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眩晕32例

2012-04-13苏爱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风池夹脊椎动脉

苏爱华

(重庆市忠县中医院,重庆 404300)

眩晕是主观感觉头晕眼花,与周围环境产生错觉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轻者闲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本病3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眩晕患者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颈椎病引起的脑血管痉挛25例,脑血管供血不足7例。

2 治疗方法

取风池、翳风、颈夹脊穴。肝阳上亢加太阳、行间;痰湿中阻加内关、头维;肾精不足加百会、三阴交;气血虚弱加百会、足三里。常规针刺后,实证采用平补平泻,虚证采用补法,得气后接电针仪,留针 30 min。针刺结束后,患者取卧位,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治疗后无头晕眼花。

好转 治疗后头晕眼花减轻,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无效 治疗后头晕眼花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治疗结果

3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28例,占87.5%;好转3例,占9.4%;无效1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9%。

3.3 病例介绍

患者,女,37岁。2011年 8月就诊。反复头晕 1年,加重伴颈项不适3 d,因感寒而发,每遇劳累、恼怒加重,且起卧及转身时更甚。失眠多梦,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细数。血压为145/90 mmHg,颈椎CT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呈反弓,椎体大小形态及椎间隙正常,后缘软组织见小片状钙化影。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型眩晕,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风池、翳风、双太阳及颈夹脊穴(并接电针仪加强刺激),留针 30 min。针刺结束后采用颈椎卧位牵引,每次 2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4 讨论

长期的埋头工作等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压迫椎动脉血管,而引发椎动脉痉挛等病理变化,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风池具有驱除风邪的作用,是治风要穴,主治头晕目眩;翳风具有聪耳通窍,散内泄热的作用;针刺颈夹脊穴可振奋阳气,舒筋通络,阳气通达,气血上荣则眩晕自止;太阳、行间可清肝泻胆,平肝潜阳;内关、头维可健脾除湿,降逆止眩;百会、三阴交可补肾益精,清利头目;百会、足三里可补益气血,升举阳气。诸穴相配,共奏祛风散邪定眩之功。

猜你喜欢

风池夹脊椎动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颈夹脊”源流考略
墨风池诗词选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