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哈罗德?品特作品中荒诞和恐惧的时代根源

2012-05-08陈河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哈罗德世界

一般而言,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各种世界观的“倾轧”和“洗礼”,并最终形成解释他周遭环境的一套坚不可摧的方法论。多数人以为,自身除去身体机能会遭致统治世界之各种力量的限制和束缚之外,他们用以解释客观世界的方法论是天然独立的,即是说,他们认为自身的灵魂是自在的。现实当然并非如此。社会性是人的一大属性之一,毫无疑问,外部世界的动荡和变迁不仅会给人的灵魂打上深刻的烙印,还将会把那些置身于诸多正在变化的表象背后的意识形态植根于我们的根骨。而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论是一片好心,还是别有用心,它们都将从我们无法一一察觉到的角度悄无声息地压迫而来,企图并实际已经规限我们一生的处世方法和为人态度。可以说,无论是卑贱如蝼蚁的芸芸众生,还是自视甚高的业已浮出水面的人类中的精英分子,他们的见识和智慧都不足以逾越此一亘古不变的定律,而无一例外地同被囚禁于这一世俗的牢笼中。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当然也无法逃脱这一宿命。

不同的地方在于,同处牢笼内,有人打算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企图通过自己或是和自己有着相同理念的人结成精神伴侣,盟誓通过自身拼杀、挣扎,冲破牢笼,到达灵魂自由的永恒国度;而另外一些人,却早早地沦落为世俗规制的帮凶,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意醒来并去参与打破囚牢的努力,反而恐惧和仇视那些企图为奔向美好性灵而做努力的人们的一切行止。站在儒家文化的立场,甚或较为浩瀚雄阔的人类学大观的视野,我们说:前者是可歌可泣并值得后人追随的;而后者理所当然是应该予以鄙薄、批判和祛除。显然,一生与“战争和不良政治议程作斗争,戮力于揭示生存世界之荒诞并在促使普通人生发对所生存外部世界之思索”的哈罗德·品特应该归属于前者之列。

一、哈罗德·品特及其作品

显而易见,对一个人著作的任何一方面的评判和研究都是建构于对这个人的生平乃至于他所处之时代背景的了解和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政治偏见,我们曾在某一时段对异域文化大加排斥,故而创作风格极具现实批判和讽刺意味的“品特风格”在20世纪的中国远未“声名远播”。也因此,笔者认为,在论述本文论题之前,对我们主人翁的一生乃至他当时生活之时代的诸多背景做一个扼要的回顾或是介绍是必要而有益的。它至少可以为一些对这篇文章感兴趣但却对品特其人不甚了解的读者提供一个不必花费额外的时间去“皓首穷经”的便利,而这也正是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

(一)哈罗德·品特的生平

哈罗德·品特生于20世纪30年代,父母是长期居住在伦敦东部的哈克尼的犹太人。战争和种族歧视是品特整个青少年时期生活世界的主色调。被政治掺合的植根于欧洲大陆众多民族骨髓深处的种族歧视和偏见以及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厌恶,我们甚至能够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找到相关的痕迹,足见当时病态的欧洲社会给他以及他那个时代的人带来了怎样尖刻的影响。1948年,在好友的资助和推荐下,18岁的品特获得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短暂进修的机会。其后,品特一边进行文艺创作,一边积极参与到各种角色体验和各式剧本的编撰中,这为他之后更高層次的创作集聚了丰厚的舞台经验和文本创作经验。

长达7年积累之后,品特的第一部剧作《房间》(1957)创作完成。正是在《房间》中,品特创造性地植入了自己独特的行文风格——“品特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戏剧界的地位和50年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基础。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人给品特的证词为:“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可以说,品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留存了《房间》的架构和写作风格。借用他晚年回忆时的话说:“自从推开那扇门,进入那间房之后,我一生的冀望都是渴求经由自身努力,在终日暗黑的屋子的四壁上,找到一扇通往外界的窗,然而,似乎我的力气远不够大,所以只能做到发现窗户存在的迹象。”

在至交贝克特(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的鼓励和“对于人伦世界之闭塞心存不满”的双重驱使下,品特积极进行新的戏剧实验和别样风格的文艺冒险:向英国的戏剧传统发起挑战,冀图通过艺术的途径改变或矫正人们“畸形而不适当”的处世法则。

70年代,品特担任国立皇家剧院副导演,进而拥有了更多推广自身戏曲风格的资源和机会。其时,年近40的品特逐渐从战争的阴影中撤离出来,开始关注现实世界的不公正。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品特后期开始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他崇尚人权和反战,公开发文并不止一次在政治公关的重要场合发表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的言论。

2005年3月,品特退出文坛,集中精力于政治活动,《庆典》遂成其封笔之作。品特于2008年年末死于癌症,终年78岁。在品特离世之后,欧洲文学界评价他为:“自萧伯纳之后的重要剧作家,对欧洲戏曲尤其是荒诞文化有着几乎是奠基性的贡献!”这显然肯定了他在该领域的地位和价值。

(二) 哈罗德·品特的主要作品

品特的作品新颖精炼,形式多样。《房间》、三幕剧《看管人》、两幕剧《归家》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文学造诣和研究价值。戏剧《房间》奠定了品特几乎一生的创作框架和风格,开启了他进行高层次作品创作的一扇窗。品特之后的大部分作品都或多或少地留存有《房间》的影像。

二、作品风格及其时代根源

正如笔者上文所论,人的灵魂里必然有着现实世界的种种烙印。精英也好,大众也罢,其深埋于躯体深处的精神世界,都无一例外地要反映其所处环境的种种变迁。因之,我们可以断言:依靠精神力量所创作甚或是臆造的产物,都必然是建基于对现实世界诸多变迁的消极或是积极的反映之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探讨作家著作的时候,必然先要对其所生活之世界洞悉无遗的原因。我们认为:无论借助何种手法写就的作品,其晦涩的背后都一定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现实故事。作家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关闭所有通向其内心世界的门户,否则,这样的作品追逐的只是一抹轻烟,它只能在天堂或是地狱流传,却于人间俗世毫无助益。

因此,如果我们熟知品特所生活之时代的种种,我们甚至无须阅读其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就能够推知他的创作风格。正如社会学家米尔斯所言,任何人都具有识见和本能的阶级局限性,即便他通过自身努力或是时代潮流的变迁改变了他的阶级层级,他的一生活动的种种迹象,也决然会留存他最原初的阶层气息。

20世纪上半夜的欧洲的上空,一直被种族歧视和战争的乌云所笼罩,疾病流行,瘟疫肆虐,罪犯横行,普通人财产和生命全无保障。出生并在英伦群岛度过几乎所有青少年时光的哈罗德·品特自然也面临着这种人祸夜以继日的威胁。因此,成年以后的品特自然对战争和犯罪心存戒惧,同时身为犹太人的他也对种族歧视这一长期困扰其生活的欧洲诸民族之不良心性大为反感。这些都在他的作品(《看管人》《房间》和《情人》等)里多有表现,也在他一生的社交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

就学术的视角而言,“品特风格”极具荒诞特质,但又有所不同。他通过毫无逻辑和条理层次的话白,极度夸张但又切近生活真实的情节;借助表演者近乎精神病态的演示,反映现实世界芸芸众生的种种存在方式。而这一切,又理所当然地与他当时所处之时代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品特在其作品里塑造的人物多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鲜活人物,但他们大都自弃或是被社会所抛弃。这一点,在《看管人》中表露得尤为明显。

《看管人》是一部典型的荒诞派剧本。由于受贝克特、卡夫卡等人的影响,品特的作品与法国荒诞派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品特并非一味地模仿,他有自己的特点。《看管人》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人物是体制内常见的人物,如失业者、小职员、资本家以及形形色色的下层和边缘人物。因为出身和种族歧视的原因,品特深觉现实欧洲世界民族之间、阶层之间的压迫异常强烈,“我生活的时代,边缘人物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话语权”,然而他的作品除了表现对执掌大权的政治精英们的诘难和讽喻之外,同样客观地再现了边缘人物自身的堕落和不思进取,这和鲁迅先生的行文风格不谋而合。

一脉相承而又有所不同的是,在其又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归家》中,品特除了把战争的阴影和童年的骚乱以及底层的记忆一并注入其中之外,还彰显了他日后作品中一贯附带的他那个时代的人们独具的矛盾、晦涩和疑虑等负面情绪。

作品描写的依然是一个关于底层家庭的故事。家里唯一奋斗成功而身为大学哲学教授的泰迪,陪同妻子露丝去威尼斯度假并顺道回家看看。他的家里还生活着包括父亲和两个兄弟在内的三个独身男人。当这个家庭唯一的女人——他们的母亲洁西,一个妓女离世之后,窘困的经济条件使得自己的欲望难以得到发泄。几天暧昧而又乱伦倾向的相处后,露丝决定留下,接替洁西的位置,像一个母亲和妓女那样生活,拒绝和泰迪一起回到原来的世界,她认為这种方式“让她找到了自己”。

三、结语

毫无疑问,藏身于品特人性深处而又经常自其作品中散发出来的恐惧、混乱和乖张,其根源必然是战争对整个欧洲大陆人性和伦理的割裂,导致普通人良知泯灭的社会现实;而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荒诞、失常和变态却是品特对于欧洲民族畸形的种族歧视心理的讽刺,乃至对战后人们对外部世界极度厌恶(包括沟通)和对自身世界过分失望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 张兴武.“威胁大师”与反战斗士——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J].阅读与写作,2006(01).

[2] 程和平.品特:萧伯纳之后最重要的剧作家 [EB/OL].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09-3-9/134319.aspx .

[3] 张瑶 .哈罗德·品特生平[EB/OL].http://bk.pps.tv/ct100056217/ 2007-09-12.

[4] 李瑶 .此在去蔽之戏剧[D].暨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

陈河(1979—) ,男,陕西咸阳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翻译理论。

猜你喜欢

哈罗德世界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的心理变化分析
唤醒沉睡的狮王
哈罗德的帽子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