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初探

2012-04-29姜铭阅李春柳金喜平

科技资讯 2012年29期
关键词:系统化课程内容课件

姜铭阅 李春柳 金喜平

摘要:本文从混凝土结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针对学生知识系统性不强,计算能力薄弱,新规范在教学中的使用等问题,提出了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047-01

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类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但除了传统教学所造成的旧问题:课程增多,课时压缩后课程内容的精简;多媒体课件的滥用;知识掌握不系统;计算能力薄弱等。目前又遇到新问题:2010年公布了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混凝土结构教教材的使用、教师知识的更新等都带来新问题。

1 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的组织

1.1存在问题:课程内容缺乏逻辑完整性和层次性

随着“大土木”等口号的提出,各院校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探索。有些学校主要体现在增加新专业、增加新课程,压缩旧有的课程。尤其对于非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比如工管等,混凝土结构课时压缩得更严重。这就使得课程内容难以组织,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层次,掌握什么内容,怎样建立基本的知识逻辑体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有的教材为了适应短课时的要求,越来越薄。

1.2改革方式:以知识点为课程内容组织单元,同时注意完整性和层次性

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针对于小问题形成较小的知识点,以知识点作为知识组织的单元,而不是教材的章节作为知识组织单元。教材章节较长,学生回忆不便。知识点除大小适中外,还有易于联系的好处,便于学生组织知识网络。

无论各专业要求层次多么不同,都应该展现混凝土结构的完整面貌,基于要求层次不同,可对知识点提出掌握和理解的要求。实际如果不给出完整知识逻辑的话,学生自己也会思考到知识边界问题,进而陷入更深的迷茫;如果给出完整的知识逻辑,同时给出浅层次要求,学生在心理上就具有安全阀,了解知识边界和背景,使得知识有一定外延性。

2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2.1存在问题:多媒体课件的滥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化,节省时间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形式重于内容,变得越来越花哨,各种动画音响效果喧宾夺主,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到无关方面;二是对于操作性内容不应用课件展示,如计算过程不应用课件展示,会使得学生操作印象不深。

2.2改革方式:尽量使关联知识点能在同一视界,并适当利用仿真技术

多媒体除非必要,尽量减少动画音效。作者认为作为课件软件PPT实际不如word。PPT的页展示模式内容较少,且常使相关内容不能同时展示在同一视界,对于知识点对比不利。word每页内容多且有隐藏空白功能,使相联系图表能同时展现,知识展示的连续性较好。

仿真技术可适当应用。钢筋布置和构件关系,可用电脑仿真的方法,如sketchup和ABQUS展示,对理解课程内容很有帮助。

3 知识体系的系统化

3.1存在问题:知识体系散乱

有学生反映,上课似乎都听懂了,但课后很快就忘掉,毕业设计时基本忘光。症结在于知识体系不系统。好像拣珍珠,满把在手,撒出去,再拣就难了;如果穿成项链,再拣也容易。这个项链线就是知识体系的系统化。

3.2改革方式:充分复习并且利用目录,增强知识的系统化

技术性书籍需反复阅读才能咀嚼出其中深意,并感受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有种倾向,只上课听讲,课后不做过多阅读。这和学生对知识追求的功利化有关,考四、六级考研找工作,对专业课反而不重视。学校出于就业率考虑,对这种倾向不加制止。外部因素教师很难解决,但在有限范围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更高效的方法。

如心理学的记忆技巧,根据记忆曲线,越近越频繁的复习,掌握得越好,节约总时间。作者曾尝试思维导图和图像记忆的方法,对学生短期记忆有效,但长期记忆还是需要基于事物本身的知识逻辑。除了短期复习外,一定要有中期复习计划(3个月),这对长期记忆很有好处;教材目录对知识系统化很有好处,根据目录回忆内容,反复几次后,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框架,就系统化了。

4 计算能力的培养

4.1存在问题:计算能力薄弱

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不爱算不会算,留作业全班只有几个版本。当然这和混凝土作业形式单一有关,但主要还是学生厌恶计算,抄袭成风。混凝土结构的很多类型题目,都是有流程的,不把流程图的每一条路线都走一遍,掌握起来容易有疏漏。但很多学生扫瞄一眼,估计掌握了,不肯动笔,很多操作性问题不动笔是发现不了的。

4.2改革方式:流程图和计算软件的引入

混凝土结构的类型题本身难度不大,麻烦在一是图表的运用过多,查找费力,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将常用表汇总打印成5页左右的小册子,交给学生复印,学生不会因查找数据繁琐而产生厌烦心理;二是计算流程多,基于适用条件的满足与否会发展出许多枝节。解决的办法是将类型题的流程图都详细绘制出来,总共要求掌握的类型题流程图不过6~7页,有了这两个小册子学生就能体会到熟能生巧的快乐了;三是计算反复次数太多,有些初始尺寸设计不对,后面的适用条件往往通过不了,需要调整尺寸再继续计算,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枯燥厌烦心理。

5 新规范新教材的使用

5.1存在的问题:基于新规范的经典教材不多

新规范刚颁布不久,根据新规范所编写的教材不多,尤其一些老的经典教材还没有出基于新规范的版本,使得教材选择不容易。往往一本新教材用到学期中了,就感觉种种不如意。主要是出书仓促,有很多例题系数和强度的取值仍然是按照旧规范的解法,造成混乱。

5.2应对方法:广泛查阅资料并自行制定讲义

有些书比如规范对照理解之类的,虽然不是教材,但有很多内容可以在课程中借用,需要教师具有按章节自行归纳合并材料的能力,不一定完全照本宣科,可以自己做一个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的讲义。这是一个繁重的工作,但对教师的学术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09(1).

[2] 马芹永.“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 王秋萍,李宏伟.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1).

猜你喜欢

系统化课程内容课件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