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三农”热点追踪:农业科技创新成热议焦点

2012-04-18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三农科技农业

◆文┃本刊编辑部

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农业生产的源头,从源头提高自主创新是走向现代农业的第一步。中国已经走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定调,“农业科技”无疑成为2012年的焦点词汇。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对照,今年报告中有关“三农”的表述增加了专门论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章节。代表委员们认为,报告将发展农业科技提到了重要位置。科技创新将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抓好源头创新

种子是农业科技最重要的载体,种业竞争力决定了农业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要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促进优良品种的研发。目前我国的农作物育种技术还不错,尤其是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但在畜禽品种和一些高端蔬菜品种方面,还要大量依靠进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说,“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农业生产的源头,从源头提高自主创新是走向现代农业的第一步。”他表示,中国已经走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宝启也表示,实现粮食继续稳产高产,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在种业,未来良种在保障粮食增产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中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委员认为,“差距在于品种繁育时间长,由于育种方法上的差异,国外大公司一年可繁育多个品种。”她强调,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是全球育种的发展趋势,日本每年拨出2亿美元用于水稻的基因定位研究,美国大力支持玉米等作物的研究。中国有必要快速建立国家级的全基因组育种平台,面向所有育种专家,以加快育种步伐。

加快机制创新

来自浙江的冯明光委员就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浙江不是农业大省,但却是农业产值大省,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体制机制创新。

“做好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协作,即产学研企一体化。现行的科研体制条块分割,单位所有,相互封锁,互不协作,不利于科研大协作和联合攻关。”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凤之委员提出:“应尽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明确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业务关系,明确科研、教学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主持单位与参加单位及协作组内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力求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保障科研大协作的开展和正常运行。”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研的比例很低,而且主要集中于农作物。”浙江衢州市农科所所长汪惠芳代表建议,“应鼓励企业、农民等社会多渠道、多层次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全社会参与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要制定激励政策,发挥私人投资在应用研究等领域的作用,集中政府财力用于私人资本和农业企业不愿进入的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开发领域。”

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才臣代表也持相同看法:“国外80%以上的科技人员在企业,国内大部分科技人员积聚在科研院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那么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鼓励项目、资金向企业流动,人才向企业流动,优质资源向企业流动。”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委员认为:“应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中央大型涉农企业应更好地发挥自身规模、资金、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采用以订单农业为代表的多种创新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科技创新要经历一个艰苦漫长、厚积薄发的过程,投入高,风险高。目前各大龙头企业纷纷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从统计数据来看,仅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十一五”投入科研的经费已经达到了772亿元,年均增长18.7%;同时现在90%以上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经建立了产品的研发中心,不断开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特别是新品种的引进,在很多方面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

全国人大代表、雨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表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该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责任和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他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雨润发展农业产业化所承担的最大社会责任。据悉,目前雨润年均可直接带动全国900万户、4500万农民实现增收超过120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对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深有体会。以印染业起家的传化集团早在2000年就开发了占地面积5000余亩的传化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12年过去了,按照“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这一示范园区如今已成为全国商品种苗供应基地之一。

“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器是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好办法。”徐冠巨说,“现在各地都建了很多孵化器和创新中心,但农业科技孵化器少之又少。如果政府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把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建设起来,让农业创业精英和风险投资有平台的支持,有助于创业团队成长,从而把农业产业这块短板补上。”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建议,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实现农业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多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农业科研投入体制,加大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力度。

对此,一些代表委员也认为,资本正在逐步取代土地、劳动和管理的投入,变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曾长期缺乏资金关注的农业领域,如今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跑马地。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现在国内外的资本都观察着中国的农业产业,研究着中国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很多人已经行动起来,有胆识和眼光的企业纷纷投资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衍生产业。

资本与农业相互碰撞擦出火花的同时,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作为泥土地走出的“茶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说:“我的目标是开600家分店,建立更多的茶叶基地,让企业上市,带动更多的茶农致富。”

猜你喜欢

三农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