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季国教授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经验

2012-04-29李鹏飞杨季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31期
关键词:小儿

李鹏飞 杨季国

[摘要]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近年来发病显著增加,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医中药在防治小儿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探讨儿童哮喘缓解期的防治方法,以达到对哮喘的控制。本文主要介绍杨季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经验,从杨教授对哮喘反复发作的病因、临床用药治疗及自创“平喘Ⅰ号”的临床经验方面加以了解,尤以“平喘Ⅰ号”疗效显著,在小儿哮喘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支气管哮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中医治疗哮喘着眼于整体观念,重视发挥人体的潜能,采用中药内服,扶正固本,从而使患儿逐渐摆脱哮喘的发作,为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根治小儿哮喘的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儿;哮喘缓解期;治疗经验;杨季国

[中图分类号] R2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1-0111-02

杨季国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浙江省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科医、教、研3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尤善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随着对哮喘病机的不断深入研究,认识到缓解期患儿气道高反应性仍然存在,气道的慢性炎症持续,这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基本原因。因此,哮喘缓解期如何预防发作是最关键的治疗环节。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历史渊源流长,在哮喘的防治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杨教授多年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预防哮喘缓解期的发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简介于下。

1 对哮喘反复发作病因的认识

哮喘的发生公认的观点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以脏腑亏虚、痰瘀蕴结于内,外邪诱发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杨师认为哮喘的发生主要是体内有伏痰,这种体质的小儿与哮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外邪触动伏痰,即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使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加剧而哮喘反复发作。李中梓《证治汇补卷五》“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而伏痰的主要原因是肺脾肾功能不足。“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在哮喘的整个时期,“痰”始终是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同时杨师认为伏痰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气滞血瘀往往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久病入络,气血失调,脉络瘀阻使其夙根难去,形成哮喘反复发作,虚实并存。

2 对哮喘反复发作的治疗

2.1 以脾论治

中医学认为“喘有夙根”,这个夙根就是伏痰。《医方集解》曰“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痰以成者也”。痰之生成虽有诸多原因,但根源在于脾胃[2]。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气在不断充实,应侧重健脾助运以消除痰浊内生的根源,且脾统四脏[3]。杨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脏腑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小儿的生理特点就是“脾常不足”,脾虚可以引起脏腑亏虚,易感外邪,故脾虚是小儿哮喘发病的关键。在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是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重要理论。杨师临床常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对哮喘缓解期脾常不足常常得到很好的效果。蔡润清等[4]在治疗哮喘缓解期80例临床观察中,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组方,总有效率为81.2%。方中以党参、南北沙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益气健脾,加以陈皮、竹沥半夏加强祛痰的作用,从而防治哮喘的复发。

2.2 脾肺同治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水湿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健脾则中气充足,化生有源,输布精微以养肺气。肺为诸气之源、一身之气之枢纽,肺气虚则不足以息,补益肺气则肺气充盛,不致有宿痰留恋于肺。杨师认为脾肺气虚是哮喘缓解期最多见的证型,强调补脾益肺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关键。临床以玉屏风合四君子汤加减运用,以黄芪、白术、防风补益肺气,兼祛内恋之风邪,配浮海石祛顽固之痰,地龙、僵蚕祛风脱敏,以党参、茯苓、甘草、竹沥半夏健脾益胃以生肺气,体现培土生金之意。但对于肺阴虚的患儿不可妄用补气之药,否则气有余便是火,从而引起新的变证。

2.3 以肝论治

《医学入门》:“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鼻息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人身之气,虽然其主在肺,其根在肾,但其调在肝,气之有调有主,有纳有出,有升有降,方可不郁使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中医学认为气机失调是机体在应激反应中出现的重要变化,并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其它病理改变[5]。肝是应激反应的调节中心,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损伤或损伤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肝的功能正常与否[6]。《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杨师认为哮喘发病痰为主因,而痰的产生又责以肺不布津,脾不运湿,肾失蒸化,脾肺肾运化水湿津液均有赖于肝之疏泄功能。若肝气失于调达,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而致瘀,淤血阻肺,日久耗气,导致肺气不足。因此杨师认为哮喘从肝论治,其根本在于调气机,助宣降,从而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故在临床辨证中运用清肝、疏肝、养肝之法,以柴胡疏肝解郁,枳壳下气破结,陈皮、竹沥半夏、郁金理气宽胸,并常在处方中加以地龙、僵蚕等虫类药物,取其走肝经平肝木入络搜风,从而缓解筋脉拘急,对反复发作的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2.4 从脾肺肾三脏论治

《柳选四家医案 环溪草堂医案》:“哮喘气急,原在寒入肺腧,痰凝胃络而引起,久发不已,肺虚必及肾,胃虚必累于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一触风寒,喘即举发。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肝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除根,必须经年累月,服药不断。”从而说明缓解期应注重肺脾肾的治疗。肾精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主纳气功能实际上就是肾精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肺的呼吸正常必有赖于肾的摄取。并且长期治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杨师认为缓解期治疗应扶正与祛邪结合,调补肺脾肾三脏,恢复机体抗邪能力。临床上常在补益脾肺之气基础上加以补肾纳气之药,以玉屏风和四君子汤加以熟地、山茱萸、山药、桃仁、枸杞子、当归、川芎等药,本方实为八珍汤加减,以后天补先天,实则是健脾胃、补气血、充肾精,且黄芪、当归、四君、四物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其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因此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2.5 从瘀治

哮喘是个顽疾,由于哮喘的病程往往较长,久则入络,导致气滞血瘀。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7]观察发现哮喘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流瘀滞现象,因而在哮喘的治疗中杨师常在基础方中加入丹参、红花等一两味活血化瘀药,从而将治气、治痰与治瘀结合起来以期祛除哮喘之夙根以达哮喘控制的目的。

3 杨师对哮喘经验方“平喘I号”的应用

平喘Ⅰ号是杨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和治疗,总结出的一个对治疗小儿哮喘具有显著疗效的经验方。平喘Ⅰ号通过改善肺组织炎症的病理伤害[8],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降低哮喘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降低白介素-4的分泌[9]。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反应性炎症,进而抑制哮喘反复发作,对哮喘缓解期的急性发作和缓解期的调理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哮喘患儿在使用该方后可明显减少发作频率,改善呼吸功能,增强体质。方有旋复花、代赭石、葶苈子、白芥子、苏子、炒黄芩、竹沥半夏、地龙、杠板归等中药组成。方中旋复花、代赭石肃肺降逆平喘,黄芩、半夏辛开苦绛、清肺化痰,地龙、杠板归宣肺解痉、化痰平喘,白芥子功在利气豁痰,苏子降气化痰,葶苈子泄肺行水消痰。该方以治痰为第一要务,兼顾风气痰热等,以达到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之功。

4 结语

中医药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尤其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显著,并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与西药比较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应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入手,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上,对前辈的经验加以总结,利用中医的独特魅力对哮喘从根本上加以控制,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迎接未来的挑战。

附 典型病例(杨师用平喘Ⅰ号治疗的典型医案)

辛某,男,12岁。主诉:间断咳喘2年,加重3 d。患儿2年前感冒后出现咳痰,喘促,呼吸困难,经治疗缓解(用药不详)。后反复发作,平时素有感冒,咳嗽。3 d前复因感冒出现咳嗽有痰,喘息,不发热,无胸痛,无恶心呕吐。就诊时双肺可闻及较多的干鸣及喘鸣,舌红,苔黄,脉滑数。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宣肺清热,化痰平喘。杨师以平喘I号加减:旋复花10 g(包煎),代赭石20 g(入煎),杏仁10 g,炒黄芩10 g,竹沥半夏9 g,杠板归10 g,僵蚕10 g,地龙10 g,前胡10 g,苏子10 g,白芥子10 g,葶苈子10 g(包煎),炙甘草9 g,红枣20 g。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后,患儿咳喘较前明显减轻,听诊双肺干鸣及喘鸣叫之前明显减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继服7剂。诸症悉平。因患儿平素有感冒、咳嗽,杨师又以脾肺气虚夹痰为证继续调理3个月。1年后随访,未再发哮喘,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江育仁, 张奇文. 实用中医儿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79.

[2]潘桂娟,金香兰. 论痰浊与衰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5):62.

[3]夏永良,王卉,李德新. 论脾统四脏[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69-71.

[4]蔡润清,吴伟平.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80例临床探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2):29-30.

[5]严灿,邓中炎,吴伟康,等. 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藏象本质[J]. 中医杂志,2001,42(1):8-10.

[6]陈家旭. 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J]. 中医杂志,1998,39(1):9-12.

[7]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呼吸组. 北芪防治小儿哮喘症及甲皱微循环观察[J]. 中华儿科杂志,1978,16(2):87.

[8]杨季国,叶万敏. 平喘I号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2):58-61.

[9]杨季国,应华忠. 平喘I号对哮喘小鼠炎性细胞和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5):317-319.

(收稿日期:2012-07-11)

猜你喜欢

小儿
小儿腹泻不要慌,中医贴敷来相帮
小儿厌食莫急躁 辨证施治有良效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感冒莫掉以轻“心”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咳嗽不要一味止咳
小儿呼吸道感染治愈后咳嗽总不好怎么办
如何辨识小儿咳嗽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