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国新闻社60周年庆

2012-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34期
关键词:华文中新社世界

1952年,在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晨曦里,由一群海内外新闻界和华侨界知识精英发起组织的中国新闻社在北京成立。

云蒸霞蔚,岁月荏苒,转眼已是一个甲子。

中国新闻社从最初的一个业务单一的传统通讯社一路走来,已发展成为中国的两家国家通讯社之一,拥有全媒体、各领域的多种业务平台,在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外交流、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2年,为了冲破西方对中国的舆论封锁,向世界特别是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传送中国的信息,由廖承志等新闻大家和侨界人士倡议,经刘少奇同志定名,在早年的国际新闻社基础上,中国新闻社在新中国的怀抱里诞生。追溯历史,国际新闻社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创办初衷是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向世界传播中国军民不屈抗战的真实讯息。因此,从出生之日起,中新社就被赋予了搭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全球华人沟通桥梁的艰巨使命。

新中国的对外资讯传播一直受到西方的舆论压制。中新社以海外受众的需求和接受度为突破口,在传播过程中,尊重读者需求、尊重新闻传播期律、坚持平等交流,成功打破西方舆论封锁,向海外传递中国的信息,成为维系全球华人与祖国感情的强大纽带。与此同时,中新社的新闻产品逐渐形成了清新、亲和、国际化的风格,不仅深受广大海外受众的欢迎和喜爱,其“短、平、快、新、活”及“官话民说、硬话软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的特性也为一度官话、八股弥漫的中国新闻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在中国新闻传媒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中新风格”,赢得了中国传媒同行的关注和尊敬。当然,风格背后是精神。在“中新风格”背后为其支撑骨架的,是燃烧在一代又一代中新社人血脉中的“中新精神”。

60年来,中新社几代人为了更好担负起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者角色,始终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宽广的世界情怀作为新闻书写的精神底蕴,以“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为己任,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涌现了大量以历史为标尺、具有国际视野、不懈追求新闻真实的优秀新闻作品,不断发扬和充实着“中新风格”,始终坚持贴近海外受众、贴近客户需要、贴近市场脉动,以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根本标准,坚持诚恳、务实的服务理念。也正因如此,中新社的对外传播效果在不同时期极其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都能够有效实现,并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头,发挥了积极影响。

如今,中新社已从初创时的只有几十人,用口语播报新闻,到经过60年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现已拥有包括48个境内外分社和记者站、在台湾设有驻点记者的新闻采集网络;拥有两千余人的员工队伍;拥有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三点信息发布系统;拥有文字、图片、特稿、网络、期刊、供版、视频为七大主干的新闻产品平台;拥有覆盖海外大多数华文媒介的用户网络。

进入21世纪,中国新闻社已经成长、壮大成中国国际新闻传播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中新社正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逐步成长为领军世界华文媒体、服务全球华人社会、影响各国主流舆论的世界华文传媒资讯中心。中新社主办的每两年一届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已成为全球华文媒体人的心灵家园,极大地提升了全球华语媒体的整体话语能力,增强了华文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让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60年,弹指一挥间。遥望天下风雨,坐看云卷云舒。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乃至话语体系新秩序,都在重新构建之中。中国传媒界已开始投身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寻找、抢占未来国际传播格局中的一席之地。

诚然,全球化浪潮与信息化时代将地球拉成扁平。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被高新技术拉平的世界表象下是更加纷繁复杂的差异和更加激烈碰撞的误解。作为国际化媒体,中国新闻社必须担负起坚持中国立场,沟通世界、消除误解、弥合差距的时代使命,做好信息的传播者,历史的记录者,文明的沟通者,在下一个60年里,向国际一流媒体迈进,真正成长为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国了解世界,世界拥抱中国而不懈努力。

值此难忘时刻,我们缅怀那些为了中国新闻社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代又一代中国新闻社人;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国新闻社的关心和支持;更要感谢海内外的广大媒体用户和读者。几十年来,他们和中新社心心相印,不离不弃,协力同行,一路走来,而且,要一起迈向一定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中国新闻社迈向下一个甲子之际,让我们高擎起前人在心灵中代代相传的火炬,为中国新闻社60周年庆,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庆,为走向未来的伟大中国庆。

猜你喜欢

华文中新社世界
海外视角 新锐表达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