胞产生的反应物,它从细胞释放后促使其它细胞抵抗病毒的感染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但IFN可引起发热、寒颤等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发现尽早足量使用干扰素,并在注射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或口服退热药可以得到缓解,故临床回顾性观察结果显示IFN可缩短发热、抽搐、意识障碍时间,减轻神经系统症状、体征[3]。

本研究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观察到治疗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以及惊跳肌颤消失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说明两者具有协同抗病毒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亦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占卿.手足口病[J].世界感染杂志,2007,7(6):446-45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3] Liu ML, Lee YP, Wang YF,et al. TypeⅠ interferons protect mice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 J Gen Virol,2005,86(Pt 12):3263-3269.

猜你喜欢

喜炎疱疹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