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湖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效益

2012-04-24陈楚珍

中国水利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水厂测算

陈楚珍

(湖北省水利厅,430071,武汉)

一、规模效益的一般含义

规模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通常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经济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平均费用下降的趋势。企业规模,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投入的角度看,企业规模的大小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劳动者的数量、资本的额度和占地面积的大小;从产出的角度看,企业规模大小表现为产品量的大小和销售额的多少。但并不是说规模大的企业一定就会有规模经济,如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大量多余的人员等,因此,规模经济效益应理解为一定条件下的企业平均产量递增带来的平均成本的下降或效益的提升。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LAP为平均产量曲线,XY为企业投入量,在OA之间,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产量递增。图2中,LAC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Q为产量,在 OA区间,随着产品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递减,称之为规模经济。由此看出,企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投入量的增加,产品量随之增加,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企业效益提升。若随着企业投入量的增加,企业产品量降低,长期平均成本增加,即是规模不经济。

二、湖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效益的体现特征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投资来源是政府,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稳定地保障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效益的目标是,围绕“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 平均产量与企业投入量关系曲线

图2 长期平均成本与产量关系曲线

1.工程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设计和建设精品工程

在设计上,较大规模的供水工程由具有较高给排水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这种设计单位设计人员见多识广,技术水平高,设计出的工程更加科学合理。而小型工程由给排水设计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县级水利设计单位承担,甚至是多个工程打捆编制实施方案,只做典型工程设计,不做初步设计,设计出的东西难达科学合理。同样,在建设管理上,一定规模的供水工程,必须实施“四制”管理,施工规范,监理到位,有利于质量控制。

2.工程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实施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

达到一定规模的水厂,水质消毒、管道维修、机电设备运行等,都设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管理的水平高。而一些单村小水厂,多数由1~2个农民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电机坏了或者管子破了,难以做到及时维修,管理跟不上,工程实现长效运行很困难。而且工程规模过小,因难以支付较高的劳动报酬,从业人员幸福感也不强,自然难以聘请到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

3.工程规模越大,供水水质合格率越有保障

据2011年湖北省卫生防疫中心水质监测分析报告反映,湖北省日设计供水规模 200t以下、200~1000t、1000~5000 t、5000~10000 t、10000 t以上的农村水厂,其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 46%、53.7%、63.5%、66%和72%,水厂规模越大、其水质合格率越高的规律非常明显。其原因是水厂规模越小,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越低,水厂净化、消毒设施越不健全,设备越简陋,越难配备专门的人员,技术水平越差,水质内检设备越不健全,而且日变化系数越高,高峰供水时水质经过处理消毒的循环时间越短,水质达标越难控制。

4.工程规模越大,越能引起社会重视

社会重视的结果是企业内部管理加强,政府、社会监管到位,支持力度加大。

5.在一定范围内,工程规模越大,单位水量运行成本越低

一是工程规模越大,单位供水量所需要的运行管理人员越少,人员费用支出自然也越少。因为无论多大供水规模的水厂,在正常管理情况下,水处理厂的运行需要一定数额的人员值守,且水厂运行管理人员不会随着供水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工程规模越大,单位水量所需要的药剂费支出越少。原因是水厂的规模越大,水厂的反应、沉淀、过滤的池子越大,药物随水在池子中循环的时间越长,药物能够充分溶解,效果好,浪费少。

6.工程规模越大,饮水安全保障能力越强

工程规模越大,越是取用大江、大河、大水库的水,水源纳污能力越强,水源越不容易枯竭和污染,抗灾能力越强。近几年,湖北省交替出现的雪灾、洪灾和旱灾中,工程发生损毁、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正是一些分散式供水和小规模集中式供水工程。

三、湖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适宜规模

假定工程得到正常的经营管理、工作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测算分析供水单位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临界点的供水规模,供水规模超过这个临界点后才能实现盈利。实现盈利的工程规模,即为适宜规模。用公式表述为:

收入-成本=(水价×水量-单方水成本×水量)≥0

即:水价-单方水成本≥0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受益群众支出的水价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要确定适宜的工程规模,就应测算出不同供水规模下的单方水供水成本。具体测算如下:

①供水人数测算

在已知供水规模的情况下,假定全部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根据湖北省实际设计取值,按照人均生活用水100L/d测算供水人数。

②年用水量测算

年出厂水量(毛供水量)=日设计供水量×365天÷日供水变化系数

一般来讲,供水规模越小,日变化系数越大,为了便于研究分析和计算,日变化系数统一取值1.3。假定在正常状态下,统一扣除15%的水损后估算不同供水规模下的年销售水量。

③投资与固定资产

从理论上讲,在一定范围内,应是工程规模越大,人均投资越小,但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因此统一按人均投资500元测算不同规模下的供水总投资,按固定资产形成率85%测算固定资产。

④运行管理人员

根据《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结合湖北省农村水厂经营管理所需人员实际,在正常管理水平下,估算出不同规模水厂所需管理人员数额。

⑤供水成本测算

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照使用年限25年计提折旧,净残值5%计提折旧费;

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5%(日常维修0.5%,大修1%)测算;

工资福利:根据湖北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标准,加上单位应为职工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医保等费用,按人均年工资福利2.5万元测算;

动力费:根据湖北省农村水厂用电情况调查,按每吨水(毛水)用电0.3 kWh,电价 0.57元/kWh(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测算;

药剂费:根据湖北省农村水厂制水药剂费调查平均数0.04元/t测算;

其他成本:包括办公费、水质检测、税费等各种费用,按年运行费的10%测算。

具体测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工程规模越小,管理人员数额对单位供水成本的影响越大。目前,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价格一般为1.5~1.8元/t。当水价低于1.5元/t时,无论多大规模的供水工程,都处于亏损状态。当水价达到1.8元/t时,日供水800 t的工程能达到盈亏平衡。考虑到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供水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盈亏平衡点的供水规模应为“千吨万人”。因此,湖北省“十一五”期间提出发展“千吨万人”以上规模的供水工程,是科学的、适宜的,且在一定范围内,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表1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成本测算

四、湖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现状

据调查,截至2010年,湖北省兴建集中式供水工程8703处,受益人口2245.8万人。其中,日供水20~200t的5911处,受益人口449.03万人;日供水200~1000t的987处,受益人口511.18万人;日供水 1000~3000 t的621处,受益人口732.29万人;日供水3000t以上的184处,受益人口553.3万人。

从调查统计数据看,“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建设“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805处,供水受益人口达1285.59万人,占集中式供水总人口的57%,说明在发挥工程的规模效益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供水工程规模较小,规模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造成规模较小的原因如下:

①思想认识和责任心问题。少数地方还没有认识到发展较大规模集中供水的重要性,加之责任心不强,不愿做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协调工作,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任务了事,结果造成工程小而分散。

②受“十一五”规划的限制和年度投资计划指标的影响。因国家层面强调的是五年规划,没有提出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目标,大家不清楚下一个五年如何搞。为了照顾平衡,减少矛盾,一些县级规划实质上是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将上级核定的饮水安全问题人数指标平分到各乡镇,甚至各村。加上省里是按人头下计划,而不是按工程下计划,而且要求当年任务当年完成。若基层人员事业心不强,只是盲目地、被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投资计划,逐级将需要解决的人数平分到乡镇、村组,自然就难以建成大水厂。即使基层人员有事业心,但年度计划指标较小,想做大一点的水厂,苦于无计划无投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兴建一些规模较小的水厂。

③受行政区划的影响。乡镇热衷于以乡镇为单元,村组热衷于以村组为单元建水厂,担心用水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若县市水利局负责人与各乡镇、村组没有沟通、协调好,没有有效地争取到党政领导和受益群众的支持,较大规模的跨乡镇供水工程是很难建成的。

④山高人稀,难以修建较大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湖北省恩施、十堰、宜昌的一些山区县,受水源、地理和人口等条件的限制,实在难以修建“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

五、湖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效益的实现途径

1.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用城市水厂的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城市水厂规模大,设施完备,管理规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效果好。在“十二五”期间,应首选城市水厂向农村进行管网延伸,较远距离的,可考虑修建加压站供水,利用好城市水厂的规模效益。

2.充分发挥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

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相当多,自来水入户率不高,农村人口饮用安全水意识不强,严重惜用商品水,加之不少工程在建设时预留发展空间,造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能力相对过剩。解决供水能力过剩,实现规模效益的途径:一是增加现有供水受益区的销售水量。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使用安全水的意识,提高通水入户率,同时合理核定水价,推行包含基本安全用水量的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通过水价杠杆,既促使农民使用必要的安全水,又让农民用得起水和节约用水。二是进行管网延伸,扩大供水受益范围。在保障现有受益区正常供水的情况下,将供水管网向外延伸,扩大供水范围,增加供水受益人口,切实解决好供水能力过剩的问题。

3.将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改扩建和联网并网,提高供水规模,形成规模效益

发挥工程的规模效益作用,不是盲目地、片面地追求企业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求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并在已确定的规模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加大“千吨万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力度

坚决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依据水源、地理和人口分布情况,修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工程规模是因地制宜,能大则大。对分散式和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应从严控制。

5.对县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统一的经营管理

所有农村水厂由一个单位经营管理后,管道维护抢修可成立专门的机构,与分散式管理相比,可有效地减少管道维护人员。水质检测也可以成立统一的水质检测中心,这样可提高检测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省人工和检测费用,提高检测水平。此外,所有水厂可制定统一的水价,以避免各个水厂水价不一带来的矛盾。各水厂可实行盈亏互补,不会出现某个水厂因亏损而倒闭。

[1]周君霞.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0e4761e650e52ea551898a0.html.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水厂测算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ETC门架系统传输带宽及流量包测算
上海地铁列车折返能力分析与测算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