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啃老”

2012-05-14阮直

杂文选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媚俗情色历史

阮直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确实够古老了,虽说老,但还没有腐朽。作为代表国学文化最重要核心部分的儒家学说,即便不能作为国家管理现代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价值理念,但作為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的美学总源,作为个体伦理、道德修养的经典,仍然是一座富矿。

可我们在开采这座富矿的时候却不得要领,只见到矿里有财宝,不知道从哪里挖掘,缺少开采这些财宝的智慧,这就相当于那些“啃老族”,只会回家吃饭,从家要钱,而对老一辈的创业精神,优秀美德却从来不“啃一啃”。这样的啃老族就没想到,一旦能创造财富的“老人”走了,“啃老族”就只能啃那点儿遗产了。

当下的文化啃老只不过是想借助传统文化家喻户晓的符号,一步迈进市场文化的大门,以迎合大众媚俗、猎奇的心理,求得经济上的回报。文化上的啃老只有“吃”的贪欲,而没有“啃”的精神。我们争抢名人故里,是想圈上一亩三分地好卖门票;我们大兴土木、修复寺院不是心中有佛,而是看好了游客口袋里的钱,谁都知道,捐助慈善事业费力,买香火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人都出手大方;我们改编历史经典名著不是“啃出”我们文化中精华部分的思想,而是把眼睛盯在了有卖点的情色部分,比如把《水浒传》中潘金莲、西门庆当成了“亮点”,对暴力血腥的屠杀不做否定;《三国演义》中的大乔、小乔、貂蝉被过分渲染,可对政治、军事中的谋略、阴谋部分却少有否定;对《西游记》中的美女妖精都浓墨重彩,而对其中呈现中国美好的佛心、童心、真心总是开掘不够;对《红楼梦》中的情色部分爱添枝加叶,而对最具典型性格的贾宝玉四个层面的内心世界“欲”、“情”、“灵”、“空”却从不“啃一啃”,贾宝玉从“自然”到“人化”的性格轨迹的普世价值哲学意义我们从不对接。

回首五千年历史,我们的古代神话、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笔记小说,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都是我们文化该“啃一啃”的一块肉骨头。谁能通过现代的艺术手段完美表现我们文化悠久的本源呢?即便它的价值不能治理国家,但作为一个民族曾经的文化积淀,它永远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修持的血脉延续。

如今维持着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果不是对簿公堂了,其实还是“老理儿”的那部分,这部分核心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天南地北都适用,这个“软化”我们心灵的“文化”之“核”我们就该啃下去。

遗憾的是,我们下嘴就把牙印咬偏了,这除了源自我们自身的认知浅薄之外,就是人人都知道媚俗、讨好大众才有金钱的回报。对文化的啃老能啃出“骨髓”的精华这事不要指望发展文化产业就能干成了。1993年就有西方学者就世贸组织关于消除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所有保护主义措施时提出了“文化例外”论。虽说争论到现在也无定论,但各国从来就没放开对本国文化的保护与扶持。

我们的“啃老”文化在我看来应该有两部分,市场化的“啃老”其实是一种无聊,要加以限制才行,起码不能让恶俗泛滥,媚俗一点儿倒不怕,但对于文化意义上的“啃老”,一定要向西方学习,就是要在地方政府、国家的保护与扶持下进行,需要知识分子用智慧去“啃老”,否则,我们的文化“啃老”必将是没牙的老人啃骨头,力不从心。

我们现在对文化的引进与“啃老”上更多的只注重了文化的市场效益,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身,忽略了作家、艺术家们的原创的智慧性。所以,才导致了文化“啃老”族们啃出的东西只是古人的牙慧,再热闹也不过是一出出滑稽戏罢了。

【原载2012年4月20日《北海晚报·同题随笔》标题有改动】

猜你喜欢

媚俗情色历史
齐白石《论画》
法国内阁高官有不少“情色作家”
新历史
你好,春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媚俗是丑恶的渊薮
绿色在西班牙指代情色
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