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1例

2012-05-06王会珍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水针针灸疗法变应性

王会珍

(河南省扶沟县中医院,河南 461300)

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1例

王会珍

(河南省扶沟县中医院,河南 461300)

【关键词】针灸疗法;水针;自血疗法;鼻炎,变应性

变应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可随时发病。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1例,并与常规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1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并经五官科确诊为变应性鼻炎,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3年。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分两组,第一组取百会、印堂、迎香、合谷、风池、足三里穴,第二组取上星、鼻通、风门、肺俞、膈俞、三阴交穴,两组穴位交替应用。百会穴针尖向前斜刺,迎香、鼻通向鼻中心浅刺并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四肢穴采用提插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后休息3~5 d,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出针后在百会、迎香、气海、关元、足三里穴进行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 min。

自血穴位注射采用5 mL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 mL,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肺俞穴,每穴注入0.5 mL。每星期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者,间隔1星期再进行下1个疗程。

2.2 对照组

仅采用针刺治疗,取穴、操作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鼻黏膜正常,3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 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

无效 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仍时常发作。

3.2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93.5%,对照组分别为56.7%和86.7%。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本病病位在鼻窍,与肺、脾、肾相关,其中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肺气虚弱,卫表不固为本,风寒邪气外袭为标。百会、上星属督脉,有统摄全身阳气和维系人身元气的功能。迎香穴能疏通局部经气。肺气通于鼻,阳明经行于鼻旁,故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能宣通肺气,调和气血。灸百会、关元、气海、大椎可振阳益气,温通经脉,开鼻窍。诸穴相配,则肺窍通利,鼻炎症状减轻或消失。自血疗法又称经络注血疗法。通过自身血液注入穴位,既起缓释作用,延长疗效,又有类似组织疗法的作用,血液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组织物,离开血管注入新的环境中,产生生物原性物质,对中枢神经起良性刺激作用。选取具有益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的足三里和补肺散寒、通利鼻窍的肺俞穴进行自血注射,可更好地激发人体免疫机制,改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体液与细胞免疫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2.01.052

文章编号:1005-0957(2012)01-0052-01

收稿日期2011-06-03

作者简介:王会珍(1974 - ),女,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水针针灸疗法变应性
造纸机水针控制系统参数测试与优化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PLA长丝成网水刺缠结系数和水针能量的研究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