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2012-04-16齐胜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齐胜伟

摘要:该文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空间形态、保护性开发四个方面对驾游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进行探析,以利于历史风貌的有机保护和山地传统格局的延续。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开发旅游。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Driving Tour Village Historic Village Protection Planning from the elements of protection, the protection level, spatial pattern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organic protection of historic features and the mountain traditional pattern.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protection plann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临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幅员800平方公里,辖4镇4乡220个行政村,总人口20.2万。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35%、50%和15%,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

驾游村位于河北省临城县西部太行山中段,赵庄乡西北部。北距省会石家庄100公里,南距邢台市80公里,东距临城县城31公里。这个村子全村有人口一千多人,有万亩的山场,村里的人都是以传统农业和林果业为生。整个山村四周山峰高耸,沟壑曲折,古树浓密,苍翠欲滴,涧中溪水流银,环境十分深幽、静谧。驾游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2007年5月26日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驾游村概况

驾游村:传说在唐代时村子叫挟扭村,有个化缘的和尚来到这里,看到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就留恋起来不走了,便在村子的附近建立一个寺院,后来人们把这个寺院叫挟扭寺。公元1103年,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来到挟扭村,曾驾临驻察寺院,观莲池,他看到一朵朵白云从寺中升起,于是把挟扭寺改为白云寺,挟扭村也因皇帝的驾临而改为驾游村,从此,驾游村和白云寺也就一天天兴旺起来。

白云寺:位于驾游水系沟口,驾游村西2.5公里处,驾游村白云寺始建于唐末宋初,宋徽宗来到挟扭寺,看到一朵朵白云从寺中升起,于是把挟扭寺改为白云寺,曾经是佛教圣地,香火鼎盛。白云寺现存石碑5块,诫勉延流石碑一块、重建白云禅院石碑一块、鉴公和尚塔铭石碑一块、重修碑志(断)一块百世可知石碑一块。相传皇帝走后,有一位赵县能工巧匠,雕刻了一块高2米、宽1米的石碑,记录了皇帝游玩的全部过程,在现存的碑文中记载着驾游村的四至(西至莲花岭、北至石楼分水岭、南至白云庵分水岭、东至岭西分水岭),修寺捐款名单和嘉庆年间修复寺院的情况。古寺在现在的寺南边约100米处,天历年间把寺院建到现在的位置。

莲花池遗址:位于白云寺沟头,分南池和北池,南池南北长63米,东西宽27米,为不规则的长方形,莲花池四周有高1.5米左右的砌石。北池距南池200米,面积有南池的二分之一。关于这两池的来历县志文献上无考,很可能是为一山泉积水而成,因佛崇拜荷莲,故曾在池中种植莲花,应是历史上白云寺一景。

特色要素

2.1村落景观风貌

驾游村地处于太行山中段的中山地貌,地区多中高山和低山,群峰耸拔,层峦叠翠,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森林茂密。

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北宋宋徽宗赵佶曾游历于此。与临城县现存的寺庙相比,建筑质量较差,保存已不完整,现存的建筑有北大殿和东大殿,除屋顶修过外,其它还保留原来的布局。

驾游村主要的历史文化古迹遗存和具有独特风貌的古民居,受地形及自然条件的制约,驾游村村庄形态总体上呈现自然分散的状态,一条山溪从村中穿过,古寺、古民居分布在风景如画的山溪中间,别有一番“世外桃园”的韵味。

传统格局是历史文化村镇千百年保留下来的,体现着村镇的选址布局的基本思想,记录和反映一古村镇格局的历史变迁,是当地居民与周围自然环境多年来融合的结果。传统格局一般包括村落的平面布局形式、轮廓、街巷、水系等要素的格局和肌理。

驾游村的传统格局是经过多年演变而来的,依山建房,后形成路。伴随着人口增长、户数增加而发生的自然扩张,从而一起格局的不断变化。村庄平面布局自由,依山势变化,和山势融为一体,较少人工痕迹。整体结构保护完整。从聚落到街巷空间再到建筑单体都保留了原有的尺度,整体形态随地形高低错落,空间环境变化丰富。村民生活在古老的石筑建筑中,延续着几百年来的生活场景和历史风貌。驾游村三面环山,有两条溪流从村中穿过,自然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了驾游村的太行山区古村落的特色。

2.2传统建筑特色

驾游村到处展示着石头建筑的风采,石碾、石磨、石桥、石路,很多的是石头民居,包括石山墙、石雕、木雕等。民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拾级而上,无论是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体现式样都是代表了山区地方民居建筑群落风貌。

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朱德、贺龙、秦基伟、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而且这个百户人家的村子,就有150多人参军参战,40多人光荣牺牲在战场上,寺院的和尚和驾游村的青壮年积极参加革命,年老的僧人利用山上的草药帮助八路军救治伤员,本村因参加抗日人员较多,后改为“独立营”“区干队”。冀西报社、冀西指挥部、冀西专署、冀西党校、冀西民训处及一二九师兵工厂、皮工厂和三八五旅、十一旅、九连、七连、县独立营曾居住战斗在该村。

至今保存的建筑有:八路军冀西指挥部、八路军独立营、八路军冀西报社、八路军冀西军训处、八路军冀西惩审处、八路军冀西党校、八路军冀西特务连、八路军冀西专署。

3.3传统民俗文化

⑴ 驾游村的来历

驾游村:公元1103年,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来到挟扭村,曾驾临驻察寺院,观莲池,他看到一朵朵白云从寺中升起,于是把挟扭寺改为白云寺,挟扭村也因皇帝的驾临而改为驾游村,从此,驾游村和白云寺也就一天天兴旺起来。

⑵ 民间手工艺

树编、草编、石雕、旋柿刀等。

⑶ 民俗民风

老鼠娶亲日;每年正月十二,是驾游村传统的老鼠娶亲日。那天家家户户包饺子,说是捏老鼠嘴,到了傍晚,儿童们到处拣拾旧笤帚堆积在一起烤火,俗称“烤老鼠爪”,据说谁家吃了饺子,烤了老鼠爪,一年之中家里不会有老鼠祸害。传说当天可以在磨盘眼里听到老鼠娶亲的吹吹打打的声音。

抢面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村民用蒸熟的黍子面捏成各种形状的灯盏(俗称粘面灯),插上灯捻,填上豆油或香油,点着后放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村里的儿童成群结队到各家将熄的面灯“偷”去,据说“偷”的越多越好,待到第二天早上烤柏棂火时,烧着吃,可以祛病消灾,保佑一年健康。

⑷ 生活民俗及建筑工艺

驾游村位于太行山深山区,石材资源丰富,因此石材就成了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村民制作石杆、石臼、石碾、石磨,作为生活器具。利用石材建造石头民居、石雕等,这些传统的建筑工艺都是应该保护和承传的非物質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