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

2012-04-25宋志平宋云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机考英语听力听力

宋志平,宋云霞,陈 昕

(1.上海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135;2.吉林大学 农学部,吉林 长春 130062)

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

宋志平1,宋云霞2,陈 昕2

(1.上海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135;2.吉林大学 农学部,吉林 长春 130062)

文章比较了进行四级机考的2所试点高校与8所非试点高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情况,并从四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反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四级机考无论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及试题设计者都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同时,根据研究结果,该文为进一步完善四级机考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用于机考的网络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考试的应急措施;2)完善考试软件及试题设计,提高四级机考的信度和效度;3)丰富测试语料,加强题库的建设。以此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正向反拨作用,以期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听力教学;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washback)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测试领域的重要课题(Alderson&Wall,1993)。虽然人们对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关于反拨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才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重心,从而得以迅速发展。Swain(1985)提出了试题设计者要“以反拨作用为宗旨而工作”的观点,确立了反拨作用在语言测试及语言教学中的地位。为实现这一宗旨,Morrow(1986)进而提出了“反拨效度”的概念:“衡量效度的首要标准应该是观测预期反拨作用在多大程度上于实践中得到验证”,并指出测试研究者应该进入课堂观察测试的反拨效度,为反拨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随着对反拨作用的研究的深入,Hughes(1989)提出了“PPP”反拨作用工作机制模式,即:参与者(participants)—过程(process)—结果(product)。其他研究者则在反拨作用与教学的关系的复杂性方面作了更系统的研究,发现在语言教学中测试的正向反拨作用与负向反拨作用会兼而有之。如:Popham(1987)提出了“测量促进教学”这一理念,认为重要的考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Madaus(1988)则认为考试风险越高,教学过程越可能会遭到扭曲。

大规模的重要考试给考试者带来较高的考试风险之余,也对相关各界(如:大学英语考试,高等学校入学考试,TOEFL,BEC,IELTS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其中,大学英语考试(CET)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目前每年参考的人数大约在1400万左右,成为世界上单科规模最大的考试(吴启迪,2004)。不仅许多用人单位以其成绩作为聘用标准,而且该考试对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CET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是近年来测试领域研究的焦点。

同时,为进一步发挥正向反拨作用,减少负向反拨作用,大学英语考试一直处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之中。2008年12月21日,教育部规定的全国50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参加了新四级的机考。2009年6月21日,全国试点高校已经扩大到180所。全国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根据试行结果在适当的时间全面普及四级机考。这些都拉开了新一轮四级改革的序幕。

基于计算机的四级机考 (Computer Based Test,简称CBT)与传统四级纸笔考试(Paper Based Test,简称PBT)相比,在内容、形式和考试重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呈现出如下特点:1)加大了听力方面的考查。传统的纸笔考试注重阅读,而机考更注重听力,与听力相关的测试比重达到了70%。其中包括25%的听力理解和45%的综合听力,综合听力又包含单项选择、听写、跟读、结构以及写作五大题型。2)增加了跟读环节。要求考生对着计算机的麦克风重复视频中听到的对话,以此考查考生的语音、语调及发音。与以往相比,机考把对考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英语四级机考的改革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势必对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听力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听力教学实践的内容、模式、方法、呈现形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基于此,笔者就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产生的反拨作用在试点高校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更好地发挥四级机考正向反拨作用,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研究模型及性质

在回顾大量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辜向东(2007)创建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模型为研究模型和依据。该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的基本模型

该模型可以概括为4P模式,即:参与者—认识—过程—产出(participants——perceptions—processes—products)。该模型假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考试参与者(领导、教师和学生)、他们对该考试及其反拨效应的认识、他们的教学过程(正常的课堂教学和以考试为目的的训练)以及他们教学的产出(考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写作和口语部分的表现)等会产生影响(辜向东,2007)。

本研究在该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对反拨作用的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将参与者细化为“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和“试题设计者”,从这四个维度来研究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反拨作用。前三者和辜向东模型中的“考试参与者”基本一致,但本研究还包括了对试题设计者因素的研究。因为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尚处在试点阶段,试题设计者对四级机考的反拨作用的认识和研究能够完善考试内容、形式、信息反馈等方面,从而提高四级机考的考试效度(test validity)、教学后效(washback effect)和社会效应(social impact)。本研究以此理念而建立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反拨作用模型

大规模测试的反拨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拨作用、中期反拨作用和后期反拨作用。(1)早期反拨作用表现出测试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有限,大部分的教学尚未受到影响,只有部分的教学受到影响,由此引发的改革略具盲动性。(2)中期的反拨作用表现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测试的相关材料和信息有一定量的积累,正向反拨效度增加,教师和学生能在测试的方向指导下合理地教与学,提高语用能力。 (3)后期反拨作用表现出多数教学参与者仍以提高语用能力为主,但部分教学参与者的教学偏向于答题技巧而忽视能力培养,致使正面反拨作用的发挥反而有所降低。反拨作用三个阶段可以图示如下:

由于四级机考目前尚处在试点阶段,信息和资料相对有限,因此本研究对试点高校部分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进行的考察,应属于对四级机考的早期反拨作用研究。

2.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下列问题:

(1)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相关人员对该考试本身及其反拨作用有何认识?他们对促进四级机考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正向反拨作用有何建议?

(2)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什么特征?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有何影响?其影响是怎样产生的?

(3)为进一步发挥四级机考的正向反拨作用,教学管理者应从哪些方面完善其教学管理?

(4)为进一步发挥四级机考的正向反拨作用,试题设计者应从哪些方面完善四级机考的试题?

3.研究方法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邀请了888名人员参与本次研究,包括8名CET考试人员(其中有试题设计者和试点高校的相关负责人),来自10所高校的20名教学管理者和60名高校英语教师和800名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数据收集采用了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课堂观察和访谈属于定性研究,针对性较强;问卷调查是定量研究,信度较高,且有助于增强研究结果的概括性(Babbie 2001)。这些研究方法都经过多次实验论证并反复修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此外,这三种方法相互印证,多角度检验,从而确保研究质量。

3.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本研究使用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根据Ullmann&Geva(1982)的“目标语课堂观察细目表”以及辜向东(2007)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观察细目表”,笔者设计了本研究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课堂观察细目表。

该表为分析型五度量表。主要内容包括:听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使用英语的情况;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呈现的听力知识;训练的听力技巧;课堂上使用的材料及呈现方式;教材的完成情况;教学设备的情况;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课堂教学活动的类型;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等。

本研究选择了10所样本学校,其中2所为教育部规定的四级机考试点校。笔者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未参与过机考的40位英语教师进行了160学时的听力课堂观察与记录。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四级机考前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特征。同时,笔者还对2所试点校参与四级机考的16名教师听力课堂教学进行了64学时的课堂观察和记录,目的在于掌握四级机考对这些教师的听力教学产生的反拨作用。

图3 反拨作用效度图

3.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本研究使用的另一个主要研究手段。笔者参考了Alderson&Wall(1993)的“反拨效应假设”理论及辜向东(2007)的五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实证研究”的问卷调查表,设计出“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预期反拨作用研究”的教师问卷、学生问卷、教学管理者问卷和 “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早期反拨作用研究”的教师问卷、学生问卷、教学管理者问卷共6份。

问卷中的题项含五度量表、填空、多项选择和开放型问题等。“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预期反拨作用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四级传统纸笔考试的性质特征及其正向反拨作用和负向反拨作用;未参加过四级机考的教师的听力课堂教学情况;对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反拨作用的预测。“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性质特征;正向反拨作用;负向反拨作用;听力课堂教学情况;促进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正向反拨作用的建议等。

本研究对四级机考非试点校的40名教师和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本研究还对机考试点校参与机考管理和组织工作的6名教学管理者、参加过四级机考监考工作的16名教师及400名参加过四级机考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3.3面对面访谈

在本研究中,面对面访谈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访谈是在2所试点学校内进行的,对象包括2名负责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领导、接受了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8名教师和参加四级机考的20名学生。为了使访谈尽可能自然,避免误解,没有进行录音或录相,只在访谈过程中笔录了要点。最后把记录输入电脑,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归类并分析。

4.调查结果讨论

4.1四级机考对教师及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

对参与了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教师问卷数据描述

表2 教师调查项目显著性差异检验

由表1和表2可知,在听力教学方面,参与过四级机考的教师和未参与过四级机考的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中的方差齐性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也表明该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听力教学内容与材料:P=0.008;听力教学方法:p= 0.003;听力课程设置p=0.001)。而在机考的正向反拨作用方面,教师的观点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产生了明显的正向反拨作用(表2所示)。76%教师都肯定了四级机考的必要性,85%教师对命题形式和内容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认为现行的四级机考比传统的纸笔考试更能测出应试者的语言应用能力。金艳(2004)指出:“任何考试进行改革时,效度将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四、六级考试改革应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考试的效度,即更有效地测出其应测的语言应用能力。”[11]换言之,四级机考改革提高了考试效度,发挥了正向反拨作用。

如表2所示,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涵盖以下各个层面:

(1)听力教学材料与内容:89%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加入了视听说材料,内容包括短篇新闻、中长篇对话和视频等等,他们认为这样的授课材料与内容不仅有时效性而且更贴近生活。此外,视听说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语境,更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100%的教师认为随着机考的实施,有必要修订现行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还有教师建议用视听说教程替代听说教程,测试时增加视频题量。除听力环节外,许多教师表示会在听力教学中辅导学生练习口语,纠正语音语调,加强跟读、发音的练习。可见,四级机考的反拨作用之一是丰富了听力教学内容,增加了语音环节,更新了教学材料。

(2)听力教学方法:100%的教师都认为随着机考模式的实施,听力教学方法会发生改变。多数教师都认为四级机考中听力比重大,促使学生课下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重心的转移,从讲授教学内容转移到给学生以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课下进行高效的听力自主学习。71%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了任务型教学法、习明纳尔教学法(seminar)等教学方法;41%的教师认为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在视听说教学中比较适用——学习英语必须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说道: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视听说教学能整合出具有社会性、真实性、趣味性及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较为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3)听力课程设置:95%的教师认为应该增加听力课程的课时,92%的教师提出了减少听力课班额的建议,比如由60人/班减成30人/班,以提高授课效果。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将听力课程改成视听说课程。

此外,访谈、问卷调查的结果同时也表明:四级机考对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有较小的影响,且其影响也因学校和教师而异。

上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只是反映了部分教师的看法和观点,为验证其与现实的教学情况是否吻合,笔者分析了对参加了四级机考的教师进行的课堂观察结果,并与未参加四级机考的教师课堂观察结果进行了Z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α=0.05):

表3 课堂观察对照表

如表所示,参加过机考的教师听力课堂中的单纯音频听力练习明显减少,视听说听力练习明显增多,通过Z检验,当置信度α=0.05时,Z>Zα/2,说明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样,语音指导、跟读练习、语言运用方面也有显著性增加。在策略指导方面,从数据表面来看,略有增加,但通过Z检验分析,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情况与我们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分析结果一致,证明收集到的数据可信。

4.2四级机考对学生及学习过程和产出的反拨作用

对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学生调查项目显著性差异检验

如表所示: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学习产生了较大的正向反拨作用。所有参加过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学生都肯定了四级机考的必要性,并认为虽然现行的四级机考比传统的纸笔考试难度更大,但“考试对应试者的能力要求更加综合”,更能测试出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如表4第一项数据所示,参加机考的学生和未参加机考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他们普遍认为四级机考对听力学习会有积极的作用。此外,77%的学生认为四级机考听力测试中所选用的语言与现实生活中可能听到的话语更为一致,93%的学生认为四级机考听力试题所涉及的话题更广,90%的学生认为四级机考对听力的要求给英语学习(尤其是听力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

然而,学生关于四级机考的形式和内容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分歧。37%的学生认为听力部分的测试比例非常大,21%认为较大,42%认为合适。关于机考检测实际能力的可信度问题,57%学生认为一般,因为“很多不太熟悉电脑操作的同学不适应这种考试形式,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这和79%学生认为使用电脑进行考试的操作难度较大的看法相一致。学生认为四级考试听力的语速比较快(85%),答题时间短且答过的试题不能返回修改((91%),变相增加了试题难度(94%)。

调查结果表明,四级机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很多学生为了掌握机考操作方法,提前进行了机考模拟训练。他们主动找时间登陆一些机考模拟网站上进行练习 (如 “加拿大灵通集团开发的机考网站”http://www. speak2me.cn/index.php/honor/1uweKpIAeb=zO)。此外,学生们还学习用英文收发电子邮件,用英文网上聊天,到英文网站浏览,慢慢地习惯了网上英文阅读。

其次,70%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听力训练,尤其是视听训练。正如一位学生在访谈中说道:“我现在经常去专业的英语听力网站练习英语听力,网上收看BBC、CNN、CCTV-9等英语视频节目,了解英语视频的特点,熟悉一些热点题材,多积累一些时事新闻或热点话题讨论的专题节目知识。”另一位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本人的经验是多进行英文听写练习,虽然听写训练有点枯燥,有时感觉让人崩溃,但听写练习多了,考试中的听力和听写应该不在话下。”还有一位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我每周看一两部经典英文电影,或网站上的英语视频,先不看字幕听一遍,然后看着英语字幕再听两三遍,再作笔记来扩大记忆空间。”

再者,许多学生学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快速打字、跟读录音、网上学习等。如一位学生所说:“我平时经常练习英文录入,这样可以提高四级机考中的考试速度,也不至于自己紧张。”

最后,93%的学生反映自己在参加机考后,进行了很多跟读训练,如跟读新概念英语文章,然后做复述等。学生认为这样提高了自己的句子跟读能力,纠正了自己的发音,同时还模仿了标准的语音语调。

综上所述,四级机考对学生的听力学习过程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反拨作用。学生更重视听力学习,投入的时间明显增多,听力学习的方法明显改善,增加了跟读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听说能力。

4.3四级机考对教学管理者及教学管理的反拨作用

对参与了机考试点工作的教学管理者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正向反拨作用。教学管理者都指出国际上大规模考试,如TOEFL,GRE,GMAT,BEC和IELTS等考试,都全部或部分采用了机考的形式。因此,四级机考顺应了国际上大规模考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此外,92%教学管理者认为四级机考更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试行)》的规定,更能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87%的教学管理者认为四级机考能大量节约各种考试成本,免除了试卷印刷、扫描、保管环节,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环境保护。所有管理者都认为机考采取的是一人一机一套题的考试方式,考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出,因此能有效地防止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考前泄密或在考试过程中利用通讯手段作弊的现象有望彻底杜绝。

研究结果还表明四级机考对教学管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正向反拨作用:

(1)逐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

教学管理者都认为四级机考的实施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对10所高校教学管理者的问卷调查表明:8所高校尚不具备全面推广四级机考的条件,原因之一就是机房和网络的配置不能满足机考的要求。对试点院校的调查表明:网考试题内容的传送需要专用的网络系统,现在的机考 (CBT:computer-based test)与TOEFL等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网考(IBT:internet-based test)不同,四级机考只是在局域网内进行。因此,四级机考对机房和网络的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所有的教学管理者都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快购进所需的硬件和配置,以满足四级机考的要求。已有3所高校已经购置了机考所需的部分硬件和配置。同时,这10所高校都在优化和完善教学资源,购进了大量的视听说材料和配套设施,以提高听力课程的教学质量。

(2)推动了听力教学改革,完善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及其测试体系

教学管理者一致认为,“考虑到英语教学大纲对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及英语四级机考中听力理解分数比重的增加,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必须不断地改革,从而调动师生参与听力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听力技能和表达技巧”。2所试点院校以四级机考为机遇,对传统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改革,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了对视听教学和语音教学环节。同时,试点高校参照四级机考的考试内容和模式,改变了校内测试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加大了听力考试分值比例、添加了视频考试形式,增加了在线视频BBC,CNN,CCTV-9等选材,同时增加了语音测试和口语测试,综合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3)加强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应用

83%的教学管理者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的建议,认为目前听力教材内容比较正式并偏重书面用语,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而四级机考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非正式的内容和生活化的词汇非常多。因此,加强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就尤为重要。目前已有6所高校在分级教学中的A班全部使用了立体化教材,并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全面推开立体化教材的应用,为学生创造相对真实的语境,更高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4)扩展了听力自主学习空间

所有教学管理者认为要提高英语听说水平,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主要依赖学生的大量实践。四级机考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课堂上由于受课时的影响,学生参与练习的机会非常有限。为弥补传统课堂听说训练的不足及强化听力能力意识和习惯的培养,7所高校在教学管理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听力自主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了一些与英语学习有关的集体活动,如定时收看CCTV-9的英语节目、开办主题沙龙、听讲座、英语辩论赛等,促进了学生的听力知识向应用能力的提升,拓宽了学生的听力自主学习空间。

4.4提高四级机考正向反拨作用的建议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管理者、学生及参与研究的试题设计者对如何完善四级机考、发挥正向反拨作用给出了如下建议:

(1)加强用于机考的网络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考试的应急措施

正如参加过机考的8名教师在问卷中所指出:考试过程中突发状况较传统纸笔要多;四级机考对设备要求高,技术依赖性强,一旦出现问题,监考人员可能无计可施。有17名学生在问卷里反映了因登陆失败和电脑故障而未完成考试的经历(电脑黑屏、无法输入答案、电脑重启、无法登陆等等)。因此,为保证四级机考的效度,必须不断完善用于机考的网络和硬件设施,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此外,在正式实施四级机考时,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使学生在公平良好的考试环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一位老师提出如下建议:“在考试过程中,个别学生的确遇到特殊情况,能否考虑允许他们暂停一下,为他们顺延相应的时间,而不是必须占用考试时间”。

(2)完善考试软件及试题设计,提高四级机考的信度和效度

两个试点学校进行的8次机考也暴露出机考软件一些缺陷。如一位教师在问卷中写道:“阅读题的问题很多,许多考生忘记翻页,误以为只有在页面上显示的几个问题”。因此,该老师建议设计考试界面时加上提示标志。学生在访谈中也反映:“所有的题目都已经预设了答题时间,而且很短,如果在答题时间内没有答出,或不能通过键盘及时输入答案,将自动进入下一题,不能回头再答卷。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安排时间,对此很不适应。”胡骑兵(2009)也发现了机考软件的问题:“此次56所试点高校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考试软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软件研发。考试软件不统一使各地考试难度不一,影响考试的信度与效度”。因此,为解决以上缺陷,有必要统一考试软件的设计单位,优化考试软件,完善软件设计。

在试题设计方面,有教师指出“跟读题测试的意义不大,不如再进行5分钟的自我陈述和回答问题。”还有老师指出“听力比重过大,由于写作等测试建立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听力水平不够,会导致其它技能测试失败”。因此,有必要完善机考的试题设计,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客观、准确地测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丰富测试语料,加强题库的建设

四级机考的优势是一人一机一套题,能有效地防止作弊现象。但同时也带来了对题量需求大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说:“我个人认为题库仍然规模太少,在一次考试中就能看到一些题在好些学生电脑上重复。”一个学生也在访谈中说:“当时我惊讶地发现旁边那个同学和我做的repeating是一样的,正好我的速度比他慢一点,这就等于,我能听三遍……”。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和效度,必须增加题库中的试题量。同时,四级机考的听力材料要求用鲜活、原汁原味的材料——如:VOA、BBC、CNN、CRI(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等,不能删减。材料来源狭窄,时效性较强,其难度、语速、长度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很多试题设计者参与四级机考的试题设计,同时从各个渠道尽可能多地收集测试语料。选择测试语料需要有科学依据,难易度要相当,尤其是视频材料,其难度、语速、长度要尽量统一。试题完成后,必须经过等值处理,使不同的试卷之间具有可比性。题库必须具有大量的合理有效试题,才能符合四级机考的要求,提高四级机考的信度和效度。

5.结语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四级机考尚处在试点阶段,但已给试点高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根本的影响,且其所产生的正向反拨作用远大于负向反拨作用。传统的纸笔考试侧重考查阅读能力,机考则强调英语实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所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主流发展趋势应是机考模式,但受上文分析的种种因素的制约,全面推广机考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本研究属于对四级机考的早期反拨作用的研究,进行后续的历时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四级机考考试效度的了解,促进四级机考发挥更大的正向反拨作用,并能有效地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Alderson,J.C.&D.Wall.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2]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Boston,1985:235.

[3]Morrow,K.The Evaluation of Tests of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G]//In M.Portal(Ed).Innov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London,1986:1-13.

[4]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Popham,W.J.The Merits of Measurement&Driven Instruction[J].Phi Delta Kappan,1987,68/9:679-682.

[6]Madaus,G.The Distor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High-Stakes Testing and Instruction[G]//In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Oxfordshire,1988:29-35.

[7]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外语,2004(1):5-9.

[8]辜向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7(4):119-125.

[9]Babbie,E.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9th ed.)[M].Belmont:Wadsworth,2001.

[10]Ullmann&Geva.The Target Language Observation Scheme(TALOS):Handbook[M].1Mimeo:Modern Language Center,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82.

[11]辜向东.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实证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2]金 艳.改革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J].中国外语,2004(9):27-29

[13]胡骑兵.论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利弊及其解决机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87-189.

(责任编辑:章永林)

An Empirical Study of Washback from Computer-Based CET o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NG Zhi-ping1,SONG Yun-xia2,CHEN Xin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2.Faculty of Agricultur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China)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washback from the computer-based CET by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experimental colleges and non-experimental colleges.The paper also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efect computer-based CE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listening.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1)invest more money in the network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used for the computer-based CET and improve its emergency measures,2)perfect testing software and test desig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mputerbased CET;3)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st corpuses and databases.

college English;computer-based CET;listening teaching;washback

H319

A

1008—7974(2012)09—0105—06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YJA740017

2012—05—13

宋志平(1964-),江苏南通人,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宋云霞(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农学部外语教研室教授。

猜你喜欢

机考英语听力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更新注册会计师考试机考练习网站的公告
雅思机考落地中国大陆半年这些问题你应该心中有数
机考普遍 引发“手写死亡”担忧”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