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言保障房建设

2012-04-29

上海人大月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单身公寓保障性老百姓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延照:一是保障房的数量规模要控制,按照上海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建设。二是加大廉租房的供应。三是对共有产权房设置门槛,如交社保年数、在沪工作年数,买了之后不得租赁,政策慢慢放宽,通过市场解决资源配置,半计划的配置是难以持续的。四是公建配套、市政基础设施还是要加强,政府要有补贴。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达峰:加强保障性住房的社区管理。国际上已经有相关经验教训,保障性住房的社区建设管理应做一个更加详细的预案。将来要保证社区管理,一定要有一个社区管理组织进去,要做详细的规划。不能等居民自发管理。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施雷:为“新上海人”提供保障性住房。如今上海,四面八方的人都在涌入。特别是上海应届的毕业大学生,留在本市工作生活的比例、整体数量非常大,却很少有人想到去申请保障性住房。另外,还有一些在张江从事IT业的人员,比如金融从业人员。从公平公开公正的角度上,我们保障性住房政策也应关心到这些群体。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史秋琴:保障住房建设存在三个不对称。目前本市保障住房建设存在三个不对称:一是老百姓的需求和政府的供应不对称,公租房和经适房的数量配比不合理导致存在“房等人”的现象;二是老百姓的想法和政府关心的想法不对称,老百姓想近一点、方便一点,政府想远一点、大一点;三是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政府提出的保障性住房价格不对称。

面临这么多的不对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脚步可以放慢一点,城市的基本建设也可以放缓一些。政府做实事的时候应当首先把老百姓的需求摸清楚。此外,市政府要为区县考虑一下资金等问题,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这么快、这么大规模地开发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任连友:高度重视三个重点保障对象。要明确住房保障应该解决的重点对象。建议政府要高度关注三个重点保障对象,首先是本市户籍人员住房困难人群;其次是长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地回沪职工住房困难群体;最后是为上海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住房困难人群。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姚海同:改善支内支疆同志的居住条件。现在有许多支援内地、支援边疆的同志,退休后回到上海,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历史贡献。其养老金由当地解决,医疗也得到了政策支持,在沪生活的主要问题是住房条件很差。其动迁时,无法享受相关待遇。而申请廉租房、经适房却由于收入等问题,不符合申请条件。自己也没有能力买房。希望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帮助解决该部分人群的住房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唐宁:纽约经验可供借鉴。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日前正在尝试一项实验项目,在曼哈顿地区的一个地段建设一栋拥有许多小型单身公寓的住宅楼。这种单身公寓占地面积仅仅在27.8平方米左右,主要供1到2人居住,包含有卧室,嵌入式厨房以及两用折叠床等。纽约曼哈顿区是全美国独居率最高的地区,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这一地区有46.3%的住宅只有一个人居住。纽约市建设的单身公寓不仅可以缓解市内住宅紧张的危机,还顺应了现代年轻人倾向独居的生活方式,因而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上海也可以借鉴纽约经验,根据市民的需求建造保障性住房,并不一定都要求大求全。

猜你喜欢

单身公寓保障性老百姓
面向空巢青年的单身公寓家具CMF设计研究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小户型单身公寓住宅设计探析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论单身公寓陈设艺术的情感功能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