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家民辨治小儿慢性便秘经验

2012-04-14张学琴李家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天津300150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运化津液脾虚

程 燕 张学琴 李家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天津300150)

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属于中医“大便难”、“后不利”、“脾约”、“便秘”等范畴[1]。近年来,由于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长期便秘易致其气血化源不足,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西药大多数是对症治疗,疗效并不是很满意,且副作用大。而中医药注重从整体上调节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治病求本,对症对因治疗,疗效显著。本院李家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研究近40年,经验丰富,专于脾胃,尤善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的病症。笔者有幸跟师临证,收益颇丰,兹将其便秘论治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李师结合其长期的临床经验,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对小儿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探讨。

1 病因 小儿慢性便秘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感受外邪、失治误治,情志失调,先天不足等,发病虽与五脏皆相关,而病机关键主要是脾胃虚损,现详述如下。

1.1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小儿幼稚,不能自控、自调饮食,而现今家长多任意纵儿所好,易于造成其挑食、偏食。小儿多食寒凉之物(如冰棍、汽水、饮料、生冷瓜果等),易伤脾胃阳气;过食肥甘厚腻、煎炸炙煿、高营养滋补之品亦可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无力升清降浊,肠浊停滞发为便秘。

1.2 感受外邪,失治误治 小儿正气亏虚,卫外机能未固,易外感六淫、疫疠等邪而致病,且小儿自我调节能力差,病机变化快,易虚易实,往往治疗不当而致邪气深入损伤患儿脾胃。此外,临床上许多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大便通畅才能不“上火”,于是为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经常定期给孩子服用清热泻火通便的药物。熟不知,这类寒凉药物若长期应用,极易损伤小儿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乏力,便秘由生。

1.3 情志失调 小儿对周围环境认识的角度不同于成人,因而导致小儿为病的情志因素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区别。影响小儿的不利情绪因素主要是紧张和焦虑。初入幼儿园、学前班或入学,小儿进入陌生环境,失去对父母家人的依赖,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自会产生,若此时家长老师未及时进行有效地疏导,小儿可因惊恐思虑过度而损伤心脾,致脾气虚滞,通降失调,而糟粕内停,大便内结。

1.4 先天因素 若母亲脾胃虚弱,怀孕期间又未注意养胎护胎,则易致小儿先天脾胃虚弱。且小儿本就脏腑娇弱,“脾常不足”。脾胃失健则易致大便失调,发为便秘。

1.5 不良的排便习 惯小儿好玩多动,自制力差,若家长不加注意,不助其养成按时排泄大便的习惯,则易致其大便久不解,而造成便秘。

2 病机 《素问》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饮食入胃,经胃的受纳腐熟,其精微物质赖脾胃的升清降浊作用而输布全身。若脾胃健运,则气机畅达,升清降浊,全身皆能得气血津液滋养,而大肠得滋,气机调畅,则能传化糟粕。

李家民主任认为,小儿慢性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主要病机为脾胃虚损,而结合气血津液辨证及阴阳辨证的辨证方法,又可将其细化为脾气虚、脾阳虚、津液亏损等不同的病机。如若脾胃气虚,使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不能输布,糟粕不能下行,大肠气滞,传化失常则成便秘,此为脾气虚型便秘;若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则运化失调,大肠失于温煦推动,犹如严冬之际,河面冰冻,舟楫难行,亦成便秘,此为脾阳虚型便秘;若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大肠受累,津液枯涸,而致大便秘结,此为脾虚津液亏损型便秘。

而脾虚亦可引起其他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可进一步加重患儿便秘的症状。脾主运化食物,如脾虚失于运化则易致小儿饮食不化、食滞内停,饮食积滞则易致大肠传导失司,加重小儿便秘;脾主运化水液,若脾虚水液失运,水湿停滞则湿邪、痰邪横生,阻滞气机,使排便愈难。

3 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李家民主任以健脾润肠、行气导滞为基本大法,立方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自制“健脾导滞方”,其紧扣病机,疗效显著。“健脾润肠方”的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茯苓、豆蔻、乌药、木香、郁李仁。方中总计7味药,党参、白术、茯苓三味共收补脾益气之功;木香、乌药、豆蔻行脾胃大肠气滞;郁李仁润肠通便。全方药味简便,药性平和,未用苦寒泻下之品,而从整体观出发,注重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七药相合,使脾胃得补、气机得畅、大便得润,而便秘自除。

同时,李师主张根据小儿病机复杂,易虚易实的特点,分型论治,随证加减。如脾气虚甚者,症见:神疲倦怠,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应酌加黄芪,以健脾益气;脾阳虚者,症见:面色晄白,时有腹痛,喜温喜按,舌体胖大而色淡,应酌加干姜等药,以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津液不足者,症见:毛发枯槁,唇甲少泽,粪如羊屎,干结难解,应酌加玄参、生地黄、麦冬、郁李仁等药,以增液行舟;食滞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粪便秽臭,舌苔厚腻,应酌加鸡内金、莱菔子等药,以消食导滞;湿浊内停较重者,症见:粪便粘腻臭秽,舌苔腐腻,可酌加藿香、佩兰、茵陈等,以化湿醒脾;若患儿数日未便,便秘重者,可酌加槟榔、熟大黄,以求“急则治其标”,泻下通便,但须中病即止,以防重伤脾胃。

此外,李家民主任还强调“因时制宜”。《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之,不独主于时也。”脾不独主一时而寄于四时,故四时之气皆可影响脾脏。如春季为肝之主时,而木克土,若肝气过旺而脾脏失养,易致脾虚,故此时宜加白芍等养肝柔肝养脾之品;夏季暑湿偏甚易困遏脾脏,应酌加藿香等清暑利湿之品;秋季燥邪偏甚易伤脾胃津液,且肺多受病,肺为脾之子,常子病及母而致脾病,此时应酌加麦冬、沙参等养阴润肺之品,以兼顾脾肺;冬季寒邪偏甚,易伤脾肾阳气,此时应酌加补骨脂、益智仁等温补脾肾之品。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岁。于2011年6月1日就诊,家长代其主诉大便难解,头硬如球,后稀,约4d1次,症状持续半年余,屡治不效。时大便1周未行,患儿厌食,纳差。查体:患儿面色少华晦暗,皮肤不光泽,形体消瘦,腹胀,舌质淡,苔白腻,指纹淡红,咽扁心肺无异常。李师诊其为脾阳虚兼湿滞型便秘,处方如下:党参、白术、茯苓、豆蔻、乌药、木香各10g,郁李仁15g,干姜3g,藿香、佩兰、清水半夏、熟大黄各6g,7剂 ,1d1剂,分两次,早晚服下。并嘱其节饮食,生冷瓜果勿食。6月8日复诊,大便变软成形,1d1行,去前方中之熟大黄,继服中药7剂,并嘱其注意日常护理,随访半年,便秘痊愈。

按:本例患儿年幼,脾胃虚弱,便秘日久,结合其四诊所见“面色少华,皮肤无泽,舌淡,苔白,指纹淡红”当辨为脾阳虚型便秘。细察之,其苔略腻,结合其发病于夏季湿邪渐盛之时,知其兼夹湿邪为患。李家民主任以“健脾导滞方”为基础,党参、白术、茯苓、豆蔻、乌药、木香、郁李仁七味药相合,使脾胃得补、气机得畅、大便得润。此外,酌加藿香、佩兰、清水半夏三味药,以化湿醒脾,使脾胃得运。本患儿数日未便,腹胀不舒,酌加熟大黄6g,以泻下通便,取“急则治其标”之意。全方11味药,气味相合,共奏补脾导滞,润肠通便之效。患儿服之,自然效如桴鼓。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1,(1):3-7.

猜你喜欢

运化津液脾虚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