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典型城市空间的景观设计

2012-04-23郝瑞平肖淑静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郝瑞平 肖淑静

摘要:城市景观是城市形体环境和城市生活共同组成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视觉形式,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动态的时空过程,是一个进化或发展的过程。本文介绍了街道空间、广场空间与建筑综合体等几种典型城市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

关键词:景观设计;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建筑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景观设计的终极目的是要使文化的、生物的和物理的要素实现均衡与和谐。这需要对各类视觉事物和视觉事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有机的组织,并在美学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将各类事物和事件在其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创造与组织,使城市景观的形象、意境、风格能有效地表达与显现。

一、街道空间景观

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它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公共活动的场所。相比而言,道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而街道则更多地与市民日常生活以及步行活动方式相关,但实际上街道也综合了道路的功能。街道是我们生活环境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街道设计和街景设计从来就是城市景观设计关注的对象。

从空间角度看,街道两旁一般由沿街界面比较连续的建筑围合,这些建筑与其所在的街区及人行空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道路则对空间围合没有特殊的要求,与其相关的道路景观主要是与人们在交通工具上的认知感受有关。街道景观由天空、周边建筑和路面构成。天空变幻,四时无常。街道路面则起着分割或联系建筑群的作用,同时,也起着表达建筑之间空间的作用。古往今来的街道路面设计曾尝试运用过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石板路、卵石路、沥青路、砖瓦路、地砖路等,这些材料在质感、组织肌理和物理化学属性上各不相同,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街道路面形式。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少传统城镇聚落开始都与线性街市发展有关。如我国一些江南水乡城镇早先就是从自然河道为枢纽发展起来的,所谓的“一河一街”、“一河两街”的空间形态就是这种线性发展的直接结果。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这些街道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演化为“十字街”空间布局形态。理想的街道建设要达到三项基本目标,即:能安心居住的街道、有美好生活的街道和被看做是自己故乡的街道,这三项目标都是与人的步行方式密切相关的。

解决好步行和车行的矛盾,是步行优先原则贯彻的前提条件。在城市街道中设立人行道护栏、休息座椅,加宽人行道虽有一定效果,但唯有实行人车系统彻底分流,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建步行街和人行天桥系统。

二、广场空间景观

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它在城市中起着“起居室”的重要作用。城市广场的发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城市广场设计除运用传统的规划学和建筑学科知识外,还必须综合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成果,并充分考虑设计的时空有效性和将来的维护管理要求。

广场的功能和作用有时可以按其城市所在的位置和规划设计要求而定;有时它可以结合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政府写字楼、博物馆和影剧院等来兴建;有时处于城市干道交汇的位置,广场主要起组织交通作用;而更多的广场则是结合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休闲活动,并为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而兴建的。今天的现代城市广场还愈来愈多地呈现出一种体现综合性功能的发展趋势。

广场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因此,城市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浓郁的历史背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中获得知识,了解城市过去曾有过的辉煌,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以古城城堡为第一主题,辅之以古井、城墙和遗址片断,为游人创造了一种凝重而深厚的历史感;或辅之以优雅的人文气氛或特殊的民俗活动,广场的场所意义在这时最能得到充分体现。再如南京夫子庙每年的元宵节灯会、朝天宫广场周末的收藏品交流市场等都是极富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同样,现代城市广场建设也可以利用新的特定使用功能、场地条件和景观艺术处理来塑造出自己的特色。

三、建筑综合体景观

虽然城市设计“只设计城市,不设计建筑”,但现代城市中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多样,因而建筑所涉及的空间领域也越来越向城市靠拢,彼此交织,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当代,城市将愈来愈像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愈来愈像一座城市。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都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的要求,城市建筑综合体就是对此类建筑的概念性描述,它同样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设计需要关注的对象和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城市功能与社会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城市中心区复苏更新和综合再开发的需求应运而生。同时,对建筑功能也提出适应综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城市、建筑、交通一体化成为当代城市设计和建设的一种新趋向,并出现了一种占地规模达整个乃至数个街区的超大建筑。中国近年亦开始出现这样的开发案例,如北京王府井的东方广场、西单的金融街等。这种多功能、复合性的建筑综合体,可以说是适应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集约使用的必然产物,它集中地体现城市更新的面貌,并形成了城市全新的各项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心。

建筑综合体通常由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社会生活空间组成,如居住、办公、出行、购物、文娱、社交、游憩等。把各个分散的空间综合组织在一个完整的街区,或一座巨型的综合大楼,或一组紧凑的建筑群体中,有利于发挥建筑空间的协同作用,这种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高度集中各项城市功能的做法,对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城市交通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有效使用城市土地,节省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减少城市经营管理费用及改善城市景观等,也具有很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建筑综合体的突出特征是“大型”和“复合”,当这种开发大到占据一个乃至几个街区时,将会打破城市环境在街面上的连续性和一贯性,采取实墙面对大街、建筑开口和活动朝向内部的城堡布置方式是此类开发中最不好的模式。因此,使这种大型的建设开发能够和谐地融人城市环境便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城市设计实践积累的经验,建筑综合体设计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1)利用开窗设计、建筑细部、后退和屋顶线的变化界定出一系列的立面模式,将连续水平长条立面分为若干具有人性尺度的单元;(2)将建筑物超大的体量打散、分割成为一群较小体量造型的组合,减少大型结构所造成的压迫感;(3)提供一系列与现有市街道路相连接的公共空间和人行步道;(4)建筑的后退要能加强沿街建筑立面的延续性,并将内部的活动带到沿街行人道的边缘; (5)主要建筑立面和进口应朝向重要的行人步行大街;(6)在建筑的地面层,利用透明的立面和零售商业活动,将超大结构的开发在功能上与沿街其他的使用融合在一起;(7)设计新旧大小建筑物之间在高度和体量上的转承过渡。上述导则清楚地说明了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建筑综合体的社区建设目标是要塑造一个连贯、和谐的开发模式和更具吸引力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电章,曾军.设计构建以生态为本 看未来城市发展[J]. 住宅产业. 2005(10)

[2] 任留柱,刘源.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