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海洋意识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事业亮点巡礼

2012-04-26刘新全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8期
关键词:中国海南海区国家海洋局

罗 茜 刘新全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海洋意识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事业亮点巡礼

罗 茜 刘新全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的海洋事业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机,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对2011年海洋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2012年海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2年是海洋系统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六项重点任务、提升六种能力、增强六个方面意识的关键之年。在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和领导下,南海分局全面总结工作经验,在新的一年里,厉兵秣马,以更饱满的热情铺开和推进各项工作。

锻造维权铁拳,捍卫国家权益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国家赋予的核心使命,南海分局始终将维权执法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2007年实现全海域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以来,通过专项维权执法和定期维权巡航执法,维护了我国海洋权益,展现了海监队伍坚决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决心和能力。围绕中央方针,根据国家海洋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南海维权形势,南海分局不断增强维权执法能力和大局意识、主体意识,正确把握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妥善应对热点和突发事件,全面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政策和相关动态,不断创新维权工作思路,深化维权执法方式方法。

2006年5月,南海分局派出海空混合编队出色完成了东海“春晓”“平湖”“天外天”三大油气田海域巡航执法,为促成国家批准全海域定期巡航制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南海分局自2007年开始在我国管辖南海海域开展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以来,圆满完成了630多个航次的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实施了对南海九段线内被侵占的43个岛礁和多个石油平台的抵近观察,获得了实时、完整、清晰的影像资料,基本掌握了我南海被外方侵占的岛礁现状。通过2011年和2008年对外占岛礁抵近观察结果的对比,发现周边国家均加大了对其侵占岛礁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他们不仅在侵占岛礁上建筑军事设施,还在岛礁上设立手机信号基站、庙宇、学校等民用设施,向部分岛礁进行移民并成立行政管理机构,妄图通过民事进入方式固化其侵占行为。在2011年开展的周边国家在“九段线”内非法油气开采情况的全面摸查中,南海分局组织中国海监南海总队海监船舶编队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发现了55座外方油气平台,获取了大量南海油气开发动态资料。根据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南海分局精心组织实施了19项南海专项维权执法行动,有效阻止了外国船只在我管辖海域的非法作业,并多次为我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科研调查护航;在始于2012年4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中,南海分局派出的中国海监执法船队以快速果断的行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捍卫国家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的海上维权取得诸多历史性的新突破,主要有:首次开展对所有外国侵占岛礁的抵近观察;首次在开展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中组织在南海曾母暗沙海域投放主权碑;首次对黄岩岛进行海空联动维权执法;在专项维权执法行动中,创造了中国海监海上维权执法出动船机规模之大、对抗时间之长、战术之复杂和影响之深远的新纪录。因在维权执法工作中表现突出,南海分局多个单位和近百名个人受到上级表彰和立功受奖。

近年来,南海维权执法任务之繁重、斗争之激烈、海情之复杂与日俱增。为此,南海分局科学地制定了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实施方案,将南海我管辖海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执法区域,分别确定重点执法对象,使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迈进了系统、精准、规范、操作性强的新阶段。

面对周边国家和一些域外大国愈演愈烈的侵犯和挑衅,中国海监南海维权执法队伍变被动为主动,采取一系列执法方式阻止和驱离非法在我管辖海域作业的外国船只。面对南海资源被周边国家掠夺开发的现状,我国自主的资源开发迫在眉睫。南海分局多次派出中国海监维权执法船舶、飞机编队,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调查船只、海上钻井作业、投放浮标潜标护航,以应对外方力量对我国船舶正常作业的干扰,为我国的南海资源开发保驾护航。

南海分局将根据国家部署,结合南海海情,进一步强化海上行动协调配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和专项维权执法,强化维护南海权益的法理及政策、法律研究,不断创新维权技术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南海维权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加强研究合作,及时、科学、有效地为海洋维权执法提供战术、装备等支撑。同时稳妥推进维权执法基地维修改造,科学配装海监装备,全面提升海监维权执法能力,不断强化南海区管辖海域的实际控制能力,全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推动海洋综合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下,南海分局积极履行职能,不断提升六种能力,不断增强六方面意识,调动各类资源,增强能力建设,坚持“五个用海”,大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积极促进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积极营造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努力推动南海区海洋事业科学发展。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成纯发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党委书记钱宏林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现任领导班子

科学规划,指导发展

2011年,南海分局编制了《南海分局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参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十一五”海洋事业发展情况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建议》,并对多项地方和行业专项、专题性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海洋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同时,积极响应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海区区位优势,全面履行统筹协调管理职能,认真组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

中国海监执法编队对南海外占岛礁进行监视

“十二五”期间,南海分局将逐步加强对南海区海洋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对相关海洋产业发展的指导,主动服务临海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配合珠江三角洲、环(泛)北部湾区域、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配套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陆海区域功能定位,推进南海海洋经济圈区域发展规划。监督实施南海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宏观调控海区各类区域性围填海规模。建立和完善南海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及信息发布平台,开展南海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评估工作,加强海洋产业的调查、分析与动态评估,提高区域海洋经济的统筹、协调、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海洋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综合管理,保障用海秩序

南海分局深入宣传贯彻落实涉海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各项配套办法;联合南海三省区海洋管理部门对南海区域建设用海、国管项目用海、围填海和养殖用海等开展了“海盾”“碧海”“利剑”等一系列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成立“南海区海洋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方政府和海洋机构的联系与协作,健全管理机制;开展南海区养殖用海普查登记工作,提高了南海区养殖用海确权发证率;积极开展海域使用百县示范活动;组织建设用海项目评审会和海洋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积极配合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海洋管理立法调研和法规条例修订工作;南海分局与广东省水利厅签订了《珠江河口海域管理问题谅解备忘录》,把珠江河口纳入海域管理范围;加强海砂开采和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工作。

南海分局注重创新执法思路,优化执法格局,采取“各支队分片包干责任制”“交叉执法检查”“五管齐下”等方式,合理调配海区执法力量。通过执法实践,实现了行政执法队伍由自身建设为主向全面履行海监职能的转变,开展九大类专项执法,进而实现全程监管重大用海工程。截至2011年底,行政执法监察共27766次,检查涉海项目3345个,处罚违法涉海项目211个;对839个岛屿进行了检查,并建立了详细的南海区岛屿分布图,标注了1931个岛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十余年来我国沿海各类用海秩序得到了很大的规范;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十周年,南海分局以此为契机加强执法宣传和普法工作,增强广大民众的守法意识。南海区有近2000个海岛,岛屿情况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实施以来,南海分局及中国海监南海总队克服执法装备水平不足等诸多困难开展海岛的基础调查和执法工作,在2012年进一步落实有关制度,研究建立具体实施办法,开展岛屿远程监视研究和实践,并组织开展“护岛2012”专项执法。

南海分局成纯发局长在海监飞机上视察汕尾沉船应急工作时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中国海监对南海非法油气平台进行执法取证

2012年,南海分局及南海总队认真贯彻《海洋行政处罚监督暂行办法》,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对南海区各级海监机构海洋行政的监督和指导,推动执法办案水平总体提高。同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实施为契机,加强对海洋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力度,认真研究在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照法律要求,主动开展工作,协助上级部门完善相关制度。

开展海洋环保工作,助推可持续发展

南海分局精心制定海区监测规划,落实责任制,按时完成了南海区监测监视和计量认证工作;编写年度海区环境质量公报;严格按照倾倒区选划原则、程序和技术标准,认真做好倾倒区的选划和监测;对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在台山试点区处置进行了选划和严格管理;制定了南海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设施年度检查、月报、试油、钻井作业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油气田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得到全面监控;建立健全了四级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形成了卫星、航空、船舶及岸基的立体监视监测网络;建立了相关溢油遥感监测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了包括南海区所有油气田原油、燃料油样品的油指纹数据库。

2011年,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南海分局召开南海区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开展南海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安全生产大检查,排除溢油隐患;指导南海区石油公司开展溢油应急演习,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妥善处理北部湾涠洲岛附近海域漂油事故;高效开展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油库爆炸事故和中海油珠海终端海底管线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在应对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工作开展中,迅速启动覆盖粤东、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和南沙群岛等海域的核应急监测预案,获得大量检测数据。2012年3月13日,满载浓硫酸的韩国“雅典娜”号化学品散装船在汕尾碣石湾海域沉没,南海分局火速部署和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处置工作,持续开展现场监测,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不断加强沉船事故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技术服务能力。在开展应急工作的同时,南海分局还及时主动向多家主流媒体通报了应急监测监管情况,通过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了社会稳定。

防灾减灾,服务社会

南海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海洋立体监测网的建设,提升观测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公众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海洋信息,建立了海洋灾害提前报告制度,完善海洋灾害预报会商制度。南海分局在台风灾害应急中,以“及时、精准、全面”的日常预报和专题预警报获得了国家海洋局、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灾害应急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南海分局完成了20多个基层海洋台站的老旧业务用房、配套设施、特殊实验室和观测场地的改造工作,并进一步合理布局和加密布设海洋观测站点,进行了新建海洋站的选址调研。

为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南海分局努力统筹现有设备资源,科技人员不断探索创新,在发布南海区各类常规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同时,拓展和完善了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预报、海上溢油漂移路径预报,为沿海渔民制作海况预报,联合海事部门为通航船只提供海况预报等各类专题预报;高质量完成了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水上竞赛等赛事的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积极参与各类搜救演习、海啸演习,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南海分局还建立健全了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和海洋预警预报显示系统,拓宽电视广播媒体发布渠道,并积极开发微博、网站等新型大众传媒平台,向社会提供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等公益服务。

推进科技兴海战略,增强科技支撑

南海分局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海洋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增强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能力,努力提升海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南海分局历时50天圆满完成530专项首航次任务,调查数据完整规范,为我国深远海调查与海洋环境服务保障研究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海洋公益性项目管理中,“广东近海海洋灾害应急决策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珠江口生态检控区污染预警及生态响应监测示范系统”“中国近海海上搜救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研制及示范”“西沙典型岛礁变迁立体监测、评估与示范”等项目均按计划推进,完成了“疏浚泥资源化利用(固化)中试示范研究”项目验收,并启动“疏浚泥规模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项目,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脚步。

珠海海底管线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南海分局开展应急现场监测

南海东部油田溢油应急联合演习

2011泛太平洋海啸演习中,南海预报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海啸灾害进行分析

力推文化精品,宣教海洋意识

做好海洋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是提升海洋事业发展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南海分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局党组“三个六”工作部署,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建设,推出文化精品,努力推进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

2011年11月15日,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和国家计划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率团到西沙考察,并共同为南海分局在西沙群岛第一大岛——永兴岛上建立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揭牌。这是我国最南端的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也是南海四大群岛唯一的实体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是南海分局重点打造的又一个精品文化窗口。这个基地以中国海监西中南沙执法站为依托、以中国海监南海维权执法展馆为平台而建,通过中国海监南海维权执法展馆陈列的图文、实物、模型等,展示了我国南海维权执法的情况和历程。

2008年揭牌的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海监83”船展馆是南海分局打造的又一个精品文化窗口。作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国海监83”船是中国海监旗舰,功勋累累,每年的出海任务都在200天以上。为了更好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南海分局在83船母港建立展馆,通过模型、图片和声光电多媒体向公众展示“中国海监83”船和中国海监执行的各项光荣任务,宣传海洋意识。几年来,展馆已经接待了数千名前来参观的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

自2008年始开展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是全国性大型海洋节庆活动之一,是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洋文化品牌。南海分局在每年的活动中不断创新形式,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形成以点带面之势,扩大活动影响。

中国海监南海总队军乐团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州会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演出

南海分局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通过表彰、新闻报道、政工简报、推选海洋人物等多种形式树立先进榜样。南海分局下属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何雅兴多次值守远离祖国大陆、条件艰苦的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监测站,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重困难,突破了在永暑礁进行水准联测的技术瓶颈,确保了南沙、西沙海洋水文气象资料的收集与报送,为我国南海岛礁海洋观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湛江海洋监测站的观测场因台风坍塌损毁,为了完成灾后重建并恢复观测任务,湛江站干部职工在南海分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部署下,争分夺秒艰苦奋斗,终于赶在下一个台风来临前恢复了台站的正常观测。通过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宣传和表彰,使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感染和鼓舞广大干部职工,这更是社会公众了解海洋事业、理解海洋事业的一个窗口。

南海分局还以中国海监南海总队为依托,建立了由青年干部职工组成的军乐团和仪仗队。近年来,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南海总队军乐团和仪仗队屡屡活跃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和广州军地涉海单位的各类大型活动当中,不仅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更树立了中国海监英姿飒爽的形象,成为南海分局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南海分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海洋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国家海洋局“三个六”工作部署和要求,强化海洋权益维护,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强化海域使用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海洋预报减灾和公益服务,积极拓展南海区海洋事业发展空间,全力服务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中国海南海区国家海洋局
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党建主题读书驿站
What Do These People Do?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远山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海 (外一首)
东亚季风在东中国海海面高度变化中的作用
国家海洋局确定2014年十大海洋科技重点工作
中国海监钓鱼岛维权执法
彰显中国维护主权决心我海监船编队巡航钓鱼岛
我国主要省份风暴潮灾情损失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